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的夜晚,铅笔、橡皮和尺子争了起来,它们在讨论谁功劳大,谁的功劳大谁就可以获得一张金灿灿的的证书 (改:金灿灿的证书) 。(段评:整体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比较清晰。但表述上‘有一天的夜晚’不够简洁,可改为‘一天夜晚’;‘金灿灿的的证书’多了一个‘的’字。修改版:一天夜晚,铅笔、橡皮和尺子争了起来,它们在讨论谁功劳大,谁的功劳大谁就可以获得一张金灿灿的证书。)
铅笔激动地说:“我的功劳最大,因为小主人写字都要用我,你看,试卷上的字整整齐齐一字不落,小主人是用我来完成的,你们谁也比不过我。”橡皮不紧不慢地说:“铅笔,你可不要沾沾自喜,因为是我给了你机会,你看,试卷上的整整齐齐,这也有我的功劳,他可比不上我。”尺子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可别得意的太早 (改:得意得太早) ,我的功劳比你们的功劳大多了,小主人长长用我 (改:常常) 来画线段或画重点,你们看,试卷上整整齐齐我也有功劳,我的功劳肯定最大。”(段评:通过对话展现了三者争论功劳大小,内容较丰富。不过存在错别字,‘长长用我’应是‘常用我’;且表述稍显啰嗦,可适当精简语言。修改版:铅笔激动地说:“我的功劳最大,小主人写字都用我,你看试卷上的字整整齐齐,都是我完成的,你们比不过我。”橡皮不紧不慢地说:“铅笔,别得意,是我给了你机会,试卷整洁我也有功劳,我功劳可比你大。”尺子不慌不忙地说:“你们别太早得意,我功劳大多了,小主人常用我画线段、画重点,试卷整齐我也有份,我功劳肯定最大。”)
他们吵啊、吵啊、吵啊、吵阿 (改:吵啊) ……夏天的风裹着热浪,吹过菜园的篱笆。黄瓜,豆角打着盹儿,只有西红柿挺着腰杆,使劲儿往上长。她刚结出的果子像一颗颗小翡翠,挂在枝头晃呀晃。(段评:这段与前文铅笔、橡皮和尺子争论的内容不相关,属于逻辑混乱,应围绕前文的故事继续叙述。修改版:他们吵啊吵啊,谁也不让谁,声音越来越大,都快把屋子掀翻了。)
“西红柿,用不了多久,你会红得像小灯笼!”丝瓜奶奶说。西红柿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转头看到隔壁的茄子,矮矮胖胖的,叶子上还沾着泥点,活像一块未经过打磨的石头。“你真难看,”西红柿得意地说,“哪像我,将来会像小灯笼一样美!”茄子没做声,根却往土里扎的更深了 (改:得更深了) 。(段评:段落突然转换到西红柿和茄子的故事,与前文完全脱节,应继续围绕铅笔、橡皮和尺子的故事来写。如果要写新故事,应另起一篇作文。)
几场大雨过后,西红柿的果实变红了。“瞧,我的红果了 (改:红果子) 能映射出 (改:映出) 太阳的光!”她扬声朝茄子喊。茄子依然沉默。没过几天,她注意到茄子叶子下藏着一根根紫莹莹的果实,而且比自己的更为饱满,瞬间气炸了:“凭什么你也能结出如此漂亮的果实?”茄子还是没说话。(段评:同理,此段依然是西红柿和茄子的内容,与前文不连贯,需回到铅笔、橡皮和尺子的故事中。)
夜晚,西红柿悄悄用藤蔓缠住茄子的茎,想抢光他的养分。第二天天刚亮,西红柿就发现自己的果实蔫巴巴的。(段评:和前面一样,与铅笔、橡皮和尺子的故事无关,应重新构思围绕原故事的情节。)
“为什么会这样?”红柿 (改:西红柿) 急得快哭了。(段评:内容与前文不匹配,应围绕铅笔、橡皮和尺子的故事进行续写。)
茄子终于开口了:“菜园的阳光能照到每一片叶子,泥土的养分够每株植物。西红柿,你缠紧我的时候,自己的根不是也没法呼吸吗?”(段评:此段与前文连接不上,应回到铅笔、橡皮和尺子争论功劳大小的故事结尾部分,比如让它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等。修改版:这时,小主人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有功劳,只有一起合作,我才能更好地学习呀。”铅笔、橡皮和尺子听了,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