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我喜欢这里的秋天
记叙文
我喜欢这里的秋天
作者:周家辉

炎热的夏天终于走了,火红的秋天满怀喜悦来到了校园。蝉儿停止了歌唱,天空显得更加蔚蓝,大雁在悄悄地准备行装。(段评:本段以季节更替切入,用蝉鸣、天空、大雁等意象勾勒秋景,开篇简洁明快,能快速将读者带入校园秋意氛围。但整体描写较为平实,缺乏动态感与画面层次:一是意象组合稍显零散,蝉、天空、大雁的描写未形成连贯的秋日场景;二是语言偏直白,如“火红的秋天满怀喜悦来到了校园”略显抽象,未通过具体细节让秋的“喜悦”落地;三是未结合校园场景的独特性,描写较泛化。修改版:炎热的夏风终于敛了势头,带着桂香的秋阳踮着脚溜进了校园。树梢的蝉儿把最后一声嘶鸣咽进了叶缝,瓦蓝的天空像被水洗过般透亮,几只大雁正扑棱着翅膀,在云朵下悄悄整理远行的行囊。

早晨,秋雨淅淅沥沥地,柳树的一片片柳条染上了黄色,一阵微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在空中飞舞着,就像一群金色的蝴蝶。飞舞的落叶像给马路铺上了金黄的地毯,走在上面十分舒服,还会发出“吱吱——吱吱——”的轻响。花坛里花都枯萎了,现在都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松树的颜色并没有变,反而更绿了,他们像一位位军人树立 (改:伫立) 在校园周围。(段评:本段通过秋雨、柳树、落叶、松树等意象展开校园秋景描写,运用比喻修辞(落叶如蝴蝶、地毯)增添画面感,还引用诗句丰富内涵,整体生动性较好。但存在细节描写不均衡的问题:一是“秋雨淅淅沥沥地”后缺少动态承接,未写雨落的具体形态;二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引用虽有意境,但未与花坛的具体场景结合(如枯萎的花茎、沾着雨珠的残瓣);三是松树“像军人”的比喻稍显陈旧,可结合其在秋雨中的姿态强化画面。修改版:早晨,秋雨淅淅沥沥地织着细网,打湿了柳树的枝条——原本翠绿的柳条梢头染上了嫩黄,一阵微风吹过,叶子打着旋儿落下,在空中蹁跹着,像一群扑闪着金翅的蝴蝶。飞舞的落叶给甬道铺上了金黄的地毯,踩上去软乎乎的,还会发出“吱吱——吱吱——”的轻响。花坛里的月季垂下了头,花瓣卷成小小的筒,正应了那句“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有路边的松树没变,雨珠挂在松针上亮晶晶的,它们像披了绿铠甲的军人,笔挺地守在校园的围墙边。

太阳也不像夏季那样使人燥热,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照在教学楼上十分耀眼。(段评:本段聚焦秋日阳光的特点,对比夏阳的燥热突出秋阳的温暖,简洁点出秋阳照在教学楼的景象。但描写过于简略,缺乏细节支撑:一是“暖洋洋”未通过具体感受(如照在背上的温度、透过窗户的光影)体现;二是“十分耀眼”未写教学楼被照后的具体状态(如红砖墙面的光泽、玻璃反射的光斑);三是未结合校园里人的活动,让阳光的描写更有生活气息。修改版:秋阳也不像夏天那样扎人,软软地洒在身上,像裹了一层薄绒毯般暖洋洋的。它爬上教学楼的红砖墙面,给每一扇窗户都镶上了金边,反光的玻璃晃得人眼睛微微发颤,却又舍不得移开视线。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校园的秋天也正孕育着丰收。听,那琅琅的读书声,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和着那沙沙的风声,奏起一首秋的交响曲。(段评:本段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与校园的“知识丰收”关联,用“交响曲”的比喻串联读书声、歌声、风声,立意较好,能升华秋的内涵。但存在意象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一是“孕育着丰收”未具体点明校园丰收的载体(如教室的书本、学生的笔记本);二是“秋的交响曲”的听觉描写较笼统,未区分不同声音的层次(如读书声的清亮、歌声的婉转、风声的轻柔);三是语言稍显直白,可通过细节让“丰收”的意象更具象。修改版:秋天本是田垄里稻穗弯腰的季节,而我们的校园也正孕育着另一种丰收。听,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像清泉淌过石缝,音乐室飘出的歌声裹着桂香打转,还有窗外的风声沙沙地应和着——它们凑在一起,织成了一首藏着希望的秋之交响曲。

上课了,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目不转睛的望着 (改:地望着) 老师,全神贯注地听讲,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秋风轻拂的校园是那样的宁静。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一般飞出了教室,飞到走廊里,飞到操场上,他们蹦跳着,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皮筋,还有的跳绳。校园充满了生机。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意,它从耳边擦过,“呼呼……”好像秋婆婆在叮嘱那些小孩子:“入秋啦,天冷了,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受了寒!”(段评:本段通过“上课”与“下课”的场景对比,展现校园秋景中的人文气息,还加入秋风的拟人化描写(秋婆婆叮嘱)增添童趣,整体结构清晰,情感饱满。但存在细节描写不够细腻的问题:一是上课场景中“全神贯注地听讲”可通过具体动作(如托腮的手、紧盯着黑板的眼睛、转动的笔尖)强化;二是下课场景的活动列举较泛(踢毽子、跳皮筋、跳绳),未写某个活动的具体瞬间(如毽子在空中翻的花样、跳皮筋时的童谣);三是秋风“呼呼……”的声音描写可结合校园的具体声音(如树叶的摩擦声、学生的笑声)。修改版: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有的托着腮帮子盯着黑板,有的握着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眼睛里闪着渴盼知识的光,只有秋风轻轻蹭着窗玻璃,把桂香送进教室的每个角落。下课铃刚落,同学们就像归林的小鸟般飞出教室——走廊里,两个女生正踮着脚踢毽子,彩色的毽子在空中翻着跟头;操场上,一群孩子跳着皮筋,嘴里念着“马兰花开二十一”的童谣;还有几个男生挽着胳膊跳绳,绳子甩得“呼呼”响。秋风裹着笑声打转,擦过耳边时软乎乎的,好像秋婆婆在轻声念叨:“入秋啦,早晚凉,记得把外套裹紧些,别冻着咯!”

好一派迷人的校园秋色,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喜欢它的美丽,喜欢它的迷人。(段评:本段作为结尾,直接抒发对校园秋色的喜爱,情感真挚,呼应开头。但存在抒情较空泛的问题:一是“美丽”“迷人”的评价缺乏具体支撑,未回扣前文的独特细节(如桂香、秋阳、读书声);二是句式稍显重复(两个“喜欢它的”),可通过递进式表达深化情感;三是结尾的升华不够自然,未将“喜欢”与个人的校园记忆结合,略显单薄。修改版:好一派浸着桂香的校园秋色啊!我喜欢这里的秋天——喜欢它把落叶铺成金色的甬道,喜欢它让阳光裹着知识的味道,更喜欢它把我们的笑声藏进每一阵风里。

综合评价:

周家辉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喜欢这里的秋天》,老师能感受到你对校园秋天的喜爱之情,在记叙文写作上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整体而言,文章主题明确,围绕校园秋天展开描写,结构较为完整,语言也较为通顺,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柳树的一片片柳条染上了黄色,一阵微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在空中飞舞着,就像一群金色的蝴蝶”,使描写更加生动。

不过呢,如果咱们想让文章更上一层楼,可以在立意深度和细节描写上再琢磨琢磨。文章目前在立意上稍显浅显,主要停留在对校园秋景的常规描写和喜爱之情的表达上。比如可以试着在结尾部分,深入思考一下校园秋天对你的成长或者学习生活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将这种感悟写出来,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在细节描写方面,虽然有一些对秋景的描写,但还可以更细腻些。例如描写落叶时,除了写它像金色的蝴蝶,还可以详细描写一下落叶的颜色、形状,以及它飘落时的姿态等等,让读者更有画面感。

最后,关于校园的秋天,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1. 校园秋天的这些景象,有没有让你联想到学习生活中的某个经历或者目标呢?
  2. 如何通过更独特的描写角度,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你对校园秋天那种与众不同的喜爱?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