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身子,细细的身体,头上还挂着一个小路灯。如你所见,我变了 (改:变成) 一个路灯。
不错,我现在变成了一个路灯,我坐立 (改:站立) 在小学的门口,我的四周有许多“同事”此时,他们仍在休息,为接下来的“值班”做准备。
终于,到了晚上,周围的同事们开始工作,我的光也渐渐亮起来。放学的叮铃声从学校传来,一名名小学 (改:一名名小学生) 从校门口过来,其中一个小朋友还来到我的面前,一直轻轻叩打。不同位置传来或沉闷或清脆的声响,像在敲击隐秘的琴键。搞得我一会儿那疼 (改:那儿疼) 一会这疼。
随后,夜幕来到,陪着我的也只有在灯旁“扑扑”的飞蛾与鸟叫。
一个小女孩走过我的身旁,她她们 (改:她们) 似乎在说什么,我连忙把耳朵放在灯管那。只见他们在说:“妈妈,我们可以把垃圾捡起来,这样扫地阿姨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了。”听到这一幕,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阵热流,心里想着: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一定学习。
随着太阳的升起,我与“周围”同事”的光渐渐熄灭,但这次变成路灯也让我感受到了助人为乐这种和蜜蜂精神 (改:如蜜蜂般的精神) ,毕竟,可能不有 (改:没有) 许多和这些默默奉献如路灯一般的人呢。
吴业宁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一盏路灯的哲理》,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从一盏路灯的视角去展开故事,而你却从中感悟到了助人为乐这种可贵的精神,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上有个亮点。你描写小朋友叩打你变成的路灯时,写道“不同位置传来或沉闷或清脆的声响,像在敲击隐秘的琴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叩打声比作敲击琴键,让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声音,这一描写手法用得很巧妙,使文字更生动形象了。
不过,文章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道理虽然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从路灯的经历感悟到了助人为乐精神,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这种助人为乐精神如此重要?它对社会、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具体的影响?如果能在结尾处,把“助人为乐”背后的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写小女孩和妈妈对话那部分,我们可以把镜头推近,当时小女孩的表情是怎样的?妈妈又有着怎样的神态?周围的环境氛围如何?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更细致地描绘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从小朋友叩打路灯到小女孩和妈妈对话这两个情节之间,段落衔接上有点跳跃。我们能不能加一句像“小朋友离开后,夜晚的宁静又回来了,而不久后,一对母女的出现又打破了这份宁静”这样的过渡句,让文章读起来更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从独特的视角去感悟道理,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深化立意、丰富细节描写和强化段落过渡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路灯一样默默奉献、传递正能量的场景,能让我们对助人为乐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 当自己遇到可以助人为乐的情况时,内心的想法和实际行动是怎样的,如何把这些细腻地写出来?
- 怎样通过描写路灯所处的环境变化,更好地衬托出所感悟的道理和情感?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