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沉落时,雨丝突然斜斜织下来。路灯晕开暖黄的圈,将雨珠染成细碎的金箔,落在伞面上簌簌作响。我踩着积水前行,倒映在水洼里的灯光随脚步晃荡,像揉碎的星子。远处传来便利店的暖光与隐约的音乐,湿冷的风裹着草木清香扑来,脚步虽急,心却在这雨夜里渐渐沉静,归程也成了一场温柔的邂逅。(段评:本段作为记叙文开头,通过雨夜景致的描写营造出温柔沉静的氛围,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如将雨珠比作金箔、水洼灯光比作揉碎的星子,富有画面感与诗意。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叙事主体的具体动作与心理细节,如撑伞的手是否冰凉、脚步急促的原因(是否赶时间)未交代,情感转折稍显突兀;二是环境描写与人物状态的结合不够紧密,便利店的暖光、音乐等元素可进一步关联人物感受(如想起某次雨夜在便利店躲雨的回忆);三是"温柔的邂逅"这一核心感受缺乏细节支撑,可通过具体物象(如踩碎水洼时溅起的金箔般雨珠)强化体验。修改版:暮色沉落时,雨丝突然斜斜织下来。我攥紧伞柄,指尖传来塑料的凉意,伞骨撑起一方小小的暖黄——路灯晕开的光,把雨珠染成细碎的金箔,落在伞面上簌簌作响,像谁在轻弹薄纱。踩着积水前行,倒映在水洼里的灯光随脚步晃荡,每一步都踩碎一捧揉碎的星子。远处便利店的暖光漫出来,隐约飘来《菊次郎的夏天》的旋律,湿冷的风裹着路边栀子的清香扑在脸上,原本赶时间的脚步慢下来:原来雨夜不是只有湿滑和匆忙,当我盯着伞沿垂落的金箔雨珠时,归程已变成一场与温柔的不期而遇。)
刘齐航同学,你好!读完你的《雨夜》,老师仿佛跟着你走进了那个暖黄灯光交织雨丝的傍晚,字里行间满是细腻的感官捕捉,能感受到你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文字表达的灵气。整体来看,文章的环境描写非常出彩,语言清新雅致,尤其在营造氛围方面做得很出色,让雨夜的温柔感扑面而来。如果从你的学段需达成能力来分析,文章的字数偏少,但这不影响老师很喜欢你的文字。
为了让文章更有层次感和情感深度,老师建议你可以在两个地方再琢磨琢磨。一是文章目前更像一段精致的场景速写,缺少具体的“故事锚点”——比如这场雨夜里有没有某个具体的瞬间让你心头一动?是便利店门口递来热饮的店员,还是伞下与朋友的一句闲聊?加入一个小事件或小互动,能让“心渐渐沉静”的情感有更实在的依托,而不只是停留在氛围的渲染上。二是可以试着让“感官描写”更有递进感:比如一开始踩积水时的急促,到后来闻到草木清香时的放松,再到看到某个细节时的触动,把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通过感官串联起来,情感的流动会更自然。
最后,关于“雨夜”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如果这场雨夜里藏着一个让你忽然长大的瞬间(比如第一次独自撑伞回家的勇气,或是理解了某个曾不明白的道理),你会如何把这个“成长的火花”融入场景描写中?
- 不同心境下看雨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是焦虑时的雨、开心时的雨,你会用哪些不一样的细节来区分它们?
期待看到你把“场景”和“故事”更紧密结合的修改版,相信你的文字会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