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校园,让花草树木随风飘荡 (改:随风摇曳) 。九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景,带来融化般的温暖,给大地添上了一抹新的光彩。(段评:本段以景物描写开篇,用夏日微风、九月阳光营造温暖氛围,语言优美,能自然引出校园主题。但存在时间矛盾(夏日与九月衔接不自然),且景物描写缺乏动态细节,如微风拂过时花草的具体姿态、阳光洒下的光影变化未体现,画面感稍弱。修改版:九月的微风轻轻拂过校园,合欢树的绒花随风打着旋儿飘落,几株月季在风里晃着粉白的瓣儿。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碎金似的光斑,落在青石板路上,暖得像刚化开的蜜,给校园添了层温柔的光彩。)
走进校园,视觉上最先映入眼帘 (改:最先映入眼帘) 的是那葱郁的树木,如同一个个忠心耿耿的护卫守护着校园,那翠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享受。我闭上眼睛,深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香气,沁人心脾,这是嗅觉上美妙体验 (改:这是嗅觉上的美妙体验) 。(段评:本段调动视觉与嗅觉描写校园景物,用"忠心耿耿的护卫"比喻树木,生动形象。但存在表述重复("视觉上最先映入眼帘")、拟人修辞不完整("宛如享受"未点明享受的内容)的问题,且感官体验的衔接稍显生硬,缺乏过渡。修改版:走进校园,最先撞入眼帘的是两排葱郁的香樟树,像穿着绿铠甲的护卫,笔直地守着教学楼。翠绿的叶片在风里轻轻晃,沙沙声像谁在低声哼歌。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裹着泥土的湿润和栀子的甜香钻进来,从鼻尖一直沁到心里——这是独属于校园的嗅觉密码。)
操场是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这里奔跑、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这个操场 (改:回荡在操场上) ,从远处看,那里充满活力的身影 (改:那里充满活力的身影们) 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了青春的旋律,操场边的各种的花朵 (改:各种花朵) 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朵朵娇艳欲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神奇的画笔精心绘制的画卷。(段评:本段聚焦操场的热闹场景,用"跳动的音符"比喻学生身影,用排比描写花朵,富有画面感。但存在表述冗余("欢声笑语回荡在这个操场")、花朵描写与操场的活力氛围衔接不紧的问题,且缺乏具体的人物活动细节,如同学们奔跑时的动作、嬉戏的具体场景。修改版:操场是校园里最热闹的角落。课间铃一响,同学们就涌过来:有人追着足球满场跑,球衣下摆被风掀起;有人坐在台阶上跳皮筋,彩色的皮筋在阳光下闪着光。欢声笑语裹着风飘得老远,那些蹦跳的身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奏着青春的歌。操场边的月季开得正盛,红的像燃着的小火焰,粉的像晕开的霞,白的像堆着的雪,一朵朵挤在绿叶里,给热闹的操场镶了道花边。)
我轻轻触摸着校园里的石凳,那粗糙的质感,让我感到它的古老,石凳上似乎还留着之前同学们留下的温度,那是友情的温度。(段评:本段通过触摸石凳的细节,试图传递校园的温度,情感细腻。但存在描写单薄的问题,如石凳的粗糙质感未具体体现(是纹路硌手还是表面有磨损痕迹),"友情的温度"缺乏具体的联想支撑,如是否想起同学曾坐在这里聊天的场景。修改版:我轻轻摸着操场边的石凳,表面的纹路硌得掌心发涩——那是被无数手掌磨过的痕迹。指尖蹭到凳面的一小块温热,像还留着上节课同桌坐在这里时的体温:那时我们一起啃着苹果,说周末要去图书馆借同一本书。这粗糙的石凳,竟藏着细碎的暖。)
在这个新的校园里,这一处处景物就像生命的精灵,他们用独特的方式 (改:它们用独特的方式) 诉说着校园的故事,我们在这里感到了温暖活力与希望 (改:感受到了温暖、活力与希望) ,就像一颗种子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壤里,即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对新学校充满热爱,这里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段评:本段总结校园景物,点明热爱与梦想的主题,情感真挚。但存在主题升华稍显空洞的问题,"生命的精灵""种子生根发芽"的比喻虽贴切,却缺乏与前文细节的呼应,如未关联香樟树、石凳等具体景物,导致情感表达不够落地。修改版:新校园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有故事的精灵:香樟树记得风的歌,石凳藏着同桌的笑,操场的音符还在跳。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把温暖和活力揉进空气里。我像刚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被这股暖意裹着,想快点生根发芽——这里有香樟的守护,有石凳的温度,有操场的热闹,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爱着这个满是烟火气的校园。)
张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新校园》,老师能感受到你对新环境的细腻观察与真挚热爱,文章以“新校园的温暖与希望”为核心,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勾勒出校园的鲜活画面,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整体呈现出记叙文“情真意切”的特点。
为了让文章更上一层楼,我们可以在“细节的深度”与“立意的升华”上再琢磨琢磨。比如写操场的热闹时,你提到“同学们奔跑、嬉戏”,但如果能加入一个具体的小场景——比如某个同学追着球跑时的笑声、运动鞋蹭过地面的声响,或者你自己站在操场边时,风掠过发梢的触感,这些“小镜头”会让“活力”的画面更立体;再比如结尾提到“梦想起航”,可以试着把“梦想”和校园的某个具体细节勾连起来,比如“教室窗边的绿萝每天向上攀长,就像我想在这里把数学题一道道解开的决心”,让“梦想”的表达更有落点,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最后,关于“新校园”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新校园里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这里真的是我的新起点了”?那个瞬间的画面、声音或感受,能不能用“慢镜头”写出来?
- 你提到石凳“留着友情的温度”,如果给这个石凳加一个小小的故事(比如某天和新同学在这里分享过一块饼干),会不会让“温暖”的情感更有重量?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能让新校园的故事更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