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记叙文
作者:陈春源| 指导老师:张维老师

寒冬的风裹着雪粒子砸在窗玻璃上,我蜷在书桌前,盯着冻得发僵的指尖发呆——直到厨房传来“叮”的轻响。(段评:第一段用环境描写开头,通过寒冬的风和厨房的轻响引出下文,很有画面感,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不过可以再增加一点细节,比如“我”当时在做什么,让场景更具体。修改版:寒冬的风裹着雪粒子“噼里啪啦”砸在窗玻璃上,我蜷在书桌前写作业,冻得发僵的指尖捏不住笔,正对着作业本发呆——突然厨房传来“叮”的轻响,像颗小石子投进了安静的房间。

妈妈端着一杯姜茶进来,杯壁的热气模糊了她的刘海:“刚熬的,趁热喝。”我抿了一口,甜辣的暖意从喉咙坠进胃里,连带着指尖都慢慢暖起来。这是生活里细碎的暖,像糖块化在温水里,不浓烈,却浸得人心软。(段评:第二段描写妈妈送姜茶的场景很温暖,用“糖块化在温水里”的比喻也很贴切。要是能加上妈妈的动作细节,比如递杯子的样子,会让画面更生动。修改版:妈妈端着一杯姜茶轻轻走进来,杯壁的热气模糊了她额前的刘海,她把杯子稳稳放在我手边:“刚熬的,趁热喝。”我抿了一口,甜辣的暖意从喉咙滑进胃里,连带着冻得发麻的指尖都慢慢暖起来。这是生活里细碎的暖,像糖块悄悄化在温水里,不浓烈,却浸得人心软软的。

上周的研学活动更让我懂了“暖”的重量。爬山时我崴了脚,坐在石阶上疼得冒冷汗,是同行的陌生学姐蹲下来,从背包里翻出冰袋裹在我脚踝上:“我扶你慢慢走,别急。”她的手很凉,掌心的温度却顺着胳膊爬进心里 (改:钻进心里) ;后来队伍停下休息,几个同学围过来,有的递热水,有的分暖宝宝,连带队老师都特意放慢了脚步等我。那一路的山风都没那么冷了,因为有人把暖意揉进了相处的细节里 (改:融入了相处的细节里) (段评:第三段通过研学活动的事例,写出了陌生人带来的温暖,内容充实。不过可以把学姐和同学们的动作写得更具体,比如学姐蹲下来的样子、同学们递东西的细节,让“暖”的感觉更真实。修改版:上周的研学活动更让我懂了“暖”的重量。爬山时我不小心崴了脚,坐在石阶上疼得冒冷汗,同行的陌生学姐立刻蹲下来,从背包里翻出冰袋,小心翼翼裹在我脚踝上:“别害怕,我扶你慢慢走。”她的手沾着山风的凉,掌心的温度却顺着胳膊爬进心里;后来队伍休息时,几个同学围过来,有的递热水,有的塞暖宝宝,带队老师还特意让大家放慢脚步等我。那一路的山风都没那么冷了,因为有人把暖意揉进了相处的小细节里。

原来“暖”从不是单一的温度——它是姜茶的热,是陌生人的手,是邻里的包子。这些细碎的暖凑在一起,就成了裹住生活的温柔外套,让每个冬天都有了春天的模样。(段评:第四段总结了“暖”的含义,点明主题,很有想法。如果把“邻里的包子”补充一点小细节,比如包子的热气或邻居的话,会让结尾的画面感更强。修改版:原来“暖”从不是单一的温度——它是妈妈熬的姜茶冒着的热气,是陌生学姐掌心的温度,是邻居奶奶早上递来的热包子。这些细碎的暖凑在一起,就成了裹住生活的温柔外套,让每个冬天都像藏着春天的小秘密。

综合评价:

陈春源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暖》,老师特别欣赏你对“暖”的独特解读——从妈妈的姜茶到研学路上陌生人的帮助,你用两个典型事例串联起“细碎的暖凑成温柔外套”的感悟,让“暖”不再是单一的温度,而是人心深处的联结,这个立意特别有温度!

不过我们可以让这份“暖”更有冲击力哦。比如第二段写姜茶时,你提到“甜辣的暖意从喉咙坠进胃里”,这里可以用“五感特写”:姜茶在玻璃杯里冒着怎样的热气?妈妈递杯子时袖口沾着的姜味?你抿第一口时舌尖先触到甜还是辣?把这些细节放慢写,温暖的画面会更立体。还有从家庭的暖转到研学的暖,中间可以加一句过渡:“原以为暖是家人专属的温度,直到那次研学,我才发现陌生人的善意能把山风都焐热。”让段落衔接更自然。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1. 你写了“邻里的包子”这个例子却没展开,如果加一句“楼下张奶奶总把刚蒸好的包子塞给晚归的我,包子上的褶子都带着热气”,会不会让“暖”的层次更丰富?
  2. 最后说“暖凑成温柔外套”,能不能再想深一点:这份“暖”对你来说,除了抵抗寒冷,还教会了你什么?是要把暖传递给别人吗?
  3. 如果让你给“暖”画一幅画,你会画哪些元素?这些元素能不能变成文字里的细节?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