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街道旁的一盏路灯,我的职责就是在夜晚为人们照明。我每天都能看见形形色色的人,有下班的上班族,有开心玩耍的小孩,有悠闲散步的老人……(段评:此段作为开头,以路灯的视角引出故事,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吸引读者兴趣。但在语言生动性上可以加强,可使用一些比喻等简单修辞手法。比如把形形色色的人比作流动的风景。修改版:我是街道旁的一盏路灯,我的职责就是在夜晚为人们照明。每天夜晚,我眼前就像展开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卷,形形色色的人在我脚下穿梭,有像归巢倦鸟般下班的上班族,有像欢快小鹿般开心玩耍的小孩,有像悠闲云朵般散步的老人……)
夜晚,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拄着拐杖艰难地在斑马线上走着。他颤颤巍巍地走着,走两步就得歇一会儿。虽然司机们非常耐心地等着,但是老爷爷看着绿灯一次又一次地亮起,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一个小女孩跑到老爷爷身边,伸出手搀扶着他,带着他走斑马线 (改:带着他走过斑马线) 。每走一会儿,小女孩就朝司机们鞠一个躬。小女孩搀扶着老爷爷走过斑马线之后,才放心离开。(段评:该段落是故事的主体,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较生动,如对老爷爷走路艰难和小女孩搀扶的描写。不过逻辑上可再严谨些,可说明小女孩出现的原因,使情节更合理。修改版:夜晚,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拄着拐杖艰难地在斑马线上走着。他颤颤巍巍地走着,走两步就得歇一会儿。虽然司机们非常耐心地等着,但是老爷爷看着绿灯一次又一次地亮起,心里很着急。这时,小女孩刚好路过,看到老爷爷的困境,立刻跑到老爷爷身边,伸出手搀扶着他,带着他走斑马线。每走一会儿,小女孩就朝司机们鞠一个躬。小女孩搀扶着老爷爷走过斑马线之后,才放心离开。)
突然,我变回了人。但是,在这次“变形”经历中,一个个温馨的场景接二连三地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努力变得更亮,把街道照得更加明亮。(段评:作为结尾,表达了“我”受到感动后要努力的决心,主题积极向上。但“努力变得更亮,把街道照得更加明亮”表述有些突兀,因为前文是路灯“变形”成人,此处可改为要在生活中传递温暖。修改版:突然,我变回了人。但是,在这次“变形”经历中,一个个温馨的场景接二连三地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传递这份温暖。)
梁恩婷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路灯下的故事》,老师要为你的独特视角和善良的感悟点个赞!很多人写助人为乐的故事,都是以参与者的视角,而你却化身为路灯来见证这一幕,最后还从中感悟到要“努力变得更亮,把街道照得更加明亮”,这让你的文章一下子就有了新意和深度!
老师发现你文章的“建筑结构”搭得很清晰。开头以路灯的职责引出自己每天能看见形形色色的人,自然地为后面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中间详细叙述小女孩搀扶老爷爷过斑马线的暖心场景;结尾变回人后表达自己的感悟,整个故事完整又有条理。而且你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生动,比如“他颤颤巍巍地走着,走两步就得歇一会儿”,通过具体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爷爷行走的艰难。
老师觉得你还可以给思想“挖一口深井”。你看,你写了要努力变得更亮,照亮街道。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这里的“亮”和“照亮街道”,除了字面意思,是不是还可以象征着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种象征意义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另外,我们也可以给文章“拍个电影”,丰富一下细节。比如在描写小女孩搀扶老爷爷时,可以加入一些语言描写,像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以及周围司机们的反应等,让这个场景更加鲜活。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思考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搭建文章的“骨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的深化和“细节”的丰富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路灯在见证这个故事后,它的“亮”除了象征帮助他人,还能有什么其他的意义?
- 小女孩搀扶老爷爷这个举动,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关于社会温暖和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启示?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思想与文采兼备的佳作,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