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变成一棵树,在破晓时饮下一捧清露,在黄昏时望着朝阳离去;我想如树般坚韧,如树般高洁。(段评:此段作为开头,运用想象和排比的手法,巧妙引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主题,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在黄昏时望着朝阳离去”存在逻辑错误,黄昏对应的应是夕阳。可以把“朝阳”改为“夕阳”,让表达更准确。修改版:我想变成一棵树,在破晓时饮下一捧清露,在黄昏时望着夕阳离去;我想如树般坚韧,如树般高洁。)
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城市里。我望着街道车水马龙的喧嚣,看见一位垂暮的老人手中提着一把扫帚,清扫着大街的尘埃。待他走到我的身旁,我注视着他的衣装,有些好奇的抬手,想细仔 (改:仔细) 看看他的衣服。可谁知一不心 (改:一不小心) 就勾住了他的衣服。我将他的衣服勾烂了。我做错事被发现一般立刻收回手,假装无事一样继续站着。(段评:这是中间段落,围绕“我变成了树”展开具体情节,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但存在错别字,“细仔”应是“仔细”,“一不心”应是“一不小心”。并且在描写“我”勾烂老人衣服时,情节稍显突兀,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让情节过渡更自然。修改版: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城市里。我望着街道车水马龙的喧嚣,看见一位垂暮的老人手中提着一把扫帚,清扫着大街的尘埃。待他走到我的身旁,我注视着他的衣装,有些好奇地抬手,想仔细看看他的衣服。我心里正想着这衣服的材质,可谁知一不小心就勾住了他的衣服。我心里“咯噔”一下,像做错事被发现一般立刻收回手,假装无事一样继续站着。)
日暮时分,云蒸霞蔚。远处的灯光似乎与晚霞交织缠 (改:交织缠绕) ,融为一体。我和清风诉安 (改:诉谙) ,她嬉笑着带走了我的一片青叶,跑向了另一座热闹的城市。(段评:本段为中间段落,生动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清风人的动作和神态,富有童真童趣,也符合记叙文注重环境描写的特点。但“远处的灯光似乎与晚霞交织缠”表述不通顺,应改为“远处的灯光似乎与晚霞交织缠绕”。修改版:日暮时分,云蒸霞蔚。远处的灯光似乎与晚霞交织缠绕,融为一体。我和清风诉安,她嬉笑着带走了我的一片青叶,跑向了另一座热闹的城市。)
渐渐的,彩霞消散。白日里如同巨大的灯炮 (改:灯泡) 一般的太阳落下,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明月,天空像被泼了盆墨水一样漆黑无比。远处的高楼大厦顿时亮了起来,灯火阑珊彩光四射,好一幅热闹的景象。(段评:作为中间段落,通过描写彩霞消散、太阳落下、明月升起以及城市灯火亮起的景象,展现出城市夜晚的热闹,内容与主题相符。不过“巨大的灯炮”存在错别字,应是“巨大的灯泡”。且描写稍显平淡,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或拟人手法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渐渐的,彩霞消散。白日里如同巨大的灯泡一般的太阳缓缓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轮皎洁的明月,天空像被泼了盆墨水一样漆黑无比。远处的高楼大厦顿时亮了起来,那灯光像闪烁的星星,彩光四射,好一幅热闹的景象。)
热闹过后,城市的灯慢慢变得稀疏平散,一片清冷做派。我回去望去 (改:回头望去) ,身边那株西府海棠花似是同我一般尚未入眼 (改:尚未入眠) 。 迷蒙的迷雨 (改:细雨) 不知从哪里飘起,丝丝密密的淋在上面,衬得那株海棠愈发娇美。我想书中“海棠落微雨,折技 (改:折枝) 送晚宁”讲的便是这番安宁的悠然景象了。(段评:这是中间段落,描写了热闹过后城市的清冷以及身边西府海棠花的娇美,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丰富了文章内容。但“尚未入眼”表述不准确,结合语境推测可能是“尚未入眠”。并且引用诗句后可以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感受,让情感表达更充分。修改版:热闹过后,城市的灯慢慢变得稀疏平散,一片清冷模样。我回头望去,身边那株西府海棠花似是同我一般尚未入眠。 迷蒙的细雨不知从哪里飘起,丝丝密密地淋在上面,衬得那株海棠愈发娇美。我想书中“海棠落微雨,折枝送晚宁”讲的便是这番安宁的悠然景象了,此刻的宁静让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窗外破晓将至,我睁开眼睛看着窗外那枝落了雨的海棠,我会心一笑起身收拾去了。(段评:此段作为结尾,以“我”看到落了雨的海棠会心一笑并起身收拾收尾,给人一种温馨美好的感觉,自然地结束了全文。整体表现较好,没有明显问题。修改版:窗外破晓将至,我睁开眼睛看着窗外那枝落了雨的海棠,我会心一笑起身收拾去了。)
梁弘铃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变成了一颗树》,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可能只是简单描述变成树后的所见所闻,而你却从变成树的经历中融入了自己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追求,这让文章有了深度和内涵。
老师发现你在描写方面很有亮点。比如“日暮时分,云蒸霞蔚。远处的灯光似乎与晚霞交织缠,融为一体”,你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将日暮时的美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还有“我和清风诉安,她嬉笑着带走了我的一片青叶,跑向了另一座热闹的城市”,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清风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之感。
不过呢,文章在一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从结构上来说,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更自然些。比如从描写老人清扫大街到日暮景色的转换,可以加一句类似“老人渐渐远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暮的气息慢慢笼罩了这座城市”这样的过渡语,让文章的衔接更加流畅。另外,在事件的叙述上,像勾住老人衣服这个情节,可以再丰富些细节。当时老人有什么反应?你的内心又有怎样的感受?用更细致的描写把这个情节“放大”,会让故事更有吸引力。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变成树后,除了看到城市的景象,还能不能感受到一些城市里不为人知的变化或者故事,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2. 如何通过树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如坚韧、高洁这些品质在生活中的意义? 3. 在描写景色时,怎样运用更多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多样的句式,让文字更加生动且富有节奏感?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用独特的立意和生动的描写为文章增色,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结构的优化、细节的丰富上继续下功夫。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