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知足”的重要性。我们要懂知足,才能懂得真正的快乐。(段评:你引用老子的名言来引出“知足”的主题,很巧妙,能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文章的核心观点。不过表述上有点简单直接,可以稍微拓展一下名言的含义,让开头更有深度。另外,在引入名言后,能对其含义稍加阐释,会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为什么以此引出论点。 修改版: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这句话犹如警钟,深刻地揭示了不知足带来的祸患,也从反面阐明了“知足”的重要性。所谓知足,就是不被过度的欲望所迷惑,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我们只有懂知足,才能懂得真正的快乐。)
知足,是对物质欲望的理性控制。不沉溺于过多的欲望,不渴求过上档次 (改:奢华) 的物质生活,便是控制自己的杂念,使自己对当下知足。古人总是很好地做到了知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金钱、名利不是他的追求,他退隐以简朴生活为乐。“一箪食,一瓢饮”也是颜回的生活,他认识到并不需要奢侈生活,只需要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当然,和珅不懂得陶渊明他们的知足,和珅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被金钱蒙蔽双眼,无法看到知足带来的快乐。知足不是停滞不前,是在物质与精神中看到了心灵的富足与宁静。(段评:这一段对“知足是对物质欲望的理性控制”这一观点阐述得很清晰,运用陶渊明、颜回和和珅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使论点更有说服力。但在举例时,描述可以更生动一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在对比和珅与陶渊明他们的不同时,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和珅不知足带来的后果,强化论证效果。 修改版: 知足,是对物质欲望的理性控制。不沉溺于过多的欲望,不渴求奢华的物质生活,便是控制自己的杂念,使自己对当下知足。古人总是很好地做到了知足。你看那陶渊明,远离喧嚣的官场,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中,享受着简朴带来的宁静与自在,金钱、名利在他眼中如过眼云烟。还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却能在简陋的生活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富足来自于精神的满足。然而,和珅却不懂得这种知足,他利用职权大肆贪污受贿,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他的府邸金碧辉煌,财富堆积如山,但他的内心却永远无法填满欲望的沟壑,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由此可见,知足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物质与精神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富足与宁静。)
知足,是逆境中的立身之地。知足使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故能在困境中守住本心。苏轼有说 (改:曾说) “竹杈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但他能知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使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和旺盛的创作力。知足使他在逆境中活得更精彩。(段评:你用苏轼的例子来论证“知足是逆境中的立身之地”,很恰当,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知足在逆境中的重要作用。不过引用苏轼的诗句后,可以多结合诗句分析一下苏轼知足的具体表现,让论证更充分。另外,在描述苏轼在逆境中的状态时,可以增加一些细节,使内容更丰富。 修改版: 知足,是逆境中的立身之地。知足使人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故能在困境中守住本心。苏轼曾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仕途不顺,人生失意,可他却能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风雨中悠然前行,这种从容淡定正是他知足于简单物质生活的体现。在被贬的日子里,他亲自开垦荒地,与百姓们一起劳作,品尝着自己种植的果蔬,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正是这种知足,让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和旺盛的创作力,活得更加精彩。)
知足使人放下物质欲望,让人们在逆境中生存,便是快乐的一部分。知足的作用很大,人们从中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有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他在回朋友的安慰信中写道,“我现在很好,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不是我。”被盗本是不好的事,但罗斯福能从中找出三条知足的理由,并说是件好事,这次他还以一种感恩的态度体会到知足的快乐。由此可见,知足常乐也是一种态度。倘若桌子上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埋怨不足,陷于忧郁,无法快乐;乐观的人庆幸有半杯水而满足,收获了快乐。在知足的人心中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他们专注于当下,感受此时此刻的幸福,带着知足常乐的态度,珍惜自己的一切。(段评:这一段通过罗斯福被盗的事例和“半杯水”的对比,很好地论证了“知足常乐是一种态度”的观点,很有说服力。但在描述罗斯福的事例时,可以增加一些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故事更生动。而且在对比悲观者和乐观者对“半杯水”的态度时,可以多分析一下这种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使论证更深入。 修改版: 知足使人放下物质欲望,让人们在逆境中生存,这便是快乐的一部分。知足的作用很大,人们从中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有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当朋友写信安慰他时,他在回信中这样写道:“我现在很好,虽然贼偷去了我的东西,但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这说明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去继续生活;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我还有很多其他珍贵的东西;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不是我,我没有因为一时的贪念而走上错误的道路。”罗斯福在被盗这样的不幸事件中,还能如此乐观地看待,正是因为他拥有知足的心态。由此可见,知足常乐也是一种态度。倘若桌子上有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不足,他们总是想着“为什么只有半杯水”,这种不知足的心态让他们陷于忧郁,无法快乐;而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拥有,他们会庆幸“还好还有半杯水”,这种知足的心态让他们收获了快乐。在知足的人心中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他们专注于当下,感受此时此刻的幸福,带着知足常乐的态度,珍惜自己的一切。)
在纷繁的尘世中,我们总要守住自己炽热的本心,带着“知足者常乐”的态度,享受当下。(段评:结尾简洁有力,呼吁大家带着“知足者常乐”的态度享受当下,很好地总结了全文,升华了主题。不过可以再增加一些情感色彩,让结尾更有感染力。比如可以用更有激情的语言来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你的热情。 修改版: 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欲望所迷惑,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但请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守住自己那颗炽热的本心,带着“知足者常乐”的积极态度,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