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段评:此段仅为作文题目,未起到引出故事、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建议在题目基础上添加一些引导语,自然开启故事。修改版:在一个奇妙的夜晚,我做了个神奇的梦,开启了一段《变形记》。)
清晨醒来,我发现自己贴在玻璃窗上,身体成了半透明的薄膜——我变成了一只瓢虫。(段评:段落生动地描述了变成瓢虫的情景,紧扣主题,想象丰富,符合记叙文特点。不过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增强代入感。修改版:清晨醒来,我迷迷糊糊地发现自己贴在玻璃窗上,身体成了半透明的薄膜——我竟然变成了一只瓢虫!我心里“咯噔”一下,又惊又怕。)
六条细腿抓着玻璃,往下看,书桌成了“大平原”,昨天没吃完的饼干渣像座小土堆。试着挪动,身体一滚,竟顺着玻璃滑了下去,摔在笔筒旁的橡皮上,晕乎乎的。(段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变成瓢虫后的视角,细节丰富。但描述动作稍显凌乱,可更有条理。修改版:六条细腿紧紧抓着玻璃,我往下一看,书桌成了“大平原”,昨天没吃完的饼干渣像座小土堆。我试着挪动,结果身体一滚,顺着玻璃滑了下去。“砰”的一声,摔在笔筒旁的橡皮上,我晕乎乎的。)
害怕了没多久,我被阳光里的光斑吸引。爬过语文书,书页上的文字像歪歪扭扭的小路;停在窗台的茉莉花瓣上,清甜的香气裹着我,比妈妈泡的花茶还好闻。一只蚂蚁匆匆路过,用触角碰了碰我的壳,像是在打招呼,我晃了晃头顶的小触角回应它。(段评:此段想象奇特,充满童真童趣,情感表达自然。可增加一些与蚂蚁互动的对话,让情节更丰富。修改版:害怕了没多久,我被阳光里的光斑吸引。我爬过语文书,书页上的文字像歪歪扭扭的小路;我停在窗台的茉莉花瓣上,清甜的香气裹着我,比妈妈泡的花茶还好闻。一只蚂蚁匆匆路过,用触角碰了碰我的壳,像是在打招呼:“嘿,新朋友!”我晃了晃头顶的小触角回应它:“你好呀!”)
傍晚,一阵风吹来,我被卷到了吊兰的叶子上。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楼下的小朋友追着蝴蝶跑过,笑声像小铃铛。突然,身体一轻,我又变回了坐在窗边的自己。(段评:段落画面感强,结尾变回自己过渡自然。可增加一些对变回自己时的心理描写。修改版:傍晚,一阵风吹来,我被卷到了吊兰的叶子上。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楼下的小朋友追着蝴蝶跑过,笑声像小铃铛。突然,身体一轻,我又变回了坐在窗边的自己。我心里先是一阵惊讶,随后又涌起一丝不舍。)
低头看着手心里的一片茉莉花瓣,上面还沾着一点露珠。原来不用走多远,换个小小的视角,就能发现藏在身边的温柔。(段评:结尾总结了从这次经历中获得的感悟,主题得到升华。可再简洁明了些,突出中心。修改版:低头看着手心里沾着露珠的茉莉花瓣,我明白了,换个视角,就能发现身边的温柔。)
黄振鑫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变形记》,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感悟点个赞!很多人写变形记可能只是单纯描述变形后的奇妙经历,而你却从这次变形中感悟到了“原来不用走多远,换个小小的视角,就能发现藏在身边的温柔”这个道理,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描写特别生动。你把变成瓢虫后看到的世界描写得十分有趣,比如“书桌成了‘大平原’,昨天没吃完的饼干渣像座小土堆”,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你眼中那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还有“爬过语文书,书页上的文字像歪歪扭扭的小路”,同样的手法,把文字比作小路,新奇又贴切,这就是高级的描写,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画面感!
不过呢,咱们的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变得更精彩。比如说,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感悟到了换个视角能发现身边的温柔。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为什么换个视角就能发现这些温柔呢?是因为平时我们习惯了以常规视角看待事物,忽略了很多细微之处吗?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背后的原因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像挖了一口深井,更有力量!另外,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傍晚,一阵风吹来,我被卷到了吊兰的叶子上”这里,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的风是什么感觉?吹过来的时候有没有带着什么味道?你被卷起来的瞬间心里是怎么想的?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写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用生动的描写来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血肉”的填充上(比如细节描写)和“思想”的深化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除了视角的变化,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中更多隐藏的美好?
- 在变成瓢虫的这段经历里,有没有某个瞬间让你对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有了更深的体会?
- 如何通过更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你在变形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