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闹钟响了,我打开窗,阳光像一条柔软的被子,披到我的床上。我像往常一样洗脸,换衣服,吃早点,可是有一件事不一样: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妈妈今天有点事,你吃完早点,把盘子洗了,然后把地扫了,接着把作业写完。”我看完,两眼一黑,不想面对这件事。我走到沙发上,想着:“我得快点去——看会儿电视压压惊!”我打开电视,调到了昨天没看完的哆啦A梦。我边看边想:“哎,要是哆啦A梦可以来帮我做事就好了!”(段评:本段开头用闹钟声和阳光的比喻营造了早晨的氛围,通过妈妈留下的字条引出"我"不想做家务的心情,还加入了想看电视的小心思,充满童真!不过写妈妈不见时,"两眼一黑"这个词有点夸张啦,不符合小学生的真实反应,可以换成更贴近孩子的感受,比如"皱起眉头"或者"嘴巴撅得能挂油瓶",这样更自然。另外,看哆啦A梦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写看到哆啦A梦从口袋掏东西的画面,让幻想更真实哦!修改版:"叮叮叮",闹钟像个小喇叭似的喊我起床。我推开窗,金色的阳光像妈妈晒过的被子,暖乎乎地盖在我的小床上。我照旧洗脸、换衣服、啃面包,可今天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妈妈的声音!原来餐桌上压着张字条:"妈妈有事出门,吃完把盘子洗了,扫完地再写作业。"我嘴巴撅得能挂油瓶,慢吞吞蹭到沙发上:"先看会儿哆啦A梦压压惊吧!"调到昨天没看完的那集,看着屏幕里哆啦A梦从口袋掏宝贝,我托着下巴叹气:"要是你能来帮我做家务就好啦!")
突然,门铃响了。我以为是妈妈,就马上关上电视,挂上笑脸,准备去迎接了。我一开门发现并不是妈妈,而是一只高大的蓝色的胖猫咪 (改:一只高大的蓝色胖猫咪) ,呀!这不就是哆啦A梦吗?真是心想事成!我赶快把哆啦A梦请进家里,问他能不能用他的小发明帮我做点事情,他一边答应我,一边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他的最新发明——帮帮小管家。(段评:门铃响后的反应写得很真实,从以为是妈妈到看到哆啦A梦的惊喜感都出来了!不过描写哆啦A梦的样子时,可以再加一点细节,比如"圆滚滚的肚子"或者"脖子上的小铃铛",这样形象更生动。还有请哆啦A梦帮忙的对话,可以更口语化,比如加上"眨巴着眼睛"或者"拉着它的爪子",让互动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突然,门铃"叮咚"响了!我以为妈妈回来,赶紧按掉电视,咧开嘴挂上笑脸跑去开门。门一开——呀!不是妈妈,是个圆滚滚的蓝色家伙,脖子上还挂着金色小铃铛,正是哆啦A梦!我眼睛亮得像灯泡,一把拉住它的爪子往屋里拽:"哆啦A梦!你能帮我做家务吗?"它笑眯眯地点头,胖乎乎的手往口袋里一掏:"给你我的新发明——帮帮小管家!")
我非常惊讶,眼睛都要落在地上了,我一把接过帮帮小管家,开始说指令:“帮帮小管家,请去扫地。”话音刚落,帮帮小管家就开始扫地了。没一会儿工夫,地面就变得一尘不染、焕然一新了,我特别开心,心想:“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段评:本段写出了帮帮小管家扫地的神奇效果,"一尘不染"用得很准确!不过"眼睛都要落在地上了"可以换成更可爱的表达,比如"眼睛瞪得像弹珠",更符合小学生的语气。还有看到地面干净后的心情,可以加一点动作,比如"蹦了两下"或者"摸了摸地板",让开心的样子更具体哦!修改版:我眼睛瞪得像弹珠,一把抢过帮帮小管家喊:"快帮我扫地!"话音刚落,小管家就"嗡嗡"地动起来,扫帚头灵活地扫过沙发底、桌子角。没一会儿,地板亮得能照出我的小脸蛋!我蹲下来摸了摸,滑溜溜的,心里美滋滋的:"妈妈回来肯定要夸我!")
过了一会儿,我让帮帮小管家去洗盘子。我和哆啦A梦一起去吃点零食放松一下,我们刚坐下没多久,突然,“咚”的一下,盘子被砸碎了!我从沙发上弹了起来,跑到了厨房,路上还摔了一个大跟头!来到厨房,我看到了满地的盘子碎片,我不禁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不过没用,帮帮小管家正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呢!(段评:盘子碎掉的情节很有戏剧性,从弹起来到摔跟头的动作写得很活泼!不过"呆若木鸡"这个词有点难,换成"一动不动站在那儿"或者"眨着小眼睛发愣"更贴合孩子的语言。另外,看到碎片时的反应可以加个小细节,比如"跺了下脚"或者"捡起一片碎片叹气",让着急的样子更真实哦!修改版:过了会儿,我让帮帮小管家去洗盘子,拉着哆啦A梦坐在沙发上吃薯片。刚咬了一口,厨房突然传来"哐当"一声——盘子碎了!我像弹簧似的弹起来,往厨房跑,还被地毯绊了个趔趄,差点摔个屁股蹲儿。冲进厨房一看,满地都是白花花的碎片,帮帮小管家一动不动站在水槽边,好像也吓呆了。我皱着眉捡起一片碎片:"哎,你怎么越帮越忙呀!")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可以开始写作业了。我拿出各种各样的本子和文具,开始写作业。呀!这道题不会做!我连忙求救帮帮小管家,可是帮帮小管家说:“嘀,本技能学习中。”,然后关机了。(段评:写作业遇到难题的情景很真实,求救帮帮小管家却关机的情节也很有趣!不过"各种各样的本子和文具"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数学本、语文本摊了一桌子,铅笔橡皮摆得乱糟糟",这样更有写作业的氛围。还有帮帮小管家关机的反应,可以加个"小灯一闪"的细节,让发明更生动哦!修改版:好不容易轮到写作业了,我把数学本、语文本摊了一桌子,铅笔橡皮滚得乱糟糟。刚写两行就卡住了——这道应用题怎么算呀!我举着本子冲帮帮小管家喊:"快帮我看看这题!"它头顶的小灯闪了闪,发出"嘀"的一声:"本技能学习中。"说完就暗下去不动了。)
我叹了一口气,对哆啦A梦说:“今天好累啊!帮帮小管家真是乐于助人,它越帮,我越忙啊!”哆啦A梦笑了笑,说:“所以你要知道,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我点了点头。突然,哆啦A梦消失了。(段评:结尾哆啦A梦的话点出了主题,"越帮越忙"的总结很幽默!不过"今天好累啊"可以加一点动作,比如"趴在桌子上"或者"揉了揉眼睛",让疲惫感更真实。还有哆啦A梦消失的瞬间,可以写"蓝光一闪"或者"铃铛声轻轻响了一下",让结尾更有童话感哦!修改版:我趴在桌子上叹气,拉着哆啦A梦的爪子说:"今天累死啦!这个帮帮小管家,真是越帮越忙!"哆啦A梦捂着肚子笑:"所以呀,自己动手做的事,才会觉得踏实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它身上闪过一道蓝光,我眨了眨眼——哆啦A梦不见了,只有桌上还留着片没吃完的薯片。)
张悦然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哆啦A梦》,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同学可能只是单纯幻想和哆啦A梦一起玩耍,而你却通过和哆啦A梦的经历,感悟到了“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要靠自己双手获得一切。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靠自己双手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呢?是因为靠自己能积累经验,还是能收获成就感?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有些过程有点快。比如“我让帮帮小管家去洗盘子。我和哆啦A梦一起去吃点零食放松一下,我们刚坐下没多久,突然,‘咚’的一下,盘子被砸碎了!”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来当一次导演,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厨房的光线是怎样的?“咚”的那一声有多大,在安静的家里是不是格外刺耳?你听到声音的瞬间,心里最紧张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另外,从写完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比如从扫地完成到洗盘子这部分,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做完了扫地的任务,我正得意着,想着接下来的任务也能轻松完成,没想到洗盘子却出了状况。”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假如哆啦A梦带来的不是帮帮小管家,而是其他道具,又会发生什么样有趣又能让你有所收获的事情呢? 2.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的事例能够体现“靠自己双手获得想要的东西”这个道理呢? 3. 如果再次和哆啦A梦相遇,你希望经历一段怎样不同的冒险,又能从中明白什么新的道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