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这个字,像一条无形的线,紧紧缠绕着我的日常,把点点滴滴的时光都织进了匆匆的节奏里。(段评:开头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忙"比作无形的线,很有创意,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很棒!要是能再具体点,比如这条线缠在手上、书包上,画面感会更强哦。修改版:"忙"这个字,像一条细细的棉线,悄悄缠在我的手腕上、书包带上,把清晨的哈欠、傍晚的台灯都织进了匆匆的节奏里。)
清晨的闹钟刚响,“忙”就来了。我手忙脚乱地套上校服,抓过妈妈买的包子往嘴里塞,一边含糊不清地读今天要默写的词语,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书包。书包拉链怎么也拉不上,才发现晚上忘记整理书包了。我深吸一口气,把试卷胡乱叠在一起放进书包里去,背着那沉甸甸的“忙”冲出了家门口。(段评:描写清晨的忙碌很真实,手忙脚乱的样子写得很生动!不过"抓过妈妈买的包子"可以加个细节,比如包子是热乎的还是什么馅的,"书包拉链拉不上"的着急也可以再具体点,比如手心冒汗的感觉,这样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清晨的闹钟刚叮铃铃响,"忙"就跳上了我的枕头。我眯着眼套校服,指尖碰到妈妈递来的热包子——是我最爱的豆沙馅!一边含糊地念着默写词语,一边抓着书包往里头塞书,拉链却卡在了数学书角上。我急得鼻尖冒汗,胡乱把试卷叠成小方块塞进去,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冲出门,鞋跟还差点勾住门槛呢。)
课堂上,“忙”也没歇着。数学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一道“解方程”,我连忙低下头,笔尖在数学书上“唰唰”飞舞,算到一半,语文老师发下来的默写本又堆到眼前。我左手写着数学书,右手拿起试卷看着所错的题目。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帮我分谈 (改:分担) 我的任务。(段评:课堂上的忙写得很有趣,"恨不得有三头六臂"特别真实!不过"左手写着数学书,右手拿起试卷"有点小矛盾,改成一边算数学题一边瞄默写本会更合理。还有"分谈我的任务"是错别字哦,应该是"分担"。修改版:课堂上,"忙"也没歇着。数学老师刚写完解方程,我的笔尖就在本子上唰唰飞,算到一半,语文默写本又落在了桌角。我一边盯着数学题的X,一边用余光扫着默写本上的词语,恨不得长出第三只手——一只写字,一只翻书,还有一只帮我按住乱跑的铅笔!)
傍晚回到家,“忙”更是无处不在。刚放下书包,我的肚子就“咕咕”的叫了起来,幸好妈妈给我在电饭堡 (改:电饭煲) 里留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三两口的饭菜给我吃得 (改:把饭菜吃得) 干干净净,因为听到了一句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然后我急急忙忙的去把书桌的台灯给打开,因为我要拿出作业本、练习册、课外试卷,在桌上堆成小山。我一会儿在语文作文格里斟词句 (改:斟酌词句) ,一会儿在数学的公式给记熟下来 (改:公式记熟) ,一会儿又对着英语单词上的单词 (改:英语单词) 反反复复的记住他们去。可在时候 (改:可这时候) 眼皮有开始打架 (改:又开始打架) ,脑袋也昏沉沉的。(段评:傍晚回家的忙碌写得很贴近生活,肚子咕咕叫、吃妈妈留的饭都很真实!不过有几个小问题:"电饭堡"是错别字,应该是"电饭煲";"三两口的饭菜给我吃得干干净净"语序有点乱;"眼皮有开始打架"少了个"又"字。要是能加个细节,比如饭菜的香味,或者写作业时台灯照在作业本上的影子,会更生动。修改版:傍晚回到家,"忙"更是钻到了台灯下。刚放下书包,肚子就咕咕叫起来——妈妈早把电饭煲的门开着,里头的番茄炒蛋还冒着热气呢!我三两口扒完饭,赶紧打开台灯:作业本摊开像小翅膀,练习册叠成小高塔,英语单词卡散在旁边。我一会儿在作文格里写"我的一天",一会儿对着数学公式念念有词,眼皮却偷偷粘在一起,脑袋里的词语都开始打架啦。)
“忙”填充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细的角落,它有时让我疲惫,让我焦虑,但更多的时候,它也让我充实,让我成长。我知道,在这看似永不停歇的“忙”背后,都藏着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藏着一步步靠近梦想的足迹。(段评:结尾点出忙的双面性,想法很好!不过"藏着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有点重复啦,"期待"和"盼望"选一个就好。要是能把抽象的"成长"换成具体的小事,比如忙完后会自己整理书包了,或者默写全对了,会更真实自然。修改版:"忙"像个小尾巴,跟着我从清晨到傍晚。它有时让我揉着眼睛打哈欠,有时让我急得跺脚,但更多时候,它让我的书包里多了满分的默写本,让我的作业本上多了红红的对勾。原来忙不是缠人的线,是帮我把小进步串起来的珠子呀——每一颗,都闪着小小的光。)
何家栋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忙》,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忙碌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忙有时让我疲惫、焦虑,但更多时候让我充实、成长,背后藏着对未来的期待和靠近梦想的足迹”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在一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哦。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忙带来的不同影响。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忙能让我们成长?是因为它锻炼了我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还是能培养我们的毅力?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忙”带来成长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课堂上,‘忙’也没歇着。数学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一道‘解方程’,我连忙低下头,笔尖在数学书上‘唰唰’飞舞,算到一半,语文老师发下来的默写本又堆到眼前。我左手写着数学书,右手拿起试卷看着所错的题目。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帮我分谈我的任务”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教室里的氛围是怎样的?周围同学的状态如何?你心里最着急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从清晨忙碌出门到课堂上的忙碌,再到傍晚回家的忙碌,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些过渡的话语,比如在从清晨忙碌过渡到课堂忙碌时,加一句“告别了清晨的手忙脚乱,本以为能松口气,没想到课堂上的忙碌才刚刚开始”。用这样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忙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件具体的小事让你有了特别深刻的成长感悟?
- 如何把忙中感受到的充实通过更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来?
- 除了日常学习生活的忙,能不能从其他角度再找一找“忙”的事例来丰富文章?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