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寒风刺骨。黄昏时分的大街上,裹着棉袄的人们行色匆匆,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的汽车也排起了长长的队……(段评:此段作为开头,通过环境描写巧妙引出故事,生动描绘出寒冷的场景,吸引读者兴趣。不过,可增加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比如“北风像一头咆哮的野兽呼啸而过”。修改版:北风像一头咆哮的野兽呼啸而过,寒风刺骨。黄昏时分的大街上,裹着棉袄的人们行色匆匆,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的汽车也排起了长长的队……)
徐宁是学校选出的志愿者,他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天,徐宁扫完大街,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位奇怪的老爷爷。老爷爷衣着单薄,没穿鞋子,头发乱糟糟的,整个人瘦得像一张纸。徐宁心想:咦,大冬天的,老爷爷怎么穿那么少呢?会不会迷路了呢?不行,我得去看看。徐宁小心避开车流,来到了老爷爷身边,对老爷爷说:“老爷爷说:“老爷爷,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爷爷一言不发。(段评:段落围绕主题塑造了徐宁善良的形象,情节自然。但语言较平淡,“老爷爷说:“老爷爷”存在语病。可运用比喻等手法描写老爷爷,使形象更鲜明。修改版:徐宁是学校选出的志愿者,他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天,徐宁扫完大街,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位奇怪的老爷爷。老爷爷衣着单薄,没穿鞋子,头发像一堆乱草,整个人瘦得像一张纸。徐宁心想:咦,大冬天的,老爷爷怎么穿那么少呢?会不会迷路了呢?不行,我得去看看。徐宁小心避开车流,来到了老爷爷身边,对老爷爷说:“老爷爷,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老爷爷一言不发。)
这时,陆明走了过来。陆明也是一名学生,他经常帮环卫阿姨打扫大街。陆明看见老爷爷一直在发抖,二话不说便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袄,披在老爷爷的身上,又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壶水,给老爷爷喝。看到老爷爷胸前的牌子,陆明心想:老爷爷胸前的牌子有住址和他家人的联系电话,所以老爷爷很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段评:该段丰富了故事内容,展现了陆明的善良。不过逻辑上,推测老爷爷患阿尔茨海默病稍显突兀,可增加一些推理过程。修改版:这时,陆明走了过来。陆明也是一名学生,他经常帮环卫阿姨打扫大街。陆明看见老爷爷一直在发抖,二话不说便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袄,披在老爷爷的身上,又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壶水,给老爷爷喝。看到老爷爷胸前的牌子,陆明心想:老爷爷胸前有住址和家人联系电话的牌子,而且他在这么冷的天衣着单薄还独自在外,也不说话,很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陆明看了一下徐宁的穿着,对他说:“你好,你是志愿者吧?”“是的,请问你是?”“我叫陆明,你呢?”“徐宁。”“你好,徐宁,我猜这位老爷爷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得联系他的家人,可是我没有手机。怎么办呢?”说着,陆明用手抓了抓脑袋。徐宁摸着下巴说:“我也没有手机。不过我们可以向路人借一下,只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段评:段落推动了情节发展,对话自然。但语言较口语化,可使用更书面的词汇提升文采。修改版:陆明看了一下徐宁的穿着,对他说:“你好,你是志愿者吧?”“是的,请问你是?”“我叫陆明,你呢?”“徐宁。”“你好,徐宁,我推测这位老爷爷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得联系他的家人,可是我没有手机。怎么办呢?”说着,陆明用手抓了抓脑袋。徐宁摸着下巴思索道:“我也没有手机。不过我们可以向路人借一下,只是不知他们愿不愿意。”)
徐宁走到一位路人面前,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叔叔,您好,这位老爷爷好像迷路了,我们想打电话给他的家人,可以借您的手机用一下吗?”叔叔拍了拍徐宁的肩膀,说道:“当然可以了,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徐宁用叔叔的手机照着老爷爷 (改:照着牌子上) 胸前牌子上的联系电话就马上赶了过来,看得出老爷的家人 (改:老爷爷的家人) 十分担心老爷爷。他的家人非常感激地对徐宁和陆明说:“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们不知道还要找到什么时候。”说着,他们拿出了一个红包:“给,这些钱给你们当作报酬吧!”徐宁和陆明摇了摇头,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们的心意我们心领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段评:此段情节完整,展现了徐宁和陆明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品质。但“徐宁用叔叔的手机照着老爷爷胸前牌子上的联系电话就马上赶了过来”表述混乱,应明确是谁赶了过来。修改版:徐宁走到一位路人面前,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叔叔,您好,这位老爷爷好像迷路了,我们想打电话给他的家人,可以借您的手机用一下吗?”叔叔拍了拍徐宁的肩膀,说道:“当然可以了,你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徐宁用叔叔的手机拨通了老爷爷胸前牌子上的联系电话,老爷爷的家人马上赶了过来,看得出老爷爷的家人十分担心他。他的家人非常感激地对徐宁和陆明说:“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们不知道还要找到什么时候。”说着,他们拿出了一个红包:“给,这些钱给你们当作报酬吧!”徐宁和陆明摇了摇头,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们的心意我们心领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北风依然像刀一样刺骨,但人们的心中早已是温暖如春。(段评:作为结尾,通过对比环境与人心,有力升华了主题。但可增加一些对温暖的具体描写,让情感更真挚。修改版:北风依然像刀一样刺骨,但人们的心中早已是温暖如春。徐宁和陆明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刚刚帮助老爷爷的情景,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温暖的感觉仿佛能融化这寒冷的冬天。)
宁承龙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善良让生活更美好》,老师首先要为你文章传递的美好立意点个赞!你通过讲述徐宁和陆明帮助老爷爷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善良的力量,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善良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个主题很有意义!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方面做得很不错。比如对老爷爷的外貌描写“老爷爷衣着单薄,没穿鞋子,头发乱糟糟的,整个人瘦得像一张纸”,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让老爷爷可怜的形象立刻出现在读者眼前,也为后文徐宁和陆明对他的帮助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在环境描写上,开头“北风呼啸,寒风刺骨。黄昏时分的大街上,裹着棉袄的人们行色匆匆”,短短几句话,就营造出了寒冷的氛围,衬托出了后文人们善良行为带来的温暖。
不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优化。从立意上来说,善良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道理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我们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善良除了给他人带来帮助,对自己的内心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如果能在结尾处简单阐述一下善良不仅温暖他人也滋养自己心灵这一点,立意会更加深刻。在结构方面,当徐宁和陆明交流该如何联系老爷爷家人这部分内容,与前文的衔接稍显生硬。我们可以加一句过渡的话,比如“徐宁看着瑟瑟发抖的老爷爷,正发愁该怎么办时,陆明走了过来”,这样段落之间的衔接会更自然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很好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你已经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主题,也掌握了一些描写的技巧。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深化立意和优化结构方面继续努力。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形式的善良行为,它们又给生活带来了怎样具体的美好改变?
- 当面对可能被误解的情况时,善良的人依然选择伸出援手,这背后的勇气和信念该如何在文章中更好地体现?
- 如何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变化,来更好地烘托善良行为所带来的美好氛围? 老师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一定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