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我听着枕头边播放着童话故事,不知不觉的我 (改:地我) 就进入了梦乡。(段评:本段作为开头,自然引出了梦境的开始,但在场景描写上可以更生动些。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环境细节,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修改版:午休时,窗外的蝉儿懒洋洋地哼着歌,我枕着柔软的小枕头,听着故事机里缓缓流淌的童话故事,眼皮渐渐沉了下来,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快醒醒,快醒醒,我来找你玩了。”我睁开眼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古代服装的小孩站在我床边。我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咦,这是谁呀?他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微笑着说:“我是神笔马良。你不是一直想来见见我吗,这不,我来找你玩了。”“呀,你就是马良啊!”我一骨碌坐起来,兴奋极了,对他说:“你能画出月宫吗?我想去找嫦娥姐姐。”当然可以 (改:“当然可以”) ,马良手里的画笔一挥,在墙上画了一座高大的月宫。(段评:本段情节有趣,对话也很生动,但在马良画月宫的部分可以增加一些神奇的细节,让画面更吸引人。比如可以描写画笔挥动时的样子,或者月宫出现时的变化,让故事更有奇幻感。修改版:"快醒醒,快醒醒,我来找你玩啦!"朦胧中,我听到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睁开眼一看,床边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小男孩,头上还扎着总角呢!我瞪大眼睛好奇地问:"你是谁呀?"他笑着眨眨眼:"我是神笔马良呀,你不是总说想见我吗?""哇!真的是马良!"我一骨碌坐起来,晃着他的胳膊喊:"你能画月宫吗?我想找嫦娥姐姐!"马良点点头,举起那支闪着金光的神笔一挥——墙上立刻浮现出一座银闪闪的月宫,屋顶的玉兔雕像还在轻轻摇晃呢!)
一会儿,我们到了月宫。月宫又高又大,闪着银光,仿佛像冰雕成的,嫦娥姐姐抱着玉兔,好心的用新鲜的水果招待了我们,玉兔既然会说话 (改:竟然会说话) ,还和我们在月宫里玩捉迷藏,月宫真大啊!真的很不好找。(段评:本段描写了月宫的场景和趣事,但有些句子可以更具体。比如嫦娥姐姐的样子、玉兔说话的内容,还有捉迷藏时的小细节,都能让故事更鲜活。另外,"既然"在这里用错啦,应该是"居然"哦。修改版:转眼间我们就站在了月宫前!整座宫殿像用月光凝成的,墙壁泛着淡淡的银光,连台阶都是半透明的。嫦娥姐姐穿着飘带长裙,怀里抱着雪白的玉兔,笑着端来一盘亮晶晶的桂花糕。更神奇的是,玉兔居然开口说话了:"欢迎来月宫!我们玩捉迷藏吧!"它的声音软乎乎的,像棉花糖一样。月宫真大呀,柱子后面、桂树底下都能藏人,我找了好半天才捉住躲在玉兰花丛里的玉兔呢!)
“这是做什么美梦,都乐出声来了?”我听到了妈妈的话,突然,从梦中醒来了。原来是一地梦 (改:一场梦) 啊!虽然是梦,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天下海 (改:上天下海) 的美梦。(段评:本段作为结尾,自然地从梦境回到现实,但最后一句的升华可以更贴合梦境内容,避免空洞的口号。比如可以联系梦里的美好,表达真实的小愿望,让结尾更温暖。修改版:"做什么美梦呢,都笑出声啦!"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原来刚才的一切都是梦呀!我摸了摸枕头,好像还能闻到月宫里的桂花香。虽然是梦,但我偷偷想:要是真的能和马良一起画画,再去月宫看看玉兔就好啦——说不定,等我学会画月亮的时候,愿望就能实现呢!)
罗家明睿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和马良过一天》,老师首先要为你的奇妙想象点个赞!很多同学可能只是简单地想到让马良帮忙实现一些普通愿望,而你却想到让马良画月宫,去找嫦娥姐姐,这个想法非常独特,让文章充满了奇幻色彩!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道理虽然在故事中有所体现,但可以更深刻。比如在结尾处,你说“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天下海的美梦”,这里表意有些模糊,如果能明确说说通过这次和马良的奇妙经历,你对梦想的实现有了怎样更深刻的感悟,比如“这次和马良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像马良一样心怀美好,坚持努力,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这样思想就更有深度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像“马良手里的画笔一挥,在墙上画了一座高大的月宫”这里,是很关键的情节。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马良画画时的动作是怎样的?画笔挥动有没有发出声音?画出来的月宫在形成过程中又有哪些奇妙的变化?用“五感法”把这个画面细致地描绘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
从进入梦乡见到马良,到去月宫,再到醒来,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比如从马良画完月宫到到达月宫这里,可以加一句过渡的话,像“随着一阵柔和的光芒闪过,我们便置身于月宫之前”,这样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马良这个神话人物代表着善良和正义,从这次和他的相处中,你觉得善良和正义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呢? 2. 如果还有机会和马良过一天,你还想让他画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怎样不一样的故事呢? 3. 马良的神笔是实现愿望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靠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