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我国的北京市。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皇帝将其作为花园赐给皇四子胤禛。后在1725年,雍正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他在位期间,很多重要的政务都是在圆明园处理的。为了方便理政,他在圆明园南面增建了宫殿衙署,还完善了整个园林的水系和建筑布局。在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国家财力不足,但仍坚持对圆明三园进行改建和装饰。(段评:这段只是在陈述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比较枯燥,可以增加一些形容性的词汇来丰富内容。修改版: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坐落在我国的北京市。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当时康熙皇帝将它作为花园赏赐给了皇四子胤禛。到了1725年,雍正皇帝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在他在位期间,许多重要的政务都是在圆明园处理的呢。为了方便理政,他还在圆明园南面增建了宫殿衙署,精心地完善了整个园林的水系和建筑布局。在道光皇帝在位的时候,虽然国家财力不足,但仍然坚持对圆明三园进行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的,占地总面积达350多公顷左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周围连绵10公里,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段评:这一段只是罗列数据,读起来生硬,可以增加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数据更形象。修改版: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的,它的占地总面积达350多公顷左右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周围连绵10公里,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园林帝国。)
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等,这里应有尽有。因为乾隆对西方的建筑和文化也很感兴趣,于是在长春园内建造了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西洋楼景区包括谐奇趣、大水法,观水法等著名景点,采用了西方的建筑样式和雕刻艺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建筑上的独特体现。为了建造西洋楼,乾隆皇帝还专门从欧洲聘请了一些传教士来指导设计和施工,如郎世宁等。(段评:这一段在陈述建筑类型和西洋楼时,可以增加一些对建筑外观或者特色的描述。修改版:主要建筑类型那是多种多样,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还有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等,这里简直就是建筑的大观园。其中,因为乾隆对西方的建筑和文化兴趣浓厚,于是在长春园内建造了一组欧式建筑,也就是俗称的西洋楼。西洋楼景区包括谐奇趣、大水法,观水法等著名景点,这些建筑采用了西方的建筑样式和雕刻艺术,白色的大理石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那些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故事,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建筑上的独特体现。为了建造西洋楼,乾隆皇帝还专门从欧洲聘请了一些传教士来指导设计和施工,像郎世宁等。)
可现在的圆明园只有残枝断壁 (改:残垣断壁) 。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兽首人身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后,十二兽首被掠夺流失海外。牛首、虎首、猴首、马首、兔首等通过拍卖等方式被爱国人士购回,回归祖国。但还有一些兽首流失海外、下落不明 (改:流失海外,下落不明) 。(段评:可以增加看到圆明园残枝断壁时的感受描写。修改版:可现在的圆明园只有残枝断壁,当我站在那里,心中满是悲痛。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兽首人身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后,十二兽首被掠夺流失海外。牛首、虎首、猴首、马首、兔首等通过拍卖等方式被爱国人士购回,回归祖国。但还有一些兽首流失海外、下落不明,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圆明园中的文源阁,是皇家四大藏书楼之一,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古籍和书画。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些珍贵的书籍和书画大部分都被烧毁,还有一部分被掠夺到国外。(段评:可以增加对文源阁曾经辉煌的描写。修改版:圆明园中的文源阁,那可是皇家四大藏书楼之一啊,曾经这里收藏着大量的珍贵古籍和书画,那些古籍散发着古老的墨香,书画上的色彩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些珍贵的书籍和书画大部分都被烧毁,还有一部分被掠夺到国外,只留下一片废墟让人叹息。)
在1856年,英国和法国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打响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进逼天津,清**谈判失败。1860年10月6日,法军向圆明园发起进攻,入园抢劫园内的文物,英军则于次日加入抢劫。10月18日,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到圆明园内各处纵火,宫殿及建筑成为一片废墟,无数典藏文物、书籍被烧毁。 (段评:可以增加一些当时战争场面或者清**无奈的描写。修改版:在1856年,英国和法国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打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如洪水般攻陷大沽口,气势汹汹地进逼天津,清**谈判失败。1860年10月6日,法军像恶狼一样向圆明园发起进攻,入园疯狂地抢劫园内的文物,英军则于次日加入抢劫的行列。10月18日,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到圆明园内各处纵火,那熊熊大火仿佛要吞噬一切,宫殿及建筑成为一片废墟,无数典藏文物、书籍被烧毁,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