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黄山吗?你见过黄山的云海和奇石 (改:头) 吗?你吃过黄山的特色美食吗?(段评:此段作为开头,运用排比句提问,能吸引读者兴趣,引出黄山这一主题,符合记叙文开头要求。不过可在问题后简单表明自己对黄山的喜爱,让主题更明确。修改版:你去过黄山吗?你见过黄山的云海和奇石吗?你吃过黄山的特色美食吗?我可超爱黄山呢!)
黄山的云海十分美丽,放眼望去,就像一潭白色的湖泊,流淌在山谷之中。当太阳光照在云海上,云海就会变的 (改:变得) 五颜六色,好有 (改:好像) 谁在上面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料。如果下雨时 (改:下雨时) ,云海上会照着 (改:罩着) 一层蒙蒙的薄雾,好像有谁给云海上了一层白纱。(段评:该段对黄山云海的描写生动形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童真童趣。但存在错别字,“变的”应改为“变得”;“好有谁”应改为“好像有谁”。且可增加一些个人感受,让情感更真挚。修改版:黄山的云海十分美丽,放眼望去,就像一潭白色的湖泊,流淌在山谷之中。当太阳光照在云海上,云海就会变得五颜六色,好像有谁在上面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料。如果下雨时,云海上会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好像有谁给云海上了一层白纱。这景色真美呀,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黄山还有各种各样的奇石。有猴子观海、孔雀拜观音、仙山指路……猴子观海,因为那块石就像一只小猴子,安静地坐在岩石上,观望着云海,所以被称为猴子观海。还有孔雀拜观音,因为它像一只末 (改:未) 开屏的孔雀,立在岩石上。而上面有一块形似观音的石头面朝石孔雀,所以叫作孔雀拜观音。(段评:此段介绍黄山奇石,逻辑清晰,通过举例说明不同奇石的名称及得名原因。但描述稍显平淡,可增加一些想象,让奇石更生动有趣。修改版:黄山还有各种各样的奇石。有猴子观海、孔雀拜观音、仙山指路……猴子观海,那块石头就像一只小猴子,安静地坐在岩石上,聚精会神地观望着云海,仿佛在思考着云海中的奥秘,所以被称为猴子观海。还有孔雀拜观音,它像一只未开屏的孔雀,优雅地立在岩石上。而上面有一块形似观音的石头面朝石孔雀,好像在接受孔雀的朝拜,所以叫作孔雀拜观音。)
黄山还有许多美味的美食 (改:美食) 呢!有黄山烧饼、臭鳜鱼、时蔬、地皮菜炒鸡蛋、炒竹笋……其中我最爱吃地菜 (改:地皮菜) 炒鸡蛋,做的时候我听见“刺啦,刺啦”的声音,原来是炒鸡蛋和地皮菜时的声音。端上桌来,一股浓浓的菜香味扑面而来,可香了。我用手碰了一下,感觉烫烫的。我拣 (改:捡) 了一块放嘴里,感觉有点咸,软软的,还有些烫,不过很好吃。(段评:这段详细描写了黄山的美食,尤其是对自己最爱吃的地皮菜炒鸡蛋,从声音、香味、触感、味道等方面进行描写,细节丰富。但“地菜炒鸡蛋”表述有误,应是“地皮菜炒鸡蛋”;且可增加一些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情节,让内容更丰富。修改版:黄山还有许多美味的美食呢!有黄山烧饼、臭鳜鱼、时蔬、地皮菜炒鸡蛋、炒竹笋……其中我最爱吃地皮菜炒鸡蛋,做的时候我听见“刺啦,刺啦”的声音,原来是炒鸡蛋和地皮菜时发出的。端上桌来,一股浓浓的菜香味扑面而来,可香了。我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我忍不住用手碰了一下,感觉烫烫的。我夹了一块放嘴里,感觉有点咸,软软的,还有些烫,不过很好吃。大家一边吃一边称赞,这顿饭吃得可开心啦!)
我推荐黄山,我希望同学们都看到 (改:都能看到) 黄山的云海和奇石,吃到黄山的美食。(段评:作为结尾,明确表达推荐黄山的意愿,主题积极向上,结构完整。但表述较简单,可增加一些对同学们看到美景、吃到美食后的美好期待,升华情感。修改版:我真心推荐大家去黄山,我希望同学们都能看到黄山那如梦如幻的云海和形态各异的奇石,吃到黄山那些美味可口的美食。相信大家去了之后,一定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