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个 (改:千千万万个) 汉字中,每个字都有着自己的含义,在我的人生字典里,“甜”字让我印象最深刻。“甜”可以是老师的表扬、可以是父母的笑脸或者是同学的关心……。 (改:或者是同学的关心……) (段评:开头直接点明“甜”字让你印象深刻,还列举了几个“甜”的场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主题,很棒!要是能把“甜”的感觉用更具体的小画面引出来,比如“像含了颗水果糖在嘴里”,会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汉字里,每个字都藏着小秘密,在我的人生字典中,“甜”字像颗亮晶晶的水果糖,总在我心里化开。“甜”是老师笑着夸我的时候,是爸妈眉眼弯弯的瞬间,也是同学悄悄递来温水的那一刻……)
老师的表扬是甜的。上个星期五课上 (改:的课上) ,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就笑着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咱们班有一个同学写的作文得到县里的第一名!”“哗”地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这可是件大事啊,能在县里面得到第一名一定很厉害。“恭喜小彬同学,习作写得很好,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大家也要多向小彬同学学习。”听到老师的表扬,我的心一下子跳得飞快,我的作文居然得了第一名。望着老师和蔼的笑脸,我的心里甜丝丝的。(段评:你把老师表扬的场景写得很真实,尤其是心跳飞快的感觉,特别生动!要是能加一点你当时的小动作,比如“手紧紧攥着衣角”,或者老师表扬时的小细节,比如“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会更让人身临其境。修改版:老师的表扬是甜的。上个星期五语文课,老师刚进门就笑着扬了扬手里的奖状:“咱们班有位同学的作文拿了县里第一名!”教室里“哗”地炸开了锅,大家都瞪大眼睛猜是谁。“恭喜小彬!你的《我的植物朋友》写得细腻又温暖,老师为你骄傲!”我猛地抬头,手紧紧攥着衣角,心跳得像揣了只小兔子——居然是我!老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她的笑眼里像盛着蜜,我的心里也甜丝丝的,连耳根都热了。)
父母的笑脸是甜的。在家里,当妈妈收拾碗筷时,我会帮忙端菜碟;当妈妈晒衣服时,我会帮忙拿晾衣架;当爸爸下班回到家时,我会帮爸爸找好拖鞋;当爸爸感到劳累时,我会帮爸爸捶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他们的笑脸,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段评:你帮爸爸妈妈做的这些小事写得很清楚,能感受到你对爸妈的爱!要是能加一个具体的小场景,比如妈妈接过菜碟时说的话,或者爸爸捶背时的反应,会让“甜”的感觉更真切。修改版:父母的笑脸是甜的。每天吃完晚饭,我会抢着帮妈妈端菜碟,她总会笑着说:“我们小彬的手真巧,菜碟都端得稳稳的!”妈妈晒衣服时,我举着晾衣架踮起脚尖递过去,她的嘴角就弯成了月牙。爸爸下班回家,我早把拖鞋摆在门口,他换鞋时会揉着我的头说“贴心小棉袄”;他累了靠在沙发上,我用小拳头轻轻捶他的肩膀,他会闭上眼睛笑:“真舒服呀,比按摩椅还管用!”看着他们的笑脸,我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
同学的关心是甜的,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身体很不舒服,但是因为快到期末考试了,不能落下学习,所以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上完第三节课,我就感觉很难受,身上也没力气,只好趴在桌上,这时,我的同桌发现了,他轻声问我:“小彬,你怎么了呀?很难受吗?”我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哧啦”一声,只听见椅子在地上滑动的声音,张明已经跑出老远了。过了一会儿,张明的声音又在我耳朵响起 (改:又在我耳边响起) ,他说:“同桌喝些水 (改:小彬,喝些水) ,这是我刚给你打的,温的,不烫的!”我撑着身子坐起来,接过了那杯温水,喝了一口,好像没那么难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甜甜的暖流。(段评:这段写得太感人啦!同桌跑出去打水的细节特别真实,温水喝下去的感觉也写得很温暖。要是能加一点你当时的身体感受,比如“鼻子堵得难受,喉咙干干的”,或者同桌递水时的小表情,会更细腻哦。修改版:同学的关心是甜的。上个月感冒时,我鼻子堵得像塞了棉花,喉咙干得发疼,却还是撑着去上课。第三节课刚下课,我就趴在桌上没力气抬头,同桌张明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小彬,你脸好红,是不是不舒服?”我有气无力地点点头,他“哧啦”一声拉开椅子跑了出去。没过多久,他喘着气回来,手里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温水:“我问老师要了温白开水,你慢慢喝!”我接过杯子,温水滑过喉咙,像一股暖流钻进心里,原本发紧的胸口突然松了,连空气都变得甜甜的。)
甜可能就藏在老师的表扬里,可能藏在父母的笑脸上,有时候藏在同学的关心里,只要我们认真去品,一定会尝到这无处不在的甜。(段评:结尾总结了三种“甜”,很好地呼应了开头!要是能把“甜”的感觉和开头的水果糖呼应一下,比如“像嘴里含着的水果糖慢慢化开”,会让主题更统一,也更有回味。修改版:原来“甜”藏在老师表扬时的笑脸里,藏在爸妈眉眼弯弯的瞬间,还藏在同桌递来的温水里。它不像糖果那样一下子甜到发腻,却像嘴里含着的水果糖,慢慢化开,甜到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尝,生活里到处都是这样暖暖的甜。)
宁乾彬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首先被你对“甜”的独特诠释打动了——你没有停留在味觉的甜,而是从老师的表扬、父母的笑脸、同学的关心三个温暖的角度,让“甜”变成了充满爱与善意的情感符号,这个立意特别有温度!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开头点明主题,中间用三个具体事例支撑,结尾总结升华,像一座稳稳的“文字小房子”。尤其是同学关心你的那一段,“哧啦”的椅子声、温热水杯的细节,让“甜”的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特别有感染力!
老师想给你一个“进阶小秘籍”:如果能在每个事例里,再“挖”一点更深的感受就更好啦!比如老师表扬你时,除了“甜丝丝”,你有没有想过“这份甜,其实是平时认真写作文的回报”?帮父母做事时,看到他们的笑脸,能不能加一句“原来让别人开心,自己会更开心”?把这些藏在“甜”背后的小思考写出来,你的文章会像加了蜂蜜的茶,更有回味!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别人给你的甜,你有没有给过别人“甜”?比如帮同学讲题后,看到他的笑容,你心里的甜是什么样的?
- 有没有一次“苦”之后突然尝到“甜”的经历?比如练琴很苦,但演出成功时的甜,会不会更特别?
- 如果给“甜”分个层次,老师的表扬、父母的笑脸、同学的关心,哪一种甜最让你难忘?为什么?
期待你下次用更细腻的笔触,写出更有深度的“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