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成长日记
10月2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们班的卢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自己动手种绿豆芽,观察并写下来。我一回家,我就放下书包,去找一个小碗在碗里放上水,再把绿豆放入水里。
10月24日 星期二 晴
绿豆已经在水里泡了1天,我很好奇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我来到阳台,惊奇发现了 (改:惊奇地发现) 绿豆们把碗里的水喝完了,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有的 (改:养得白白胖胖的,有的) 绿豆的衣服撑破了,露出一条白嫩的小小尾巴,有的绿豆的衣服还没有开。像 (改:衣服还没有开,像) 一个个小姑娘,不肯探出头来外面的世界 (改: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
10月25日 星期三 晴
第三天,他的尾巴 (改:它们的尾巴) 越来越长了,我还用手摸摸,他们还有一点硬。有的早已经完全撑开,成了两瓣,在这些绿豆芽中有的一些 (改:有一些) 黄了,差不多成豆芽
10月26日 星期四 晴
又过了一天,如我所愿,小绿豆们都长成豆芽,现在已经有10厘米。
通过这几天,我自己观察。发现了 (改:我自己观察,发现了) 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
韦心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豆芽生长日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的认真观察和独特感悟点个赞!很多同学只是简单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而你却从这次实践中感悟到了“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不过,文章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观察报道的完整性上,整体记录了豆芽从开始浸泡到长成豆芽的过程,但可以更完整些,比如可以在开头简单写一下对这次作业的期待等。在细致描述方面,对绿豆每天的变化描写还可以更细腻,像描写绿豆“有的绿豆的衣服撑破了,露出一条白嫩的小小尾巴”这里很不错,但还可以再具体描述下尾巴的样子,颜色等。心路历程及思考部分,你写出了自己的思考,不过可以再深入些,说说为什么通过这次观察就得出了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这个结论。写作技巧上,语句基本通顺,但有些表述可以更准确生动,比如“他的尾巴”这里“他”用得不准确,而且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更多样。
我们来探讨下如何让文章更精彩。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我们能不能思考下,为什么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这么重要呢?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是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背后的重要性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绿豆已经在水里泡了1天,我很好奇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我来到阳台,惊奇发现了绿豆们把碗里的水喝完了……”这里,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阳台的光线是怎样的?你走近碗的时候听到什么声音?看到绿豆变化时心里最惊讶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从一天的记录到另一天的记录,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第一天看到绿豆的变化,我满心欢喜,第二天又迫不及待去看它们的新模样”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在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还有哪些细微的变化是你没注意到但可能很有趣的? 2. 这次观察豆芽生长,对你观察其他事物有什么启发? 3. 如何用更生动有趣的语言把豆芽生长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呈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