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说:付出了,给予了,自己也会拥有快乐。是的,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段评:这段开头用谚语引出主题,点明了帮助别人能带来快乐,非常棒!要是能把谚语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比如加个小画面,会更有吸引力哦。修改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谚语我一直记在心里。就像帮妈妈递完菜,指尖还留着青菜的清香味儿——付出的温暖,自己也能尝到甜。生活里,这样的小美好真的很多呢。)
记得前不久的一天,骄阳似火,天气非常炎热。我刚放学,准备过马路去买一根冰棍。忽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公交车站不停地哽咽。看他挺伤心的,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轻声问道:“小朋友,怎么啦?”他抽噎着说:“我把钱弄丢了,坐不了车,回不了家了。”说到这里他又哭了起来。唉,那么小,可能才读三年级吧,这事对他来说的确挺为难的!一种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劝他:“别哭了,我给你钱,你快坐车回家吧!”可我刚把手伸进口袋,一个念头立即闪现——这可是我买冰棍的钱呀!不管了,不就少吃一根冰棍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把买冰棍的钱给了他。看着小男孩上了车,我心里充满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段评:这段写了帮小男孩的事,情节很清楚!不过要是能加上天气热的具体感受,还有你给小男孩钱时的小动作,比如手心冒汗、咬嘴唇,会更生动。另外,小男孩的反应也可以写得细一点,比如他眼睛亮起来的样子,这样快乐就更真实啦。修改版:记得上周三,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我刚走出校门,额头上的汗就顺着脖子往下淌,校服后背都湿了一片。我攥着三块钱准备过马路买冰棍,忽然听见公交站传来细细的哭声。一个穿蓝白校服的小男孩蹲在站牌边,脸埋在膝盖里抽噎,书包带子还歪歪扭扭地挂在胳膊上。我走过去轻轻拍他肩膀:"小朋友,怎么啦?"他抬起满是泪痕的脸,鼻尖红红的:"我、我把一块钱车费弄丢了……回不了家了。"话没说完,眼泪又吧嗒吧嗒掉下来。我心里一软——他比我小两年级吧?这么热的天,找不着家多害怕啊!可我刚摸出口袋里的三块钱,心里又咯噔一下:这可是我攒了三天的冰棍钱!我咬咬牙,把钱塞到他手里:"快拿去坐车吧,别害怕。"小男孩愣了愣,忽然露出个小小的笑容,连声道谢。看着他攥着钱跑向公交车,我舔了舔干巴巴的嘴唇,心里却像喝了凉白开一样,甜丝丝的。)
还有一次,我们小区一楼的张大妈出门时忘记带钥匙。她正准备拨开锁公司的电话时,我刚好路过。我仔细观察了张大妈家的门窗情况,发现她家防盗窗的一角有根钢筋已经断了,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洞,我人小,可以轻而易举地钻进去,并且通向客厅的阳台窗户是开着的。于是,我对张大妈说:“大妈,不用打电话了,我能帮您把门打开。”说完,我便侧着身子,先把脚伸进去,然后把身子和头钻了进去,最后顺利地打开了门。张大妈直夸我乐于助人,非要拿礼物谢我。看着张大妈感激不尽的样子,一种幸福感涌遍了我的全身!(段评:帮张大妈开门的事很有意思!要是能加上张大妈着急的样子,比如她搓手、踮脚,还有你钻窗户时的小细节,比如裤腿蹭到灰、差点碰到花盆,会更像放电影一样。最后张大妈的反应也可以写具体,比如她给你塞苹果,这样幸福感就更浓啦。修改版:还有一次周六下午,我刚下楼扔垃圾,就看见一楼的张大妈在单元门口转圈圈,手里攥着菜篮子,眉头皱成了小疙瘩。"大妈,怎么啦?"我跑过去问。张大妈一拍大腿:"哎呀!钥匙落家里了,老伴还在外地呢!"我绕着门看了看,发现防盗窗右下角的钢筋有点弯,刚好能容我钻进去——我可是班里的"小瘦猴"!"大妈您别慌,我从窗户爬进去!"我脱了凉鞋,先把脚伸进洞里,再缩起肚子往里挪,裤腿蹭到墙上的灰也顾不上。爬进阳台时,差点碰到张大妈晒的茉莉花,我赶紧扶住花盆。打开门的那一刻,张大妈一把抱住我:"我的小恩人哟!"还从菜篮子里掏出个红苹果塞给我。苹果甜津津的,我啃着苹果往家走,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生活就是这样,谁都会遇到困难,谁都会需要帮助。每当你帮助一个人时,收获感激的同时也会收获快乐。而在危难关头得到你帮助的人,将来在你需要帮助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帮助你。所以说,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愿你我都伸出热情之手,那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段评:结尾总结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主题很明确!要是能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和前面的事联系起来,比如写你后来忘带红领巾,同学主动借你,这样道理就不生硬啦。最后用小细节收尾,比如口袋里留着张大妈苹果的香味,会更温暖哦。修改版:生活里谁都有犯难的时候,就像小男孩丢了钱,张大妈忘带钥匙。我帮了他们,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种快乐,比吃冰棍、啃苹果还要甜。前几天我忘带红领巾,同桌立刻把她的备用红领巾塞给我,说:"上次你帮我捡过笔袋呀!"原来,我递出去的温暖,早就悄悄长在了别人心里。现在我总爱把零花钱分成两份,一份买零食,一份留着帮需要的人。毕竟,手心里的温度,是能传下去的呀。)
李清竹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帮助别人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帮助别人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帮助别人能收获快乐以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帮助别人能收获快乐?是因为满足了内心的善良,还是在他人的感激中获得了价值感?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帮助别人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公交车站不停地哽咽。看他挺伤心的,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轻声问道:‘小朋友,怎么啦?’他抽噎着说:‘我把钱弄丢了,坐不了车,回不了家了。’”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公交车站周围人多吗?小男孩的表情除了哽咽还有什么细微变化?你当时心里闪过的念头具体有哪些?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帮助小男孩这件事到写帮助张大妈这件事,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帮助完小男孩,我的心里满是温暖,而不久后,又一件需要我伸出援手的事情发生了”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读起来更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却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改变? 2.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除了快乐和幸福感,是否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收获? 3. 怎样在日常的小事中,培养自己时刻乐于助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