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好好吃呀!怪不得诗人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 (改:长作) 岭南人。”下面是我记录的水培荔枝过程。
6月20日(段评:此段落仅记录了日期,过于简略,可适当添加当天的心情或对接下来水培活动的期待等内容,使文章更丰富。修改版:6月20日,我满心期待地开启了水培荔枝的奇妙之旅。)
晚上,我正在吃荔枝,妈妈对我说:“你知道吗?荔枝可以种出‘粉色森林’哦!”我说:“啊?荔枝好吃就算了,发芽还能这么好看?”妈妈笑容满面,说:“你吃到那种圆圆胖胖的核了吗?”“当然,”我说,“刚才就吃到几颗,然后呢?”妈妈让我用一个小杯子接了一半水,然后把那些可爱的“胖子”们放进了水里,还得每天换水。“瘦子”们只能等着被扔了。(段评:表述较流畅,上下文衔接自然,分段合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描写妈妈和“我”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等。修改版:晚上,我正坐在沙发上美滋滋地吃着荔枝,妈妈微笑着凑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知道吗?荔枝可以种出‘粉色森林’哦!”我惊讶地张大嘴巴,眼睛瞪得溜圆,说道:“啊?荔枝好吃就算了,发芽还能这么好看?”妈妈笑容满面,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你吃到那种圆圆胖胖的核了吗?”“当然,”我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挥了挥手,“刚才就吃到几颗,然后呢?”妈妈让我用一个小杯子接了一半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可爱的“胖子”们放进了水里,还得每天换水。“瘦子”们只能等着被扔了。)
6月26日(段评:同段落2,仅记录日期太简略,可增添相关感受。修改版:6月26日,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我的荔枝核们有没有新变化。)
我发现正在“泡澡”的“胖子”荔枝里,有一些像张开了嘴似的裂开了,我捧着小杯子跑去问妈妈:“妈妈,它们裂开了,下面怎么做?”妈妈说:“这么快,找到透明盒子不大不小,用湿巾纸把荔枝核包起来放进盒子里就好了。”我按照妈妈说的来做。(段评:表述基本流畅,但“找到透明盒子不大不小”语序不当,应改为“找一个不大不小的透明盒子”。可增加一些动作细节描写。修改版:我发现正在“泡澡”的“胖子”荔枝里,有一些像张开了嘴似的裂开了,我兴奋得眼睛发亮,双手紧紧捧着小杯子,一路小跑着跑去问妈妈:“妈妈,它们裂开了,下面怎么做?”妈妈说:“这么快,找一个不大不小的透明盒子,用湿巾纸把荔枝核包起来放进盒子里就好了。”我赶忙按照妈妈说的来做,轻轻地拿起荔枝核,仔细地用湿巾纸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
7月2日(段评:同段落2、4,可增添感受。修改版:7月2日,我满心期待今天能看到荔枝芽有新的成长。)
我正在看苏轼古诗时,又看到了熟悉的《惠州一绝》一诗,我想起了荔枝芽,我飞快的 (改:飞快地) 翻找小盒子,打开湿巾纸拿出最长的用小尺一量,哇!三厘米啦!我和妈妈一起把找到的小水培花盆上铺上网,把荔枝核放在网上,往里面加水,水加到荔枝核上就够了。妈妈偷偷把花盆放进了柜子里。(段评:“飞快的”应改为“飞快地”。可增加一些心理描写。修改版:我正在看苏轼古诗时,又看到了熟悉的《惠州一绝》一诗,我心想:不知道我的荔枝芽长得怎么样啦?想到这儿,我飞快地翻找小盒子,打开湿巾纸拿出最长的用小尺一量,哇!三厘米啦!我的心里一阵狂喜,赶紧和妈妈一起把找到的小水培花盆上铺上网,把荔枝核放在网上,往里面加水,水加到荔枝核上就够了。妈妈偷偷把花盆放进了柜子里。)
7月6日(段评:同段落2、4、6,可增添感受。修改版:7月6日,我满心好奇,不知道荔枝芽又有什么新模样。)
妈妈把花盆拿给我看,我发现树叶是粉色的,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树叶是粉色的呀?”“因为荔枝生长喜欢黑暗的地方,避免它和阳光接处 (改:接触) ,无法形成叶绿素。”妈妈说。(段评:“接处”应改为“接触”。可增加一些对粉色树叶的细节描写。修改版:妈妈把花盆拿给我看,我看到那娇嫩的树叶呈现出梦幻般的粉色,就像天边绚丽的晚霞。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树叶是粉色的呀?”“因为荔枝生长喜欢黑暗的地方,避免它和阳光接触,无法形成叶绿素。”妈妈说。)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生物探索活动,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段评:结尾较简洁,但可以更生动地表达感受。修改版:这次水培荔枝的生物探索活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大自然奇妙世界的大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这样有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