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变”字,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变化”,因为我的家中就发生着变化。(段评:开头直接点题,引出“家中变化”的主题,很清晰!如果能把“看到‘变’字”的瞬间感受写得更具体,比如“看到作文本上的‘变’字,我立刻想起客厅墙上那张全家福——爸爸的黄牙不见了,妈妈的黑眼圈也淡了,这就是我家最棒的‘变化’呀!”,用小细节引出主题,会更吸引读者哦。修改版:看到作文本上的“变”字,我立刻想起客厅墙上那张全家福——爸爸的黄牙不见了,妈妈的黑眼圈也淡了,这就是我家最棒的“变化”呀!)
先说爸爸。爸爸只要抽烟就咳嗽,于是,妈妈对他发出了最后的警告:必须戒烟!爸爸的烟瘾不小,想要戒烟谈何容易。于是,我和妈妈齐上阵。妈妈每天都会检查爸爸的衣柜、背包里是否藏着烟卷、打火机,然后闻身上是否有烟味儿;我则不定期地向爸爸宣传吸烟的坏处。比如:抽烟不但影响身体健康容易致癌,而且对身边的人危害更大,为了家人的健康务必戒烟。经过全家人的不懈努力,爸爸果然发生了变化:原本因吸烟而导致的一口黄牙,已经变得白花花;去医院作的B超 (改:做的B超) ,原本因吸烟而变成的黑肺,现在跟常人的肺没两样。(段评:你把爸爸戒烟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还加入了“我和妈妈齐上阵”的细节,特别真实!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生动:比如“白花花的牙”可以换成“像刚洗过的贝壳一样白”,“黑肺变正常”可以改成“医生笑着说‘肺里的黑烟都跑光啦’”,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场景代替直白的描述,会让段落更有画面感。另外,“作B超”的“作”写错啦,应该是“做”哦。修改版:先说爸爸。爸爸一抽烟就咳嗽,妈妈终于下了最后通牒:“必须戒烟!”爸爸烟瘾大,戒烟哪有那么容易?我和妈妈立刻组成“戒烟小分队”:妈妈每天翻爸爸的衣柜、背包,闻他的衣服有没有烟味;我则拿着画着“黑肺”的漫画,跟爸爸说:“抽烟会让肺变黑,还会让我和妈妈吸二手烟哦!” 过了几个月,爸爸真的变啦:原来黄黄的牙齿,现在像刚洗过的贝壳一样白;去医院做B超,医生笑着说:“肺里的黑烟都跑光啦,和普通人一样健康!”)
再说妈妈。爸爸告诉妈妈,要想让他戒烟,妈妈则要戒掉 (改:也要戒掉) “网瘾”。妈妈非常喜欢上网,为此,我和爸爸也想出了种种对策,比如为妈妈规定上网时限,制定健康计划。爸爸还特意为妈妈买了一台跑步机,认为锻炼身体一定比长时间坐在那里上网好。现在,妈妈变了,每天作息有规律,上网有节制,身材也更棒了!(段评:妈妈戒网瘾的故事很有趣,“跑步机”的细节也选得好!如果能加入妈妈一开始的小抗拒,比如“妈妈皱着眉说‘跑步哪有上网有意思’”,再写她后来的变化,比如“现在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在跑步机上跑20分钟,还跟我炫耀‘你看妈妈的腰是不是细了?’”,用对话和小表情让妈妈的形象更鲜活,会更吸引人哦。修改版:再说妈妈。爸爸不服气地说:“你让我戒烟,那你得戒掉‘手机瘾’!”妈妈每天抱着手机刷视频,我和爸爸也想出了办法:给妈妈定了“每天上网不超过1小时”的规矩,爸爸还买了一台跑步机。妈妈一开始皱着眉说:“跑步哪有上网有意思?” 可现在她变啦:每天早上会在跑步机上跑20分钟,还跟我炫耀“你看妈妈的腰是不是细了?” 上网也不再熬夜,作息规律多啦!)
最后说我。别看我参与家庭计划很积极,可是对自己的学习却一点热情也没有,为此没少挨爸爸妈妈的批评。爸爸妈妈也为我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一起监督我学习。每当我偷懒时,他俩便对我提出警告,并积极地教给我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现在,我也变了,变得勤奋好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段评:你把自己的变化也写进来,让“家庭变化”的主题更完整啦!不过“对学习没热情”可以写得更具体,比如“我以前一写作业就发呆,作业本上总是画满小恐龙”,“成绩显著提升”可以换成“上次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老师还在全班表扬我呢”,用真实的小场景代替概括性的话,会让你的变化更有说服力哦。修改版:最后说我。以前我一写作业就发呆,作业本上总是画满小恐龙,爸爸妈妈没少批评我。他们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表”:每天下午先写作业,完成后才能看动画片,爸爸还会陪我一起做数学题。现在我变啦:写作业不再磨蹭,上次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老师还在全班表扬我呢!)
看到“变”字,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变化”。我希望好的变化还会在我的家中继续下去。(段评: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家庭变化”,很棒!如果能把“希望好的变化继续”写得更具体,比如“现在我家的全家福里,爸爸笑出了白牙齿,妈妈眼睛亮晶晶的,我也举着满分试卷——真希望这样的好变化,能一直留在我家呀!”,用全家福的画面收尾,会让结尾更温暖、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看到“变”字,我就想起我家的全家福——爸爸笑出了白牙齿,妈妈眼睛亮晶晶的,我也举着满分试卷。真希望这样的好变化,能一直留在我家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