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豆芽观察日记(段评:这是日记的标题,虽然点明了主题,但比较普通。可以用更有趣的表述来吸引读者,比如‘奇妙的发豆芽观察之旅’。修改版:奇妙的发豆芽观察之旅)
8月16日 晴
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妈妈拿出许多豆子,告诉我:“这是红豆,这是黄豆,这是绿豆,这是黑豆,这是芸豆……”原来豆子还有那么多品种。我挑了红豆,绿豆和黄豆,用一个小盘子装了一点水,把豆子泡在了水中。(段评:这段内容围绕发豆芽的实验展开,主题明确,叙述清晰。不过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描写一下豆子的样子,让内容更生动。修改版:今天我在家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妈妈拿出好多豆子,指着它们告诉我:“这是红豆,圆滚滚的像小珠子;这是黄豆,金黄金黄的;这是绿豆,绿油油的;这是黑豆,黑得发亮;这是芸豆,身上还有花纹呢……”原来豆子有这么多品种呀。我挑了红豆、绿豆和黄豆,找了个小盘子,装了一点水,把豆子小心翼翼地泡了进去。)
8月17日 晴
中午回家,我看了看水中的豆子,觉得十分纳闷。绿豆已经发芽了,而黄豆和红豆的皮才起了一些皱。为什么呢?午饭时我问爸爸:“为什么黄豆和红豆的皮才起了一些皱,而绿豆已经发芽了呢?”爸爸说:“红豆和黄豆体积较大,需要水分更多。”于是,我就往盘子里添了点水。我想黄豆和红豆要快点长大啊快点啊。(段评:内容紧扣主题,通过对话展现了自己的疑惑和爸爸的解答,逻辑清晰。但‘我想黄豆和红豆要快点长大啊快点啊’表述比较口语化,可以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期待。修改版:中午回到家,我赶紧跑去看水中的豆子,心里十分纳闷。绿豆都已经冒出小芽了,像一个个小逗号,而黄豆和红豆的皮才起了一些皱。为啥会这样呢?午饭时我问爸爸:“爸爸,为啥黄豆和红豆的皮才起了些皱,绿豆却已经发芽啦?”爸爸说:“红豆和黄豆个头大,需要的水分更多。”于是,我就往盘子里添了点水,心里盼着:黄豆和红豆呀,你们要快快长大哟。)
8月18日 阴
放学回家,我看了看盘子,哟,一股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一问爸爸才知道,原来泡豆子是不能放太多水的。我把水倒掉,重新换换水。有了之前的教训,我这次只了一点点水 (改:只加了一点点水) 豆子们把它们不合身的衣服长出 (改:脱下不合身的衣服,长出) 了大约3毫米的芽。(段评:这段围绕泡豆子遇到的问题展开,主题明确,但存在语句不通顺的问题,比如‘只了一点点水’‘不合身的衣服长出了大约3毫米的芽’。可以把句子表达得更通顺,还能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修改版:放学回家,我刚走到盘子前,哟,一股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一问爸爸才知道,原来泡豆子不能放太多水。我赶紧把水倒掉,重新换了水。有了之前的教训,这次我只放了一点点水。嘿,豆子们把它们那不合身的‘衣服’都撑破了,长出了大约3毫米长的小芽,白白嫩嫩的,可爱极了。)
8月20日 阴
午饭过后,水中的绿豆豆芽已开了嫩绿的叶子 (改:已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我吃惊,它们的生长速度如此之快。我从这几天的观察中悟出一个道 (改:悟出一个道理) :做何事情 (改:做任何事情) 都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段评:结尾总结了从观察中悟出的道理,主题积极向上。不过可以把自己吃惊的心情描写得更具体,道理的阐述也可以结合豆芽生长的过程,让感悟更自然。修改版:午饭过后,我又去看盘子里的豆芽。哇!水中的绿豆豆芽已经展开了嫩绿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绿伞。我眼睛都瞪大了,简直不敢相信它们的生长速度这么快。从这几天的观察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像豆芽生长有自己的规律一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郑嘉琦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发豆芽观察日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的深刻思考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发豆芽的经过,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方面做得很不错。比如在写8月18日观察豆子时,“一股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通过嗅觉描写,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场景,这就是很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整个观察过程更加鲜活。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感悟到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了解事物发展规律这么重要呢?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还是能让我们更高效地达成目标?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虽然写清楚了,但有些过程有点快。比如在写豆子发芽的关键阶段,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豆子的颜色具体是怎样变化的?豆子在水中的形态有什么特别之处?用“五感法”把这些细节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记录观察过程,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发豆芽过程中,不同豆子发芽速度不同这一现象,还能引发我们哪些关于生命成长的思考?
- 除了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发豆芽这件事还能让我们明白哪些生活道理?
- 怎样通过更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你观察时的心情变化?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