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前行。老师如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灵。老师如一位园丁,帮助我们茁壮成长。(段评:此段作为开头,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巧妙引出主题,吸引读者兴趣。不过,可点明这位老师是谁,使主题更明确。修改版:老师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前行。老师如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灵。老师如一位园丁,帮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班的廖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
廖老师温柔且有趣。她常常留着一个俏皮的马尾,她眼睛又大又圆,就像一台扫描仪一样,无论你坐在哪里,只要你上课做了小动作,廖老师就会用她的火眼金睛捕捉到你。(段评:该段对廖老师的外貌和“火眼金睛”进行了描写,人物形象较鲜明。但“扫描仪”和“火眼金睛”表述稍显重复,可选择其一详细描述。修改版:廖老师温柔且有趣。她常常留着一个俏皮的马尾,眼睛又大又圆,就像一台扫描仪一样,无论你坐在哪里,只要你上课做了小动作,廖老师都能捕捉到你。)
她还带着一副银黑色的眼镜,月亮似的眉毛,和那红润润的樱桃小嘴,真是美极了!(段评:此段继续描写廖老师的外貌,与上文衔接自然。不过语言较平实,可使用更生动的词汇增强表现力,比如“银黑色的眼镜”可改为“精致的银黑色眼镜”。修改版:她还戴着一副精致的银黑色眼镜,弯弯的眉毛像月牙一样,那红润润的樱桃小嘴,真是美极了!)
有一次,班上有人吵架,差点打起来时,廖老师就像有“千里眼”似的,总能知道。最后,两位同学和好了,成为了好朋友。(段评:通过具体事例体现廖老师的“千里眼”,情节完整,符合记叙文特点。但可增加一些廖老师处理事情的细节,让故事更生动。修改版:有一次,班上有人吵架,差点打起来时,廖老师就像有“千里眼”似的,立刻出现在他们面前。她先分开两人,耐心地询问事情的经过,最后,两位同学和好了,成为了好朋友。)
廖老师很温柔,课堂上意气风发。她把语文书上的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段评:这一段写廖老师温柔且课堂有趣,但表述较笼统,可列举具体事例说明她如何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修改版:廖老师很温柔,课堂上意气风发。比如在讲解《将相和》时,她把蔺相如和廉颇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同学们喜欢廖老师,因为她教学有方。记得有一次,廖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为《三十年后的家乡 (改:) 》。虽然大家平时想象丰富,的家乡》。虽然大家平时想象丰富,但突然要写作,大家脑子里一片空白。廖老师看我们个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就给我们观看了她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家乡,还教我们怎么想象,让作文更丰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环境变化;在这个时候,有人肚子痛,廖老师一眼就看到了,扶着那位同学往校医室赶。(段评:该段通过写廖老师指导作文和关心学生两件事,体现她教学有方和关爱学生。但内容较杂,两件事之间过渡不够自然,可适当增加过渡语句。修改版:同学们喜欢廖老师,因为她教学有方。记得有一次,廖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为《三十年后的家乡》。虽然大家平时想象丰富,但突然要写作,大家脑子里一片空白。廖老师看我们个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就给我们观看了她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家乡,还教我们怎么想象,让作文更丰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环境变化。就在大家认真构思作文时,有人肚子痛,廖老师一眼就看到了,赶忙扶着那位同学往校医室赶。)
廖老师的“千里眼”,并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对我们更关心。(段评:此段揭示廖老师“千里眼”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关心,深化主题。但表述较直白,可更委婉抒情些。修改版:其实,廖老师的“千里眼”,并非什么超能力,而是源于她对我们深深的关爱啊。)
这就是我们班的“千里眼”廖老师——有着特别的关爱。(段评:作为结尾,总结了廖老师的特点,点明主题。不过可再升华一下情感,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这就是我们班的“千里眼”廖老师,她用特别的关爱,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永远爱她!)
覃彩丽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千里眼廖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对老师细腻的情感点个赞!很多人只写了老师的表面形象,而你却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出廖老师对同学们特别的关爱,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温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描写手法用得特别好。在描写廖老师时,你说“她眼睛又大又圆,就像一台扫描仪一样,无论你坐在哪里,只要你上课做了小动作,廖老师就会用她的火眼金睛捕捉到你”,通过把廖老师的眼睛比作扫描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廖老师眼睛的敏锐,让廖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用得很巧妙!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写了廖老师的“千里眼”是对大家的关心,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种关心具体体现在哪些教育方法和对同学们成长的影响上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种关心背后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
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廖老师处理同学吵架这件事,“有一次,班上有人吵架,差点打起来时,廖老师就像有‘千里眼’似的,总能知道。最后,两位同学和好了,成为了好朋友”,这里是体现廖老师“千里眼”的关键部分。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当时教室里的气氛是怎样的?同学们的表情如何?廖老师具体说了什么话让两位同学和好的?用这些细节把这个场景丰富起来,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
从写完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段落之间有点跳跃。比如写完廖老师处理吵架事件,接着写作文课的事情,中间好像缺了一座小桥。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处理完吵架的事情,廖老师又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这样的话?用一个巧妙的过渡句,就能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读起来更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让文章生动,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的深化、细节的丰富和段落的衔接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廖老师的“千里眼”还在哪些具体的学习生活场景中对同学们起到了重要作用?
- 这种特别的关爱对同学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产生了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
- 如何通过更多不同的事例来更全面地展现廖老师的形象和她对同学们的爱?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