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 星期二 晴天
我决定自己生豆芽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段评:这句话简洁地说明了你的实验目标,很好!如果能加上你做这个决定时的心情,比如好奇、期待,会让内容更生动哦。修改版:我怀着满满的好奇,决定自己动手生豆芽,仔细观察它们每一天的成长变化。)
我选五十粒颗粒圆润的小黄豆,用清水反复淘洗后浸泡在碗里。一个小时后,豆子表面潮湿湿润 (改:湿润) 了,我找来一个罐子,就像妈妈教我的那样,给纸巾打湿后铺在罐子底部。(段评:这段详细描写了泡豆子的过程,很棒!但句子有点重复哦,比如'潮湿湿润'可以简化成一个词。另外,把妈妈教你的细节写得更具体些,比如妈妈怎么说的,会让内容更真实。修改版:我精心挑选了五十粒颗粒圆润的小黄豆,用清水反复淘洗后浸泡在碗里。一个小时后,豆子表面变得湿润光滑,我想起妈妈的话,找来一个罐子,把纸巾打湿铺在罐子底部。)
10月6日 星期三 晴天
第二天清晨,碗里的豆子像喝饱水的小娃娃,变得胖乎乎的。我拿起一粒,表皮光滑得像个大鸡蛋。我把它们移到铺着湿润纱布的篮子里,我记忆中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段评:你用'喝饱水的小娃娃'来形容豆子,这个比喻太生动了!不过句子可以更连贯些,比如把'我记忆中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放在前面,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做,逻辑会更清晰。修改版:第二天清晨,碗里的豆子像喝饱水的小娃娃,变得胖乎乎的。我拿起一粒,表皮光滑得像个大鸡蛋。想起妈妈的做法,我把它们移到铺着湿润纱布的篮子里。)
10月7日 星期四 阵雨
第三天我发现小豆子顶部长出了月牙状的小白芽,尖尖还挂着水珠。(段评:你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能加上你看到豆芽时的心情,比如惊喜、开心,再把小白芽的样子写得更具体,比如有多小、多细,会让内容更丰富。修改版:第三天我惊喜地发现,小豆子顶部长出了月牙状的小白芽,大约半厘米长,尖尖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可爱极了!)
10月8日 星期五 多云
第五天掀开纱布时,豆芽们高举着翡翠般的豆瓣,细茎撑起了一片小树林。阳光让我可以看清豆秆里淡青色的脉络,像注入了春天的汁液。(段评:哇,你的描写像一幅画一样美!'翡翠般的豆瓣'这个比喻用得特别好。如果能加上你当时的动作,比如怎么掀开纱布,还有闻到的气味,会让场景更真实。修改版:第五天我轻轻掀开纱布,豆芽们高举着翡翠般的豆瓣,细茎撑起了一片嫩绿的小树林。阳光透过缝隙,我看清了豆秆里淡青色的脉络,像注入了春天的汁液。)
余伟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豆芽生长观察日记》,老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力点赞!你把豆芽生长的过程记录得如此细致,让读者仿佛亲眼见证了豆芽的成长,这非常了不起!
不过呢,这篇观察日记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观察报道的完整性上,日记到第五天就结束了,豆芽后续还有很长的生长变化阶段呢,要是能继续记录下去,把观察的全过程完整呈现,内容会更丰富。在细致描述方面,你已经用了不少比喻,比如“碗里的豆子像喝饱水的小娃娃”,特别生动。但对于豆芽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再深入挖掘,像是豆芽颜色的渐变、形状细微的改变等。心路历程及思考这块,文章里体现得比较少,你在观察豆芽生长的时候,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比如惊讶、好奇,或者对生命成长的感悟,把这些内心的想法写出来,日记会更有深度。
另外,我们来想想怎么让文章更上一层楼。就像给文章“拍个电影”,在描写豆芽生长的关键节点,比如长出小白芽那一天,可以把当时的场景用“五感法”描写得更细腻,你看到豆芽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用手触摸豆芽是什么感觉,当时有没有闻到什么特别的味道等等。在段落之间,也可以加一些过渡的语句,给段落“搭一座小桥”,让日记的连贯性更好。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豆芽生长的过程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或者道理呢?
- 在观察豆芽生长时,有没有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它又是如何应对的,这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 对比不同环境下豆芽的生长情况,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
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把这篇日记写得更加出色,期待你下次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