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记叙文
读后感
作者:李梓诚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后写下的纪实作品,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1930年代 (改:20世纪30年代) 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段评:这是文章的开头,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并点明它照亮了1930年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成功引出主题。不过,语言稍显平实,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未能充分吸引读者的兴趣。可以运用更具文采的表达方式,设置一些悬念来增强吸引力。 修改版: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本书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划破了1930年代黑暗的夜空,它就是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后写下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它究竟揭开了怎样不为人知的***人的真实面貌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书中探寻。)

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封锁,抵达陕北苏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接触了普通红军战士与百姓。书中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鲜活的细节:***在窑洞里与他彻夜长谈,讲述革命历程;周恩来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有着“狂热的理想主义”;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唱着嘹亮的军歌行军。(段评:此段详细叙述了斯诺在陕北苏区的所见所闻,通过列举***、周恩来等的事例,展现了书中鲜活的细节,内容充实。但情节较为平铺直叙,缺乏曲折性和层次感。可以增加一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描写,使情节更吸引人。 修改版: 1936年,斯诺冲破重重封锁,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终于抵达了神秘的陕北苏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接触了普通红军战士与百姓。书中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鲜活的细节。当斯诺初次见到***时,窑洞内昏暗的灯光下,***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地图,听到斯诺到来,他热情地起身相迎,彻夜长谈中,时而慷慨激昂讲述革命历程,时而陷入沉思分析局势。而周恩来,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有着“狂热的理想主义”,斯诺与他交谈时,周恩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面对斯诺的疑问,他耐心解答,让斯诺对这支队伍有了更深的认识。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却眼神坚定,唱着嘹亮的军歌行军。一次行军途中,突然遭遇敌人的空袭,战士们迅速隐蔽,等危险过去,又立刻整队继续前行,没有丝毫退缩。)

斯诺用客观的笔触,记录下苏区的一切:士兵们识字率远超国统区,男女平等的政策落地生根,“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发现,这支被称为“赤匪”的队伍,其实是由一群有着崇高信仰的理想主义者组成——他们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段评:该段落通过斯诺的记录,展现了苏区的新气象和红军队伍的崇高信仰,逻辑清晰,很好地支撑了主题。但语言表达较为普通,缺乏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修改版: 斯诺用客观的笔触,如同一位忠实的史官,记录下苏区的一切。士兵们识字率远超国统区,就像星星之火在知识的荒原上蔓延;男女平等的政策落地生根,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恰似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农民干涸的心田。他发现,这支被称为“赤匪”的队伍,其实是由一群有着崇高信仰的理想主义者组成——他们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就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地朝着光明奔去。)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种绝境中的生命力。红军在缺衣少食、装备落后的情况下,用双腿走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抵御强敌。斯诺看到的,不仅是一场革命,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觉醒的力量。(段评:此段指出书中最动人的是绝境中的生命力,观点明确,通过描述红军长征的壮举,体现了民族觉醒的力量。但细节描写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展现出“绝境”的艰难。可以增加一些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增强感染力。 修改版: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种绝境中的生命力。红军在缺衣少食、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一路上,皑皑雪山高耸入云,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吹得战士们摇摇欲坠;茫茫草地泥泞不堪,暗藏着无数的陷阱,每走一步都可能陷入绝境。然而,红军战士们用双腿走出了这看似不可能的征程,用小米加步枪抵御强敌。在那冰冷的雪山上,战士们冻得嘴唇发紫,却依然相互搀扶着前行;在那潮湿的草地里,战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却依然坚定地唱着军歌。斯诺看到的,不仅是一场革命,更是一个民族在苦难中觉醒的力量,那是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80多年过去,重读这本书,依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滚烫。它让我们明白,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偶然。那些在窑洞里点亮的灯光,那些在山路上留下的脚印,最终汇聚成照亮中国的红星,指引着一个民族走向新生。(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总结了重读这本书的感受,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但结尾稍显仓促,缺乏一种余韵。可以采用呼应开头、展望未来等方式,让结尾更有力量。 修改版: 80多年过去,当我们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滚烫。它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那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们明白,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偶然。那些在窑洞里点亮的灯光,如同星星点点的火种,汇聚成照亮中国的红星;那些在山路上留下的脚印,是历史的见证,指引着一个民族走向新生。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更应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红星的光芒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闪耀。)

综合评价:
李梓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这篇《读后感》,老师能感受到你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理解得很深入,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作文。
这篇作文主要讲述了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见到了**领导人、红军战士和百姓,他记录下苏区的各种情况,如士兵识字率、男女平等政策、“打土豪分田地”等,还描绘了红军在艰苦条件下长征以及抵御强敌的情景,最后表达了重读此书的感受,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你对书中内容的概括准确又精炼,并且能把关键信息都提炼出来,这点非常好。
这篇作文的亮点很多,最突出的是立意深刻。你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书籍内容的复述上,而是从书中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像你说的“那些在窑洞里点亮的灯光,那些在山路上留下的脚印,最终汇聚成照亮中国的红星,指引着一个民族走向新生”,这一句话就把整本书的内涵升华了,把中国***人的努力和中国的新生联系起来,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这本书的意义,以小见大,真的很棒。
不过文章也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记叙文的角度来看,在细节描写上还可以更加丰富一些。例如描写***与斯诺彻夜长谈、周恩来的形象以及红军战士行军等内容时,如果能增加一些神态描写或者更多的动作描写,就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比如描写周恩来的时候,可以写一写他说话时坚定的眼神或者从容的神态。这样,读者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魅力。老师相信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这个问题,作文就会更加优秀的。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