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凉爽的初秋,我步入了苏州市十六中学,成为了十六中的一员。在这里,我会相遇美好英华园。(段评:此段作为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与身份,引出了主题。不过语言较为平淡,缺乏吸引力,没有营造出散文应有的意境。建议运用更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画面感,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修改版:初秋,带着丝丝凉意,我踏入了苏州市十六中学的大门,正式成为了十六中的一员。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美好英华园的时光之门。)
刚进校门,可以看到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它已经一百六十岁了,见证了十六中的辉煌历史。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可爱的银杏叶像小巴掌一样,朝着初一的新生招手。细碎的阳光穿过小巧的树叶,在新生的面孔上跳舞。仔细看,竟然发现掩映在青绿色树叶中的银杏果,像绿色的小弹珠,真是可爱。(段评:该段通过描写古老银杏树,展现了十六中的历史底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但描述相对普通,细节不够丰富。可以增加一些对阳光、新生表情等的细节描写,使画面更鲜活。修改版:刚进校门,便能望见那棵古老的银杏树,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静静守护着十六中的辉煌历史。抬头仰望,可爱的银杏叶宛如小巧的巴掌,轻轻朝着初一新生挥舞,似在欢迎他们的到来。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新生们那满是好奇与憧憬的脸上,如灵动的精灵般跳跃。仔细瞧,青绿色树叶间藏着的银杏果,恰似绿色的小弹珠,煞是可爱。)
向东走去,看到几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一个又一个的青皮石榴,像绿色的小灯笼,在树枝上荡秋千。像花瓶,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段评:此段运用比喻描绘石榴树,有一定画面感。然而逻辑稍显混乱,将石榴比作“小灯笼”和“花瓶”,前后表述不够连贯。可以调整表述,使比喻更加合理。修改版:向东走去,几棵石榴树映入眼帘。树上挂满了青皮石榴,好似绿色的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树枝上欢快地荡秋千。)
再向东边走,我看到几棵柑橘树,柑橘像绿色的乒乓球儿,微风拂过,发出了银铃一般的欢笑,多么像孩童打闹时的嬉笑声啊。(段评:段落运用比喻和拟人,赋予柑橘树活力。但语言稍显稚嫩,可使用更具文学性的词汇,提升表达效果。修改版:再向东前行,几棵柑橘树跃入视线。柑橘宛如绿色的乒乓球,在微风轻拂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恰似孩童嬉戏时那欢快的笑声。)
在道路的另外一边,能看到长排的大香樟树。从二楼的教室俯看,它们就像巨大的西兰花。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当调皮的风儿捣乱时,“海面”上又会出现细小的“水波”。(段评:该段对香樟树的描写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其形态。不过描写较为单一,可结合嗅觉等其他感官,丰富描写角度。修改版:在道路的另一侧,能看到长排的大香樟树。从二楼的教室俯看,它们犹如巨大的西兰花,又似一片绿色的海洋。当调皮的风儿来捣乱时,“海面”上便会泛起细小的“水波”,同时,还能隐隐闻到香樟树那清新淡雅的香气。)
看着初秋十六中的美景,让我联想到深秋的十六中。教学楼边的桂花树像浇了蜂蜜一般,金灿灿的,又像小米,散发出了清香。(段评:此段由初秋美景联想到深秋,过渡自然。但对桂花树的描写较简单,可增加一些细节,突出其香味的特点。修改版:看着初秋十六中的美景,思绪不禁飘向了深秋的十六中。教学楼边的桂花树宛如被蜂蜜浇灌过一般,金灿灿的桂花恰似小米粒般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散发出的清香,甜而不腻,萦绕在空气中,令人陶醉。)
树上挂满了金黄的银杏果,剥开它们的外衣,可以吃到香胡 (改:香糊) 的果肉。石榴穿上了红色的外套,还不小心露出了“牙齿”,它们摇曳身姿,像是在卖弄自己,十分漂亮。(段评:段落描绘了深秋果实的景象,运用拟人手法,增添了趣味性。但描写不够细腻,可深入刻画果实的形态和神态。修改版:树上挂满了金黄的银杏果,好似一个个小铃铛,轻轻剥开它们的外衣,便能品尝到那香甜的果肉。石榴仿佛穿上了鲜艳的红色舞裙,还不小心露出了晶莹的“牙齿”,它们摇曳着身姿,像是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
初秋的十六中,孕育着绿色的果实,经过阳光,风儿,雨露,最终收获了一片甜蜜与金黄。我们就是青绿的果子,老师对我们的爱就像是阳光,风儿,雨露,照耀着我们,吹拂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我也盼望能够像果实一样成长,孕育希望。初秋,相遇美好英华园。(段评:作为结尾,将学生比作青绿的果子,老师的爱比作阳光、风儿、雨露,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但表述较为直白,可进一步深化情感,自然升华主题。修改版:初秋的十六中,孕育着满树的绿色果实,它们在阳光的照耀、风儿的轻抚、雨露的滋润下,渐渐收获甜蜜与金黄。我们就如同那青绿的果子,老师对我们的爱就像那温柔的阳光、灵动的风儿、甘甜的雨露,默默陪伴着我们成长。我期待着,能像这些果实一样,在十六中的时光里,孕育希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初秋,与美好英华园的这场相遇,定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