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队里有一位“孙悟空”,他很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林老师。(段评:此段作为开头,将林老师比作“孙悟空”,很有童真童趣,能吸引读者兴趣。但表述存在语序问题,可调整为“田径队里有一位很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老师——林老师,大家都称他为‘孙悟空’”,让表达更清晰。修改版:田径队里有一位很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老师——林老师,大家都称他为‘孙悟空’。)
首先要介绍他的“火眼金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说个事例吧!知道的人都知道田径队在一直都是在后面跑步,而林老师无法又看我们又管理一、二、三年级。于是他经过锻练 (改:锻炼) ,成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他在百里以外,他也能点名那些田径队偷懒的人。我想谁都想拥有这一双“法眼”。(段评:该段围绕林老师的“火眼金睛”举例,内容与主题相符。不过逻辑上存在瑕疵,“即使他在百里以外”表述夸张过度,不符合实际,可改为“即使他在操场的另一头”。且“成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表述较生硬,可改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修改版:首先要介绍他的“火眼金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说个事例吧!大家都知道田径队一直在后面跑步,而林老师没办法既看着我们又管理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于是他经过锻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他在操场的另一头,也能点出那些田径队偷懒的人。我想谁都想拥有这一双“法眼”。)
最具有特色风味的是和我们的互动。他经经常 (改:经常) 和他的“小弟”在“水帘洞”修炼。他还会“欺负”小弟们。当他看见我们没好好做动作时,他一个“扫堂腿”便将他们制服。他还会“以大欺小”。为了刺激我们跑快点,他会在后面追我们,可我们没有赢过。还有认让 (改:让) 我记忆尤新 (改:记忆犹新) 的是放学后李可乔等人会一直向林老师所要 (改:索要) “蟠桃”。可林老师每次都会给我们。(段评:此段描述林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生动有趣,体现出童真。但存在错别字,“经经常”应改为“经常”,“认让”应改为“让人”。且“他还会‘以大欺小’”表述不太恰当,可改为“他还会用特别的方式激励我们”。修改版:最具有特色风味的是和我们的互动。他经常和他的“小弟”在“水帘洞”修炼。他还会“欺负”小弟们。当他看见我们没好好做动作时,他一个“扫堂腿”便将他们制服。他还会用特别的方式激励我们。为了刺激我们跑快点,他会在后面追我们,可我们没有赢过。还有让人记忆尤新的是放学后李可乔等人会一直向林老师索要“蟠桃”。可林老师每次都会给我们。)
但他对小弟们可严了。有时候谁做错事了,我们会第一时间捂住耳朵怕他骂的声音太大。但有时他的惩罚很搞笑如有一次两人做错了事他让两个人站在门口当了次“门神”。(段评:该段写林老师对学生严格,通过具体事例体现,内容真实。但“我们会第一时间捂住耳朵怕他骂的声音太大”表述稍口语化,可改为“我们会赶紧捂住耳朵,生怕被他响亮的责骂声震到”。修改版:但他对小弟们可严了。有时候谁做错事了,我们会赶紧捂住耳朵,生怕被他响亮的责骂声震到。但有时他的惩罚很搞笑,如有一次两人做错了事,他让两个人站在门口当了次“门神”。)
您怎样听了 (改:您听了) 我的描述想来这“修炼” (改:来这“修炼”) 吗。 (改:吗?) 他还会干些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段评:作为结尾,用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兴趣,有一定创意。不过“您怎样听了我的描述”表述不通顺,可改为“您听了我的描述”。修改版:您听了我的描述,想来这“修炼”吗?他还会干些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刘曦远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漫画”老师》,老师首先要为你的独特立意点个赞!很多人写老师都是从常见的角度入手,而你却把林老师比作“孙悟空”,用充满趣味的方式来展现老师的形象,这个想法非常新颖,让文章一下子就有了亮点!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手法上运用得很不错。比如你写林老师的“火眼金睛”,通过“即使他在百里以外,他也能点名那些田径队偷懒的人”这个具体事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林老师这一厉害的“本领”。这种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手法,使林老师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让读者能够快速地了解到老师的特色。
不过呢,这篇文章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提升。比如在丰富细节与层次方面,你写林老师和大家的互动,像“他还会‘欺负’小弟们。当他看见我们没好好做动作时,他一个‘扫堂腿’便将他们制服”这里,如果能把当时大家的反应、现场的氛围等细节描写得更丰富些,比如“大家原本还嘻嘻哈哈,看到林老师的‘扫堂腿’,瞬间都瞪大了眼睛,有人忍不住惊呼声脱口而出”,用“五感法”把这个场景像拍电影一样展现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另外,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上,从介绍林老师的“火眼金睛”到写和大家的互动,过渡稍显生硬。我们可以加一句像“林老师的‘火眼金睛’厉害无比,而他和我们日常的互动更是趣味十足”这样的话,让段落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流畅。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找到了很有趣的立意来写老师,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细节描写的丰富度和段落衔接的自然度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除了“火眼金睛”“扫堂腿”这些,林老师还有哪些行为像“孙悟空”,可以进一步丰富老师的这个独特形象?
- 在写林老师对大家严格要求的部分,怎样通过更多具体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展现大家当时的心情和场景氛围?
- 如何在结尾处把对林老师的喜爱和尊敬这种情感表达得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