在我的家里,姥姥、姥爷就是一对永远也吵不完架的“欢喜冤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常成为他们争吵的导火索。这不,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辩论赛”。(段评:开头用“欢喜冤家”和“辩论赛”这两个词特别好,一下子就抓住了姥姥姥爷爱拌嘴的特点,还能吸引读者想知道他们到底怎么吵的!要是能加个小细节,比如姥姥叉腰、姥爷皱眉的样子,画面感会更强哦。修改版:在我家,姥姥和姥爷就是一对永远吵不完的“欢喜冤家”,生活里的芝麻小事都能变成他们争吵的导火索。你看,姥姥正叉着腰瞪眼睛,姥爷皱着眉捋胡子,新一轮的“家庭辩论赛”又开场啦!)
“你看看你,五点钟就起来做饭,还让不让人睡觉?”姥爷话音刚落,姥姥就接上了茬:“我这不是怕你饿着了,早点起来准备早餐,有错吗?”唉,一听这开场白,我就知道,他们又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杠”上了。我赶紧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段评:这段对话写得很真实,能感受到姥姥姥爷的小矛盾!不过“溜之大吉”可以换个更贴合孩子的说法,比如“躲进房间”,还能加个你偷偷听的小细节,让场景更生动。另外,“奶奶”写错啦,应该是“姥姥”哦~修改版:"你看看你,五点钟就起来做饭,还让不让人睡觉?"姥爷的声音刚飘进卧室,姥姥就接上了茬:"我这不是怕你饿着嘛,早点准备早餐有错吗?"唉,一听这开场白,我就知道他们又为琐事“杠”上了。我赶紧捧着漫画书躲进房间,耳朵却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偷听。)
前几天,姥姥的腿不小心受伤了,可她却不当回事,随便涂了点药就继续忙里忙外。这不,腿伤刚好点儿,她就又偷偷跑到地里去了,嘴里还念叨着:“花生快熟了,我得去瞧瞧……还有地瓜,也得挖几个回来煮着吃。”姥爷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开口就训:“你这老太婆,伤刚好点儿就不知道消停,还往地里跑什么跑?”姥姥也不甘示弱:“我就是心里不踏实,一天不去地里看看就难受。”姥爷一听更生气了:“不踏实?你要是把腿伤弄复发了怎么办?到时候哭的还是你自己!”姥姥一听这话,脸一拉,气冲冲地走了。不过,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姥姥还真就没再去过地里。(段评:这段通过腿伤的事写出了姥爷的关心,特别温暖!要是能加个姥姥偷偷溜出去的小细节,比如“踮着脚拿草帽”,还有姥爷生气时的动作,比如“跺着脚”,人物会更鲜活。修改版:前几天姥姥的腿不小心扭了,可她不当回事,涂了点红花油就继续忙东忙西。这不,伤刚好点儿,她就踮着脚拿起草帽,偷偷溜到地里去了,嘴里念叨着:“花生快熟了,我得去瞧瞧……地瓜也该挖几个煮着吃。”姥爷一看气坏了,跺着脚训:“你这老太婆,伤刚好就不消停,往地里跑啥?”姥姥也不甘示弱:“一天不去看看我心里就发慌!”姥爷更急了:“发慌?腿要是复发了哭的还是你!”姥姥脸一拉,气冲冲地回屋了。不过从那以后,她真的没再去地里啦。)
中午太阳正毒,姥爷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姥姥则坐在一旁玩手机,时不时提醒姥爷几句:“汤里记得放盐啊!火别开太大了,味精少放点!”姥爷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上还是很听奶奶 (改:姥姥) 的话的。饭菜上桌了,姥姥看着一桌子的菜,得意地说:“你姥爷全靠我指导呢!不然,就他那手艺,菜都炒煳了!”姥爷一听这话,不乐意了:“这是我自己煮的,你也就动动嘴皮子而已!”“怎么啦?我要是不提醒,你那汤都没放盐呢!”“我刚要放盐你就说了!”“你狡辩!”……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拌嘴”,我和妈妈都忍不住笑了。(段评:这段“拌嘴”的场景特别有生活气息!要是能加个饭菜的香味细节,比如“红烧肉的香味飘出来”,还有你和妈妈笑的样子,比如“捂着嘴笑”,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姥爷在厨房忙着做饭,姥姥坐在一旁刷手机,时不时喊:“汤里记得放盐!火别开太大!味精少放点!”姥爷嘴上没吭声,手里却乖乖照做。饭菜上桌时,红烧肉的香味飘满屋子,姥姥得意地说:“你姥爷全靠我指导,不然菜都炒煳啦!”姥爷不乐意了:“这是我自己煮的,你就动动嘴皮子!”“我不提醒你汤都没放盐!”“我刚要放你就说了!”“你狡辩!”……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和妈妈捂着嘴偷偷笑。)
姥姥 姥爷 (改:姥姥、姥爷) 的“争吵”,吵的是对对方深深的牵挂与关心,吵的是携手走过半生的相濡以沫,吵的是岁月沉淀下的默契无间。看,我的姥姥姥爷又吵起来了……(段评:结尾升华得很温暖!要是能把抽象的“牵挂”变成具体的画面,比如“热好的牛奶”“叠好的外套”,会更打动人心。修改版:姥姥姥爷的“争吵”,吵的是清晨热好的牛奶,吵的是腿伤时藏起的草帽,吵的是携手半生的互相牵挂。听,客厅里他们的笑声又伴着“拌嘴”传过来啦……)
尹钱逸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吵》,老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点赞!很多人只看到了老人之间的争吵,而你却从姥姥姥爷日常的“吵闹”中,感悟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牵挂与关心”“相濡以沫”“默契无间”,这个立意十分新颖深刻,让文章有了独特的魅力。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出了姥姥姥爷“争吵”背后的情感,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怎样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种感情背后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描写姥姥姥爷因为姥姥腿伤刚好多去地里这件事发生争吵时,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姥爷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如何?姥姥听到姥爷的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用“五感法”把这个情节详细地展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第一件争吵事例到第二件事例,中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一些。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这一次的争吵刚落下帷幕,没过几天,新的‘战火’又点燃了”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平常的细节,能体现出老一辈人之间这种深厚又独特的感情? 2. 这种“争吵式”的关心,对我们理解亲情有什么新的启发? 3. 怎样通过更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让姥姥姥爷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