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吃棕子 (改:粽子) ,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农历初五这天,早上天还没亮,大人们就早起起来 (改:早早起来) 包棕子,孩子们也早早起来玩耍,等着吃香甜可口的棕子,端午节这天既忙碌又热闹的一天!(段评:此段表述存在不通顺的问题,‘早起起来’语义重复,应改为‘早早起来’;‘端午节这天既忙碌又热闹的一天’句式杂糅,可改为‘端午节这天是既忙碌又热闹的一天’。同时细节描述不够丰富,可以增加一些对孩子们玩耍场景以及粽子香味的描写。另外,引用了端午童谣,可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表达更生动。修改版:“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天还没亮,大人们就早早起来包粽子。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早早起来在院子里追逐玩耍,空气中弥漫着糯米和粽叶混合的淡淡清香,他们盼望着能快点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端午节这天是既忙碌又热闹的一天!)
包粽子要准备茅叶 (改:粽叶) 、糯米、板栗等食材,准备好要拿去清洗,这样,就可以包棕子啦!(段评:此段表述较平淡,细节描述不够丰富,可以描述一下准备食材时的动作以及食材的样子。修改版:包粽子要准备细长翠绿的茅叶、白白胖胖的糯米、棕褐色的板栗等食材,大人们会把这些食材小心翼翼地拿到水池边清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包粽子啦!)
首先先将芳叶 (改:粽叶) 折叠成一个似三角形的模样,能够装食物的那种;然后装上糯米,花生,肥肉等食材,装完后就再拿一片节叶 (改:粽叶) 包好封口;最后拿上稻草把棕子绑好,打个小结,这样儿,一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做好啦,拿去蒸煮既可 (改:即可) 。(段评:‘首先先’语义重复,应改为‘首先’;‘芳叶’应是‘粽叶’;‘节叶’应是‘粽叶’;‘既可’应是‘即可’。同时细节描述可更丰富,比如描述折叠粽叶、装食材时的动作。修改版:首先,将粽叶轻轻地折叠成一个像金字塔似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能稳稳地装下各种食材;然后,往里面装上白白的糯米、红红的花生、肥而不腻的五花肉等食材,装完后再拿一片粽叶仔细地包好封口;最后拿上稻草把粽子紧紧地绑好,打个漂亮的小结,这样儿,一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做好啦,拿去蒸煮即可。)
快看,棕子煮好啦!打开锅盖,15×20=300沸气腾腾 (改:热气腾腾) 的烟扑面而来,剥开墨绿评 (改:墨绿) 的芳叶,只见光洁如玉的糯米里镶着几颗似红宝石的板栗,旁边则是香喷喷的五花肉,使人重诞三尺 (改:垂涎三尺) 。(段评:‘15×20=300’与文段无关,应删除;‘沸气腾腾’应是‘热气腾腾’;‘墨绿评的芳叶’应是‘墨绿的粽叶’;‘重诞三尺’应是‘垂涎三尺’。细节描述方面,可增加一些对热气的描写以及粽子颜色的比喻。修改版:快看,粽子煮好啦!打开锅盖,一股热气像调皮的小精灵一样扑面而来。剥开墨绿的粽叶,只见光洁如玉的糯米里镶着几颗像红宝石般的板栗,旁边是香喷喷的五花肉,让人垂涎三尺。)
咬上一口更是甜而不腻,粘而爽口。(段评:此段过于简短,可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咬粽子时的声音和口感的具体感受。修改版:咬上一口粽子,只听见“噗呲”一声,软糯的糯米在口中散开,甜而不腻,粘而爽口。)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艾草,都是古老的风俗。据说艾草向以 (改:可以) 驱虫治病,不仅仅是门前,他们还会在香包、枕头或洗赖 (改:洗澡) 时用上艾草,精致又实用。(段评:‘向以驱虫治病’应是‘用以驱虫治病’;‘洗赖’应是‘洗澡’。细节描述不够丰富,可描述一下艾草的样子和气味。修改版: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挂艾草,这是古老的风俗。那一束束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叶片细长翠绿。据说艾草可以驱虫治病,不仅仅是门前,人们还会把艾草放进香包、枕头里,或者在洗澡时用上艾草,艾草制成的物品精致又实用。)
一个个习俗,使端午节变得有趣起来:吃端子 (改:粽子) 、赛龙舟、挂艾草......(段评:‘端子’应是‘粽子’。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表达更有气势,同时细节描述可增加一些对赛龙舟场景的简单描写。修改版:一个个习俗,使端午节变得有趣起来:人们吃着软糯香甜的粽子,就像品尝着生活的甜蜜;看着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水面飞驰,感受着拼搏的激情;挂着散发清香的艾草,祈求着生活的安康。)
这一个个习俗,真令人热爱与向往啊!(段评:此段作为结尾,可进一步升华情感,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修改版:这一个个充满趣味和寓意的习俗,如同璀璨的星星,点缀着端午节,也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间,真令人热爱与向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