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生活上的坎坷,山是心底的执念。翻越山,需要勇气,需要坚持,需要敢于挑战的力量。(段评:此段作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生活坎坷和心底执念,引出“翻越山”的主题,语言简洁有感染力。不过表述稍显抽象,缺乏画面感,未能充分设置悬念。建议增添生动描写,增强吸引力。 修改版: 山,是那横亘在生活途中陡峭险峻的峰峦,象征着我们遭遇的重重坎坷;山,是深埋在心底如磐石般的执念,久久难以释怀。想要翻越这无形之山,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更需要敢于挑战极限的磅礴力量。)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下游,托我后腿,是我的心头“大患”。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难题压得我喘不过气。初一下学期开学,看着试卷上的红叉,我下决决心 (改:下定决心) :移山。(段评:该段点明“我”数学成绩差的现状及“移山”决心,紧扣主题。但表述较平淡,缺乏细节。可增加对看到试卷红叉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情感共鸣。 修改版: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下游徘徊,宛如沉重的枷锁,成为我心头挥之不去的“大患”。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如同乱麻,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难题似巨石般压得我喘不过气。初一下学期开学,当我望着试卷上那刺眼的红叉,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我攥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移山!)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腾出半个小时来做中等题型。辅助线画了一道又一道,擦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毫无头绪。我意识到这样直接刷题是不行的。“万变不离其宗”,我找到这些题型的基础几何模型,一点一点地把它们啃下来,知识点也相应理解。那段时间,一只笔,一盏台灯,一本习题支撑着我度过整个夜晚,窗外风刮起树叶的沙沙声是陪伴我的美妙乐声。妈妈心疼地说:“孩儿,别把自己搞得太累。身体才是学习的本钱。”(段评:此段详细描述“我”刷题及转变学习方法的过程,内容充实。但语言较平实,“一只笔”表述有误。可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修改版: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雷打不动地腾出半个小时来攻克中等题型。那一道道辅助线,仿佛是我在数学迷宫中探寻出路的线索,画了一道又一道,擦了一遍又一遍,可依旧毫无头绪。我意识到这样盲目刷题无异于缘木求鱼。“万变不离其宗”,我开始深入研究这些题型的基础几何模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到了一盏明灯,一点一点地把它们啃下来,知识点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那段时间,一支笔好似我的利剑,一盏台灯宛如温暖的陪伴者,一本习题则是我征战的沙场,支撑着我度过整个夜晚。窗外,风刮起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为我加油助威的美妙乐章。妈妈心疼地说:“孩儿,别把自己搞得太累。身体才是学习的本钱。”)
一次随堂检验后,我看着试卷上减少的红叉。心里的喜悦怎么也止不住,就觉得,我移走了一小片“山土”。(段评:这段通过“我”看到试卷红叉减少的喜悦,体现努力有了成效,情节合理。但过于简略,可增加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 修改版: 一次随堂检验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望向试卷,映入眼帘的是那明显减少的红叉。刹那间,心中的喜悦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怎么也止不住。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移走一小片“山土”后,露出的那一抹希望的曙光。)
我将剑对准了那些中、难题,因为基础模板已经全理解,所以做的过程中容易一些。但仍遇上了一些困难。我明白光靠自己死磕是不行的,于是课间我常常跑去和同学谈论题目,有时候水都来不急 (改:来不及) 。我还成为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把经典、难懂的题型的思路理解。然后举一反三,那些解题的办法我也运用到其它题目上。渐渐地,那些曾经觉得高不可攀的难题,好像也没有那么陡峭了。(段评:该段叙述“我”挑战中难题的过程,逻辑清晰。但“基础模板”表述不当,“水都来不急”有误。可丰富细节,如描写与同学、老师交流时的场景。 修改版: 我将“利剑”对准了那些中、难题。由于基础模型已经完全理解,做题过程相对轻松了一些。但仍有一些“拦路虎”横在面前。我明白,光靠自己死磕如同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于是课间我常常像离弦的箭一般跑去和同学讨论题目,有时连喝水的时间都顾不上。我还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每一道经典、难懂的题型,我都像寻宝一样,深入理解其解题思路,然后举一反三,将那些解题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题目上。渐渐地,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难题,好像也变得温柔起来。)
很快就到了大考的日子,做数学题时,居然比以往顺畅许多。拿到成绩单后,排名上升了15名。我激动得眼泪在眼眶打转,我知道这座“数学大山”,我还没完全移走,但我有了继续移山的底气。(段评:此段描述大考后的成绩提升,体现“我”移山有了底气,情节合理。但语言较直白,可运用比喻等手法增强感染力。 修改版: 很快就到了大考的日子,考场上,我奋笔疾书,做数学题时竟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轻松。拿到成绩单后,看到排名上升了15名,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知道,这座“数学大山”,我还未完全移走,但此刻我仿佛拥有了一把开山巨斧,有了继续移山的无尽底气。)
生活中的山也无处不在。移山,不是真要把山移走,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拿出愚公的执着。哪怕有挫折,也不要放弃。每一次努力,都是移山的脚步。(段评:作为结尾,总结“移山”的意义,升华主题。但表述较笼统,可结合前文内容,使结尾更有针对性。 修改版: 生活中的“山”无处不在,就像我曾经面对的“数学大山”一般。移山,并非真要把山移走,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与坚韧。哪怕途中布满荆棘,挫折不断,也绝不能放弃。每一次努力,都是我们移山的坚定脚步,终有一天,我们能跨越重重山峦,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徐郝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移山》,老师感受到了你在数学学习上的努力与坚持,你把数学成绩不好比作一座山,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如何逐步提高数学成绩的过程,这是非常棒的。
不过文章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在立意上,你已经做到了把提高数学成绩这件小事上升到移山的高度,但是深度还可以加强。就像你最后提到的移山是面对困难时要有愚公的执着,可感觉有点浅尝辄止。锦囊就是你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比如这种执着对你的未来或者生活态度有着怎样根本性的影响。在细节描写方面,文章整体缺乏比较生动的描写。比如妈妈说的话那里,如果能再加上妈妈的神态或者你的反应,就会更生动。像“妈妈心疼地皱着眉说:‘孩儿,别把自己搞得太累。身体才是学习的本钱。’我心里一暖,眼眶有些湿润。”
💡💡 我们还可以想想:
- 在你移山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刻你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当时是怎么克服这种想法的?
- 如果把学习数学换成其他困难,比如和同学相处,你觉得移山的经验还能适用吗?
- 从你移山的经历来看,你觉得是坚持更重要还是方法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