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社区广场,像被打翻了调色盘,各类活动热热闹闹地铺展开,成了邻里间共享的欢乐天地。(段评:这是文章的开头,写得很不错哦!用“像被打翻了调色盘”这样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社区广场活动丰富的场景,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不过呢,要是能在开头稍微点一下“周末”这个时间,让主题更明确就更好啦。修改版:周末的社区广场,就像被打翻了调色盘一样,各类活动热热闹闹地铺展开来,成了邻里间共享的欢乐天地,让这个周末变得格外精彩。)
广场中央最是热闹。老年合唱团穿着整齐的服装,伴着旋律放声歌唱,红色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不远处的健身区,孩子们围着冲气城堡 (改:充气城堡) 追逐打闹,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长廊下,几位阿姨摆开针线笸箩,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家常,毛线球在手中来回滚动,暖融融的氛围漫延 (改:蔓延) 开来。(段评:这段是中间段,整体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分别描写了广场中央不同区域的热闹场景,很有条理。但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再增加一些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比如“红色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可以再具体说说像什么,这样画面感会更强。修改版:广场中央最是热闹。老年合唱团穿着整齐的服装,伴着旋律放声歌唱,那红色的指挥棒在空中舞动,就像燃烧的火焰划出完美的弧线;不远处的健身区,孩子们围着充气城堡追逐打闹,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欢快的乐曲;长廊下,几位阿姨摆开针线笸箩,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家常,毛线球在手中来回滚动,暖融融的氛围像轻柔的云朵弥漫开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烘焙体验,社区活动室里,志愿者阿姨教我们做曲奇饼干。阿姨做一步就停下来等一等我们,实在做不好,阿姨会走过来帮我们做,并耐心讲解这一步的技巧。我认真的 (改:地) 跟着步骤揉面团、挤花形,可奶油霜总是不听话,挤出来的花纹歪歪扭扭。而我看着旁边的陈欣雨,她挤的花形有条有序 (改:有条不紊) ,还漂亮,我可羡慕了!“我要是有这手艺,该多好哇!”我心中想着。旁边的奶奶见我一直盯着陈欣雨痴痴地看着,便慢悠悠地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耐心指导:“手腕要稳、力度均匀才好看。”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像样的曲奇。在我的旁边,还有一位小男孩,他手忙脚乱地揉面团、挤花形,搞的 (改:搞得) 脸上这一块白,那一块白,成了一只小花猫啦!哈哈!当饼干带着香气出炉,分给邻居们品尝时,大家脸上的笑容,比饼干还要甜上十分!曲奇吃完了,但甜香的气味还漫延 (改:蔓延) 在社区的屋子里,带着我的开心,传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段评:这也是中间段,详细叙述了烘焙体验的过程,情节完整,充满了童真童趣。不过存在一些小问题,像“有条有序”应该是“有条不紊”;在描写自己做曲奇不顺利和看到陈欣雨做得好时,可以多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情感更丰富。修改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烘焙体验,社区活动室里,志愿者阿姨教我们做曲奇饼干。阿姨做一步就停下来等一等我们,要是实在做不好,阿姨会走过来帮我们做,还耐心讲解这一步的技巧。我认真地跟着步骤揉面团、挤花形,可奶油霜总是不听话,挤出来的花纹歪歪扭扭。我心里又着急又无奈,偷偷看了一眼旁边的陈欣雨,她挤的花形有条不紊,还特别漂亮,我心里羡慕极了,忍不住想:“我要是有这手艺,该多好哇!”旁边的奶奶见我一直盯着陈欣雨,便慢悠悠地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耐心指导:“手腕要稳、力度均匀才好看。”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像样的曲奇。在我旁边,还有一位小男孩,他手忙脚乱地揉面团、挤花形,搞得脸上这一块白,那一块白,成了一只小花猫啦!哈哈!当饼干带着香气出炉,分给邻居们品尝时,大家脸上的笑容,比饼干还要甜上十分!曲奇吃完了,但甜香的气味还弥漫在社区的屋子里,带着我的开心,传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多彩的社区活动,既绘就了邻里共处的热闹图景,又珍藏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瞬间,让平凡的周末满是幸福色彩!(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总结了社区活动的意义,升华了主题。但表述有点简单、笼统,不够生动具体。可以结合前面的活动场景,把“热闹图景”和“温暖瞬间”再描述一下,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这些多彩的社区活动,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绘就了邻里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一起烘焙的热闹图景;又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珍藏了志愿者阿姨耐心指导、奶奶手把手帮忙的温暖瞬间,让平凡的周末满是幸福色彩!)
陈妙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多彩的活动》,老师首先要为你细腻的情感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点个赞!很多人只是简单描述活动场景,而你却从这些平凡的社区活动中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让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温情,这非常难得!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描写特别生动。比如“老年合唱团穿着整齐的服装,伴着旋律放声歌唱,红色的指挥棒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不远处的健身区,孩子们围着冲气城堡追逐打闹,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长廊下,几位阿姨摆开针线笸箩,一边织毛衣一边唠家常,毛线球在手中来回滚动”,通过对不同场景中人物动作的描写,让一幅热闹的社区活动图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不过呢,我们还可以让文章更上一层楼。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写了社区活动充满幸福色彩。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这些活动能带来幸福?是因为增进了邻里间的了解和信任,还是满足了大家对归属感的需求?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幸福”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我认真的跟着步骤揉面团、挤花形,可奶油霜总是不听话,挤出来的花纹歪歪扭扭”这里,是文章很关键的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活动室里的气味是怎样的?你听到周围人有哪些鼓励的话语?心里最沮丧的念头是什么?用“五感法”把这个“特写镜头”拍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从写完广场中央的热闹场景到写烘焙体验,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广场上的热闹让我满心欢喜,而社区活动室里的烘焙体验,更是给我带来了别样的乐趣”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生动地描绘场景,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的深化和细节的丰富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这些多彩的活动对社区文化的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对邻里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 如何通过描写活动中的小细节,更好地突出活动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