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裹着几片落叶打了个转儿,我的鞋底压过满地金黄,沙沙作响。梧桐树梢的最后一片叶子扑簌簌落进池塘,荡开的水纹里映着远处追逐打闹的孩童。红扑扑的脸蛋沾着夕晖的甜橙色,像被咬了一口冰糖葫芦。让我不禁想起乡下,我喜欢那里的秋天。(段评:本段以秋景起笔,通过落叶、孩童等意象营造出诗意氛围,自然引出对乡下秋天的回忆,情感过渡较为流畅。但存在不足:一是"让我不禁想起乡下"的过渡略显生硬,可通过具体意象的勾连增强关联性;二是"喜欢那里的秋天"的直接抒情稍显突兀,可融入更细腻的感官体验。修改版:秋风裹着几片落叶打了个转儿,我的鞋底压过满地金黄,沙沙作响。梧桐树梢的最后一片叶子扑簌簌落进池塘,荡开的水纹里映着远处追逐打闹的孩童——红扑扑的脸蛋沾着夕晖的甜橙色,像被咬了一口的冰糖葫芦。那甜暖的气息漫过来,忽然就勾动了心底的软处:我想起乡下的秋天,风里总裹着烤红薯的焦香。)
那年深秋,我们踩着落叶偷偷溜出教室。你从书包里掏出两个烤红薯。热腾腾的白气里,你脸颊边的两个小酒窝盛满霞光。两只冻得通红的手牵起我,穿过田埂时惊飞了一片麻雀,新栽的麦苗在身后绿汪汪地流淌。(段评:本段通过烤红薯、牵手等细节,生动再现了与友人的童年时光,画面感较强。但"新栽的麦苗在身后绿汪汪地流淌"的比喻稍显牵强,麦苗的静态与"流淌"的动态不够协调;且"惊飞麻雀"的场景可补充更具体的声音细节,增强场景的鲜活度。修改版:那年深秋,我们踩着落叶偷偷溜出教室。你从书包里掏出两个烤红薯,热腾腾的白气裹着焦香漫开来,你脸颊边的小酒窝盛满霞光。两只冻得通红的手牵起我,穿过田埂时惊得麻雀"扑棱棱"飞成一片,新翻的泥土里,嫩生生的麦苗正探着绿脑袋晃呀晃。)
山后的瀑布藤 (改:藤蔓) 比春蚕吐的丝还密,山泉在石板上叮咚弹琴。你把凉丝丝的溪水泼向半空,彩虹就落在眉梢。茅草茎衔在嘴角当口哨,末梢的穗子在风里轻轻晃,像小狗摇摆的尾巴。(段评:本段运用多个比喻描绘山间景致,语言灵动活泼,符合童年视角。但"瀑布藤比春蚕吐的丝还密"的表述不够精准,"瀑布藤"的形态未清晰展现;且"彩虹落在眉梢"的场景可补充触觉体验,让画面更立体。修改版:山后的紫藤瀑布垂得比春蚕吐的丝还密,山泉在青石板上叮咚弹琴。你把凉丝丝的溪水泼向半空,细碎的水珠里竟飘起一道小彩虹,刚好落在你弯弯的眉梢。茅草茎衔在嘴角当口哨,末梢的穗子在风里轻轻晃,像小狗摇摆的尾巴。)
你踮脚摘下刺莓往我嘴里塞,酸甜的汁水还没咽下,又拽着我找蝉蜕。裤脚沾满苍耳也不甚在意,手背被荆棘划出红印子还在笑。我想你怎么这么笨,都不知道疼。最后我们瘫在晒得暖烘烘的岩石上看云,你说等病好了要造艘树叶船,顺着山溪一直到大海里去。我握了握你的手,望向天空:“一定都会好的。”(段评:本段通过刺莓、蝉蜕等细节,展现了童年的天真烂漫,情感真挚。但"你说等病好了要造艘树叶船"的表述稍显平淡,可通过友人的神态或动作强化愿望的纯粹;且"我握了握你的手"的动作可补充力度或温度的细节,增强情感浓度。修改版:你踮脚摘下刺莓往我嘴里塞,酸甜的汁水还没咽下,又拽着我钻灌木丛找蝉蜕。裤脚沾满苍耳也不在意,手背被荆棘划出红印子还笑。我嘟囔你笨,你却眨着眼睛把一颗更红的刺莓递来。最后我们瘫在晒暖的岩石上看云,你忽然坐直身子:"等我病好了,造艘树叶船,顺着山溪漂到大海去!"我攥紧你微凉的手:"一定能好的。")
在乡下有你的陪伴,我喜欢这里的秋天。(段评:本段作为过渡段,点明对乡下秋天的喜爱源于友人的陪伴,但表述过于直白,缺乏与前文场景的呼应,可融入具体的感官记忆,让抒情更自然。修改版:原来我喜欢乡下的秋天,是因为风里飘着烤红薯的香,田埂上牵着的手很暖,还有你酒窝里盛着的霞光。)
晚霞把岩石烙成姜饼人时,你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仿佛要把五脏六腑咳出来。我还笑你把蒲公英吹到鼻尖的样子好滑稽,却忘记你整日揣在口袋里的白手帕,总会在春天开出星星点点的红梅花。(段评:本段通过咳嗽、白手帕等细节,暗示友人的病情,情感转折自然。但"白手帕总会在春天开出星星点点的红梅花"的比喻稍显隐晦,可调整表述让意象更贴合秋天的背景;且"我还笑你"的心理描写可补充更具体的神态,突出当时的懵懂。修改版:晚霞把岩石染成姜饼人时,你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身子蜷成小小的一团。我还笑你鼻尖沾着蒲公英绒毛的样子滑稽,却没留意你揣在口袋里的白手帕,早已印上星星点点的红痕——像秋霜里熬红的枫叶。)
医院的消毒水味成了最后的锚链。我在空荡荡的病床前收拾半袋野栗子,纸袋上的蜡笔画着歪歪扭扭的木床。原本该在秋天成熟的承诺也会突然凋零,冬天的霜带走了一切。(段评:本段通过医院场景与野栗子、蜡笔画的对比,营造出物是人非的伤感,情感真挚。但"医院的消毒水味成了最后的锚链"的比喻稍显抽象,可替换为更具象的感官细节;且"原本该在秋天成熟的承诺也会突然凋零"的表述可更含蓄,让遗憾的情感更悠长。修改版:医院的消毒水味裹着寒意漫过来时,我在空荡荡的病床前收拾半袋野栗子,纸袋上还留着你画的歪歪扭扭的木床。原以为能熬到秋天的约定,终究没躲过早来的霜——冬天的风,把一切都吹走了。)
如今,我又在秋天站在了那块被晒得暖和的岩石上。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这里珍藏着最美好的回忆和永远不会凋零的你。(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呼应开头的秋景,点明对友人的怀念,情感升华自然。但"永远不会凋零的你"的表述稍显空泛,可融入前文的具体意象(如烤红薯、刺莓等),让怀念更有依托;且"站在那块被晒得暖和的岩石上"可补充更细腻的触觉体验,增强场景的代入感。修改版:如今我又站在乡下的秋里,脚边的岩石还留着当年晒暖的余温。风里飘着烤红薯的香,田埂上的麦苗又绿了——原来你一直都在,在我心里那个永远飘着甜香的秋天里。)
周依依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记叙文写作的热爱。整体来看,文章紧扣题目,围绕“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展开叙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尤其在细节描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红扑扑的脸蛋沾着夕晖的甜橙色,像被咬了一口冰糖葫芦”,将孩童的脸蛋比作被咬了一口的冰糖葫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童的可爱。
为了让文章更出色,我们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结构技巧上再下些功夫。文章通过回忆与友人在乡下的秋天的经历,情感真挚,但在立意上还可以更深刻一些,比如在结尾部分,除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还可以思考这段经历对自己人生的影响,让文章更有深度。在结构上,文章平铺直叙,如果能运用一些插叙、倒叙的手法,设置一些悬念或伏笔,会使文章更有波澜。比如在开头部分可以先写如今站在岩石上的感受,然后再回忆过去,这样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后,关于“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这里的秋天和其他地方的秋天有什么不同,让你如此喜欢?
- 这段与友人在秋天的回忆,对你的人生有着怎样独特的意义?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