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庞然大物统治着地球,那就是家喻户晓的恐龙。你对恐龙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恐龙的知识。(段评:开头段落用设问的方式引出恐龙主题,能吸引读者兴趣,不过语言可以更生动一些。比如把“很久很久以前”换成更有画面感的表达,能让开头更有吸引力哦!修改版:你知道吗?六千多万年前,地球曾被一群庞然大物统治着——它们就是威风凛凛的恐龙!你对这些神秘的“地球霸主”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恐龙的世界,一起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恐龙的种类十分繁多。以阿根廷龙为例,这种白垩纪中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达42米,相当于三辆双层巴士首尾相连。身高最高达12米,约四层楼的高度。体重更是突破了100吨,比18头成年非洲象的总和还重呢!是恐龙家族中典型的“大块头”。可是虽然阿根廷龙体形十分庞大,但是它却是温顺的食草恐龙。它依赖大量植被维生,是个唬人的“纸老虎”。(段评:这段介绍阿根廷龙时,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很清楚!不过句子可以更连贯,比如把“可是虽然阿根廷龙体形十分庞大,但是它却是温顺的食草恐龙”里的“可是”去掉,逻辑会更顺。另外,“唬人的‘纸老虎’”这个说法很有趣,如果能加一点它怎么吃植物的小细节,就更生动啦!修改版:恐龙的种类十分繁多。以阿根廷龙为例,这种生活在白垩纪中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达42米,相当于三辆双层巴士首尾相连;身高最高达12米,差不多有四层楼那么高;体重更是突破了100吨,比18头成年非洲象加起来还重呢!它可是恐龙家族里名副其实的“大块头”。不过别看阿根廷龙体形庞大,它却是温顺的食草恐龙,每天要吃好几吨树叶和树枝,就像个安静的“大胃王”,真是个唬人的“纸老虎”呀!)
有温顺的食草恐龙就有凶猛的食肉恐龙。而霸王龙作为肉食性恐龙的代表,体长11~15米,仅头部就长达1.5米,牙齿长度达18厘米,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霸王龙的咬合力超过5吨,能轻易咬碎猎物骨骼。这类恐龙通常采用伏击战术,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突袭猎物,单次捕猎可消耗相当于自身1/5的肉量。霸王龙简直就是白垩纪晚期的“终级猎手 (改:终极猎手) ”,让食草动物们闻风丧胆。(段评:霸王龙的介绍很详细,列数字和打比方用得很棒!“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这个比喻很形象。如果能把“单次捕猎可消耗相当于自身1/5的肉量”这句话说得更具体,比如“一顿能吃下几十公斤肉”,小朋友会更容易理解哦!修改版:有温顺的食草恐龙,就有凶猛的食肉恐龙。霸王龙作为肉食性恐龙的代表,体长11到15米,光头部就长达1.5米,牙齿有18厘米长,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它的咬合力超过5吨,能轻易咬碎猎物的骨骼。霸王龙通常会悄悄埋伏起来,然后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突袭猎物,一顿就能吃下几十公斤肉,相当于十几只鸡的重量呢!它简直就是白垩纪晚期的“终极猎手”,让食草恐龙们闻风丧胆。)
可是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谁也不会想到,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王朝骤然终结。科学家们猜测,这场大灭绝的直接导火索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其威力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的威力。它使植物断绝了生机,于是食草恐龙灭亡了。而食肉恐龙没有了食草动物可以捕食,也相继灭亡了。(段评:这段讲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很清楚!不过“其威力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的威力”这句话有点重复啦,去掉一个“威力”会更简洁。另外,“植物断绝了生机”可以说得更具体,比如“植物被灰尘遮住阳光,慢慢枯萎了”,这样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可是谁也没想到,在约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王朝突然结束了。科学家们猜测,这场大灭绝的直接原因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威力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爆炸!撞击产生的灰尘遮住了太阳,植物得不到阳光,慢慢枯萎了,食草恐龙没有了食物就灭亡了。而食肉恐龙找不到猎物,也跟着消失了。)
原来恐龙有这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探索到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段评:结尾总结了恐龙的知识,不过可以更有探索感。比如把“原来恐龙有这么多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呀”换成更能引发思考的句子,能让结尾更有回味哦!修改版:恐龙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从温顺的“大块头”阿根廷龙,到凶猛的“终极猎手”霸王龙,每一种恐龙都藏着有趣的秘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我们还能发现更多关于恐龙的故事,解开它们灭绝的谜团呢!)
黄寰宇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恐龙》,老师要为你清晰的科学思维和扎实的知识储备点赞!你不仅精准抓住了恐龙“种类繁多”“习性各异”“王朝终结”这几个核心方面,还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特点讲得明明白白——比如阿根廷龙“42米体长”“100吨体重”的震撼数据,霸王龙“5吨咬合力”的生动类比,都让读者瞬间对恐龙有了立体认知,这是说明文最珍贵的“科学性”!
不过老师想和你探讨一个“进阶小技巧”:如果能给段落之间搭一座“逻辑小桥”,文章会更流畅。比如写完食草恐龙,能不能加一句“当温顺的‘大块头’在草原觅食时,危险的猎手正潜伏在暗处”?这样从食草到食肉的过渡会更自然,像一串珍珠被线串起来,结构更紧密。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除了体型和习性,恐龙的骨骼结构、繁殖方式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比如霸王龙的小前肢有什么用?
- 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恐龙可能演化成什么样?会不会有“恐龙人”出现?
- 现代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你能从鸡或鸽子身上找到恐龙的影子吗?
期待你下次用更巧妙的过渡和更独特的思考,搭建更精彩的“恐龙知识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