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调色盘,而“乐”就是其中最绚丽的色彩,它让平凡的日子变得熠熠生辉。(段评:本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活比作调色盘,把快乐比作绚丽的色彩,生动形象地引出了主题,语言优美。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画面感,让开头更有吸引力。修改版:生活就像一个装满颜料的调色盘,红的热烈,蓝的宁静,而“乐”就是那抹最亮的黄,像阳光洒在画纸上,让平凡的日子一下子亮了起来。)
校园里,课间十分钟,操场是我们的欢乐海洋。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像出笼的小鸟般飞奔出教室。瞧,那几个同学正在跳绳,他们身轻如燕,绳子在他们脚下飞速旋转,发出“呼呼”的声响。周围的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盯着跳绳的同学,双手不停地鼓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嘴里还大声呼喊着:“加油!加油!”还有些同学在玩丢沙包,小小的沙包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左躲右闪,玩得不亦乐乎。(段评:本段描写了校园课间的欢乐场景,内容具体,有跳绳和丢沙包两个事例,还运用了比喻和动作描写,很棒!要是能加上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会更有代入感哦。修改版:校园里,课间十分钟的操场就是我们的欢乐海洋。下课铃刚响,我就跟着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出教室。瞧,那几个同学正在跳绳,绳子在他们脚下呼呼转,他们像轻盈的小燕子一样跳得又快又稳。我和周围的同学都瞪大眼睛看着,一边使劲鼓掌一边喊:“加油!加油!”还有些同学在玩丢沙包,小小的沙包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左躲右闪,笑声传得老远。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丢沙包的队伍,玩得满头大汗,心里却乐开了花。)
家庭中,也处处充满着欢乐。周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家分享着一周的趣事,欢声笑语不断。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饺子皮,那饺子皮就像一张脆弱的薄纸,在我手中微微颤抖。我舀了一大勺馅儿放上去,可刚一捏,馅儿就像调皮的小孩子,从饺子皮的缝隙中溜了出来,我顿时急得眉头紧皱,脸涨得通红,爸爸妈妈看到我滑稽的样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妈妈一边笑一边安慰:“别着急,慢慢来。”爸爸也在一旁耐心地教我如何控制馅儿的量,怎样捏出漂亮的褶子。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掌握了技巧,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饺子在我手中诞生,虽然模样还是不太规整,但是 (改:然而) 我还是很开心的。(段评:本段通过包饺子的事例写出了家庭的欢乐,细节描写很生动,比如饺子皮“微微颤抖”、馅儿“溜出来”,把你的着急和爸爸妈妈的笑写得很真实。要是能加上饺子煮熟后的样子和吃饺子时的感受,就更完整啦。修改版:家庭里的欢乐就像暖暖的阳光,洒在每个角落。周末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分享着一周的趣事,笑声像银铃一样响个不停。记得上周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张薄薄的饺子皮,它在我手里微微发抖,像一片小树叶。我舀了一大勺馅儿放上去,刚捏了一下,馅儿就像调皮的小虫子一样从缝里钻出来。我急得皱起眉头,脸也红了。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妈妈一边帮我擦手一边说:“别急,馅儿少放一点。”爸爸也示范给我看,教我怎么捏出漂亮的褶子。后来我终于包好了几个歪歪扭扭的饺子,下锅煮熟后,它们像小元宝一样浮在水面上。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觉得比往常都香,心里甜滋滋的。)
生活中的快乐,还藏在每一次小小的善举中。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时,一位老奶奶上车后没有座位,我连忙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她。老奶奶感激地笑了笑:“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一块糖还甜。帮助别人自己也能收获快乐。(段评:本段通过让座的小事写出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真挚。如果能把老奶奶的样子和当时的环境写得更具体,比如公交车上的拥挤,老奶奶的笑容,会让这件事更感人哦。修改版:生活中的快乐,还藏在每一次小小的善举里。上周坐公交车,车里挤得满满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她站在我旁边,手里紧紧抓着扶手,身子随着车子摇晃。我连忙站起来,扶着老奶奶说:“奶奶,您坐这里吧。”老奶奶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谢谢你呀,好孩子。”她的手暖暖的,笑容像朵盛开的菊花。看着老奶奶稳稳地坐着,我心里也暖暖的,比吃了糖果还甜。原来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这么快乐呀。)
“乐”像一颗神奇的果实,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与动力,让我们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甜蜜之花。(段评:本段总结了快乐对生活的意义,比喻很贴切。不过可以把抽象的“神奇果实”变得更具体,结合前面的事例,让结尾更有回味。修改版:快乐就像一颗甜甜的糖果,藏在校园的笑声里,藏在家庭的晚餐里,藏在帮助别人的温暖里。它让我们的日子像被阳光照过一样,闪闪发亮。)
蔡华恩同学,你好!你这篇《乐在生活》真是一篇充满巧思的佳作!老师特别欣赏你从校园、家庭、善举三个不同场景来诠释“乐”,不仅紧扣作文要求,更让“乐”的内涵变得立体又温暖——原来快乐不止是玩耍的欢笑,还有成长的满足和助人的甘甜,这种对“乐”的多元理解,正是文章最闪光的地方!
文章的结构也像搭积木一样清晰:开头用调色盘的比喻点亮主题,中间三个事例层层展开,结尾又用“神奇果实”的比喻收束,让“乐”的意义像花一样在读者心里绽放。尤其是包饺子那段,你把馅儿“溜出来”的调皮、自己“脸涨得通红”的着急,还有爸妈“笑得眼泪都出来”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细节里全是生活的烟火气!
如果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老师有个小建议:我们可以给“乐”再加一点“回甘”的味道。比如在结尾,能不能试着写一句:“原来‘乐’不只是别人给的糖,更是自己动手包的饺子、给别人让座时心里的甜——它藏在每一次认真生活的瞬间里。”这样一来,你对“乐”的思考就会像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开心的事,有没有哪件“有点难”的事,最后也让你尝到了“乐”的滋味?
- 如果给“乐”画一幅画,你会用哪些特别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现它?
- 你觉得“乐”和“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