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袋鼠,身披土黄色皮毛,短前肢配粗壮后腿,是澳大利亚的“明星居民”。(段评:本段作为开头,介绍了袋鼠的基本特征,内容准确,主题明确,但可以增加一些生动的描写,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吸引读者兴趣。修改版:我是一只住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袋鼠,身披土黄色的短毛,像裹了一件温暖的小外套。我的前肢短短的,后腿却粗壮有力,一蹦一跳的样子,让我成了这片草原上最亮眼的“明星居民”。)
我最厉害的是尾巴——又粗又长、满是肌肉,既能撑身体稳当休息,又能助我一跳十余米,遇敌时还是自卫的“秘密武器”。(段评:本段介绍了袋鼠尾巴的作用,内容具体,但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让尾巴的“厉害”更直观。修改版:我最厉害的秘密武器就是又粗又长的尾巴啦!它长满了结实的肌肉,像一根有力的大柱子。累了的时候,我用尾巴撑着身体,稳稳地站着休息;想跳得远一点,尾巴轻轻一摆,我就能一下子跳出十余米远;要是遇到坏家伙,我还会用尾巴使劲一扫,把敌人赶跑呢!)
我肚子上有个育儿袋:我们是早产动物,幼崽得在袋里发育。母袋鼠有4个乳头,每胎生3-4只崽,育儿袋就是它们的“安全屋”。(段评:本段介绍了袋鼠的育儿袋,知识点正确,但可以加入一些幼崽在袋里的可爱细节,让内容更生动。修改版:我的肚子上有个神奇的育儿袋,这可是袋鼠宝宝的“安全屋”哦!我们袋鼠是早产宝宝,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花生米那么大,得在育儿袋里慢慢长大。妈妈的袋子里有4个乳头,每胎能生3到4只小崽,它们在袋里喝着奶,蜷缩着小小的身子,一天天变得胖乎乎的,可可爱啦!)
我爱吃近地面的小草,个别同类也吃树叶。对了,我们家族“排外”得很:外族来不了,久出归族的成员还得被“教训”几句呢。(段评:本段介绍了袋鼠的食性和家族特点,内容有趣,但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排外”的特点更形象。修改版:我最爱吃草原上鲜嫩的小草,有时候也会嚼几片树叶尝尝鲜。悄悄告诉你,我们袋鼠家族可是个“小团体”呢!外面的袋鼠想进来,我们才不让;要是有家人出去太久才回来,大家还会围上去,用鼻子蹭蹭它,好像在“教训”它:“下次可不许跑那么远啦!”)
易鑫同学,你好!读完《可爱的袋鼠》,老师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袋鼠!你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介绍自己,这种写法特别新颖,还分段讲了袋鼠的外形、尾巴、育儿袋和习性,每个特点都抓得很准,尤其是“秘密武器”“安全屋”这样的比喻,让袋鼠的形象一下子可爱起来,这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用有趣的语言表达!
不过,我们可以让这只袋鼠更“生动”一点哦!比如写尾巴的时候,能不能加个小场景?比如“有一次,我被野狗追赶,尾巴‘啪’地一扫,就把它吓退了!”这样用一个小故事当“特写镜头”,尾巴的厉害就更有画面感啦。还有育儿袋里的小袋鼠,它们是怎么爬进去的?会不会在袋子里“打架”抢乳头?加一点这样的细节,就像给文章加了“彩色滤镜”,会更吸引人!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如果让你当袋鼠导游,你会带游客去看袋鼠家族“教训”归族成员的有趣场景吗?你会怎么描述那个画面?
- 除了澳大利亚,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有袋鼠吗?它们的生活习惯会不一样吗?
- 如果你能和袋鼠对话,你最想问它关于育儿袋的哪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