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静谧的深夜,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段评:这段描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场景,很有氛围感,但可以增加一些细节,让环境描写更生动。比如可以描写一下月光的样子,以及书桌上有什么物品。修改版:一个静谧的深夜,银白的月光如薄纱般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堆满书本和文具的书桌上。)
突然,“啪嗒”一声,铅笔小乐从文具盒里跳了出来。(段评:此段引出了故事的主角铅笔小乐,但可以把小乐跳出文具盒的动作描写得更细致。比如描述一下它是怎么跳出来的,跳出来时发出的声音除了“啪嗒”还有什么。修改版:突然,只听“啪嗒”一声,铅笔小乐像个调皮的小精灵,从文具盒里使劲一蹦,还带翻了旁边的一块小橡皮,发出“叮叮”的声响。)
“嘿!橡皮小胖!”小乐得意地转了个圈,指着作业本上工整的字迹,“看看我今天的杰作!小主人用我写的作文得了满分呢!”(段评:这段小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比较生动,但可以增加一些神态描写,让小乐得意的样子更鲜活。比如描写一下它的眼睛、眉毛等。修改版:“嘿!橡皮小胖!”小乐得意地转了个圈,眼睛眯成一条缝,眉毛高高扬起,指着作业本上工整的字迹,“看看我今天的杰作!小主人用我写的作文得了满分呢!”)
橡皮小胖从角落里滚出来,不服气地说:“哼!要不是我把你写错的字擦干净,作业本就成大花脸啦!”说着还故意在小乐刚写的字上蹭了两下。(段评:这段小胖的表现有一定描写,但它从角落里滚出来的过程可以更详细。比如描写一下它滚动的速度、路线等。修改版:橡皮小胖从角落里慢悠悠地滚出来,身体一歪一斜,像个喝醉了酒的小胖子,不服气地说:“哼!要不是我把你写错的字擦干净,作业本就成大花脸啦!”说着还故意在小乐刚写的字上蹭了两下。)
“住手!”小乐气得笔尖直颤,“你这个只会搞破坏的家伙!”它用笔尖在小胖身上戳出了好几黑点 (改:好几个黑点) 。小胖也不甘示弱,跳起来就要擦擦小乐的笔迹。(段评:此段两人争吵的情节较生动,但可以增加一些小乐和小胖的心理描写,让他们的情绪更能被读者感受到。修改版:“住手!”小乐气得笔尖直颤,心里想着:这家伙太讨厌了,居然破坏我的杰作。“你这个只会搞破坏的家伙!”它用笔尖在小胖身上戳出了好几黑点。小胖也不甘示弱,心里窝着火:哼,你还说我,要不是我你能这么得意。跳起来就要擦擦小乐的笔迹。)
“够了!”文具盒爷爷被吵醒了,它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别吵了。铅笔小乐能写字画画,橡皮小胖能擦除错误。你们各有各的用处,少了谁都不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小主人。”(段评:文具盒爷爷的话有道理,但可以增加一些爷爷说话时的神态描写,让爷爷的形象更立体。比如描写一下它的表情、语气等。修改版:“够了!”文具盒爷爷被吵醒了,它皱着眉头,眼神里透着关切,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别吵了。铅笔小乐能写字画画,橡皮小胖能擦除错误。你们各有各的用处,少了谁都不行。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小主人。”)
铅笔小乐和橡皮小胖听了,都低下了头。小乐不好意思地碰碰小胖:“对不起,我不该说你只会搞破坏。”从此以后它们 (改:从此以后,它们) 再也不争吵了,而是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为小主人服务。(段评:这段结尾比较完整,但可以增加一些他们之后互相配合的具体事例,让结尾更充实。修改版:铅笔小乐和橡皮小胖听了,都低下了头。小乐不好意思地碰碰小胖:“对不起,我不该说你只会搞破坏。”从此以后它们再也不争吵了,而是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为小主人服务。比如小主人画画时,小乐认真勾勒线条,小胖在旁边随时准备擦去多余的痕迹;小主人写作文时,小乐流畅书写,小胖及时清理写错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