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间,我的语文老师被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她廖老师。定睛一看,只见她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目光十分犀利。当看到她那双眼睛时,我不禁打了又一个寒战,连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被她的眼神捕捉到。(段评:此段作为开头,引出了新老师廖老师,人物形象描写较生动,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语句有语病,“被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表述啰嗦;“她廖老师”成分残缺。可改为“上学期间,我们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她就是廖老师”。修改版:上学期间,我们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她就是廖老师。定睛一看,只见她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目光十分犀利。当看到她那双眼睛时,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连一句话也不敢说,生怕被她的眼神捕捉到。)
虽然刚见到到 (改:见到) 廖老师时会有一些害怕,不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是性格有一些多变的天气 (改:像多变的天气) 。(段评:该段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廖老师性格的介绍,逻辑合理。但“性格有一些多变的天气”表述不通顺,可改为“性格就像多变的天气”。修改版:虽然刚见到廖老师时会有一些害怕,不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是性格就像多变的天气。)
“晴天”廖老师(段评:小标题简洁明了,形象地概括了此段要写的廖老师温和的一面,与段落内容和全文将廖老师比作“天气”的主题关联紧密,无需修改。修改版:“晴天”廖老师)
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廖老师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我们在欢声笑语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不论是我们不会写的题目,还是有不懂的字词,她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望着她欣慰的笑容,我觉得廖老师仿佛是晴天的太阳一般,温暖地照耀着我们。(段评:这段详细描写了廖老师“晴天”时的表现,细节丰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廖老师比作晴天的太阳,生动形象。不过“不厌其烦”用词有误,应是“不厌其烦”。修改版: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廖老师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我们在欢声笑语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不论是我们不会写的题目,还是有不懂的字词,她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完全掌握为止。望着她欣慰的笑容,我觉得廖老师仿佛是晴天的太阳一般,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雨天”廖老师(段评:小标题与上文“晴天”廖老师对应,清晰地表明此段要写廖老师严厉的一面,和全文主题契合,无需修改。修改版:“雨天”廖老师)
然而,廖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韦勇熠又开始做小动作了,只见他趁廖老师不备,拿走一支水性笔开始挥舞。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廖老师看在眼里。廖老师终于是忍无可忍,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没收了他的那支水性笔,并严厉地批评了他,批评的话语像雨点般砸在韦勇熠身上。望着可怜兮兮的韦勇熠,同学们也规矩多了。(段评:此段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廖老师“雨天”时的严厉,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但“没收了他的那支水性笔”表述啰嗦,可改为“没收了他的水性笔”。修改版:然而,廖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韦勇熠又开始做小动作了,只见他趁廖老师不备,拿走一支水性笔开始挥舞。可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廖老师看在眼里。廖老师终于是忍无可忍,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没收了他的水性笔,并严厉地批评了他,批评的话语像雨点般砸在韦勇熠身上。望着可怜兮兮的韦勇熠,同学们也规矩多了。)
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气”老师,让我们的学习与纪律越来越好,逐步走上了光明的大道。(段评:结尾总结了廖老师对大家的积极影响,升华了主题。不过“逐步走上了光明的大道”表述较生硬,可改为“让我们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越来越好”。修改版: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气”老师,让我们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越来越好。)
蒋蓝泽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们班的新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独特的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新老师可能只是泛泛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日常教学,而你却把廖老师比作多变的天气,通过“晴天”“雨天”不同状态的描写,让廖老师的形象一下子立体起来,这个角度很新颖!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手法上运用得很不错。在描写廖老师“晴天”状态时,你写“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廖老师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我们在欢声笑语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通过具体的教学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廖老师的和蔼可亲;在描写“雨天”状态时,“廖老师终于是忍无可忍,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没收了他的那支水性笔,并严厉地批评了他,批评的话语像雨点般砸在韦勇熠身上”,这里动作和比喻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廖老师严厉的一面。
不过呢,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更上一层楼。从立意上来说,我们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廖老师这种多变的“天气”背后,对你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影响呢?能不能在结尾处稍微点一下,比如“正是廖老师这多变的‘天气’,让我们在温暖的鼓励中积极向上,在严厉的批评中反思进步,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在结构上,从“晴天”到“雨天”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些,比如加一句“然而,廖老师的课堂并不总是充满欢笑,有时也会有严肃的‘暴风雨’来临”。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立意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廖老师不同“天气”状态下的教育方式,对同学们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 在廖老师“天气”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理解?
- 如何通过更多细节描写,让廖老师“晴天”的温暖和“雨天”的严厉更加生动可感?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