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里,写完作业的我和弟弟都无聊,所以打算来次家庭捉迷藏!(段评:开头直接点明了捉迷藏的起因,简洁明了,但如果能加入一点当时的环境或心情描写,会更有画面感哦!比如写写窗外的天气,或者你和弟弟无聊时的小动作,这样能让开头更吸引人。修改版:周末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地板上,我和弟弟写完作业后趴在沙发上,你戳戳我,我碰碰你,都觉得无聊极了。突然,弟弟眼睛一亮:“姐姐,我们来玩家庭捉迷藏吧!”我一下子坐起来,举双手赞成:“好呀好呀!”)
我们石头剪刀布来看谁来找人。第一次,我出布,他出剪刀,是弟弟胜利了。我闭上眼睛:“十、九、八……”弟弟左看右看,直接躲在被子里。“一、零!我来找你咯!”我心想:太好了啦 (改:太好了) !我肯定一下子就找着他。我走进妈妈的房间里,询问妈妈:“弟弟来过这吗?”妈妈说:“我也不知道。”我心想:妈妈是不会透露信息的,只能看看了。忽然,我看见了一个鼓鼓的被子,我偷笑着掀开了被子,果然,弟弟就藏在里边 (改:藏在里面) ,我哈哈大笑了起来,弟弟也害羞的笑了 (改:害羞地笑了) 。(段评:这段写出了第一次捉迷藏的过程,情节很完整,特别是弟弟藏在被子里被找到的细节很有趣!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更生动,比如弟弟藏起来时的动作,还有你找他时的心理活动。另外,“太好了啦”可以换成更自然的表达,“害羞的笑了”里的“的”应该改成“地”哦。修改版:我们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找人。我出布,弟弟出剪刀——他赢啦!我赶紧闭上眼睛,靠在墙上大声数数:“十、九、八……”耳边传来弟弟“啪嗒啪嗒”的脚步声,他一会儿跑到客厅,一会儿又溜回卧室,最后好像“扑通”一声扑到了床上。等我数到“一”,猛地睁开眼睛:“我来找你咯!”我心里偷偷乐:弟弟肯定藏得不隐蔽!我先冲进妈妈的房间,假装问妈妈:“您看见弟弟了吗?”妈妈捂着嘴笑:“我可不知道。”我才不信呢,眼睛滴溜溜一转,突然看见床上鼓着一个圆滚滚的“小山丘”,被子还在轻轻动!我踮着脚走过去,“唰”地一下掀开被子:“找到你啦!”弟弟裹着被子滚到床上,脸红红的,也跟着我哈哈笑起来。)
这次捉迷藏可真好玩啊!下次我可要藏好点,不能被弟弟发现了!(段评: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你的感受,很真实!不过如果能把当时的心情写得更具体一点,比如你笑的时候的样子,或者和弟弟的互动,会让结尾更有感染力。修改版:我和弟弟笑作一团,被子都滚到了地上。这次捉迷藏太好玩啦!下次我一定要想个超隐蔽的地方,绝对不让弟弟轻易找到!)
弟弟闭上眼睛:“十、九、八……”我看了看,决定藏在柜子里,我藏在里边 (改:我藏在里面) 。“三、二、一、零!姐姐,你就等着吧!”弟弟在我房间里翻来翻去,可还是没有找到,弟弟说:“姐姐你出来吧!我认输总行了吧!”我大摇大摆走了出来:“这一次我又赢了!”(段评:这段写了第二次捉迷藏,你藏在柜子里没被找到,很有意思!要是能多加点你藏起来时的心理活动,比如柜子里的感觉,或者弟弟找你的时候你听到的声音,会更生动哦。修改版:轮到弟弟找人啦!他紧紧闭上眼睛,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十、九、八……”我眼珠一转,瞄准了卧室里那个大大的衣柜——里面堆着好多衣服,肯定能藏住我!我踮着脚溜过去,轻轻拉开柜门钻进去,再把衣服往身上一盖,连气都不敢大喘。“三、二、一、零!姐姐你等着,我肯定能找到你!”弟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哗啦哗啦”地扯着枕头,又“咚咚”地敲着书桌,就是没打开衣柜门。过了好一会儿,弟弟耷拉着脑袋喊:“姐姐,我认输啦!你出来吧!”我“呼”地一下推开柜门跳出来:“哈哈,我赢啦!”弟弟瞪大眼睛:“你怎么藏得这么好!”)
我喜欢这次捉迷藏!真好玩,真有趣!(段评:结尾表达了你的喜欢,很直接!如果能结合这次捉迷藏的小收获,比如和弟弟的感情更好了,会让结尾更有温度哦。修改版:看着弟弟气鼓鼓又不服输的样子,我笑得肚子都疼了。这次家庭捉迷藏真是太有趣啦!不仅让我和弟弟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周末,还让我们的感情变得更好了。真期待下次再和弟弟一起玩呀!)
黎靖雯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家庭捉迷藏》,老师立刻被你笔下充满童趣的家庭互动打动了!你不仅清晰记录了两次捉迷藏的过程,结尾那句“下次我可要藏好点”更藏着不服输的小机灵,让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不过我们可以试着给文章“拍个电影”——比如第一次找弟弟时,你听到妈妈说“不知道”后,心里除了“妈妈不会透露信息”,是不是还闪过“弟弟最爱躲被窝”的小猜测?把这个心理活动加进去,就能让找的过程更有悬念。还有第二次你藏在柜子里时,柜子里的黑暗、布料摩擦的声音、听到弟弟脚步声时的紧张心跳,这些“特写镜头”写出来,藏的刺激感会更真实!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藏在被子里时,弟弟有没有因为害怕被发现而屏住呼吸?
- 你赢了两次后,有没有注意到弟弟脸上不服气又想再玩的表情?
- 下次捉迷藏,你打算用什么“新战术”让弟弟更难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