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我准备开始种豆芽啦!我精心挑选了一把饱满的、绿油油的绿豆。它们小小的、硬硬的,像一粒粒迷你的绿宝石,然后,将绿豆放入碗中,用温水浸泡。水要没过绿豆的两倍以上,还要再铺一块毛巾。(段评:这段内容围绕种豆芽的开始展开,主题明确,语言生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绿豆比作绿宝石,增添了童真童趣。不过,‘水要没过绿豆的两倍以上’表述不太准确,可改为‘水要没过绿豆两倍高度’。修改版:9月20日:我准备开始种豆芽啦!我精心挑选了一把饱满的、绿油油的绿豆。它们小小的、硬硬的,像一粒粒迷你的绿宝石。然后,将绿豆放入碗中,用温水浸泡,水要没过绿豆两倍高度,还要再铺一块毛巾。)
9月21日:经过一夜的浸泡,豆子们喝饱了水,身体胀大了一倍多!绿色的外皮大部分都裂开了。昨天的小白点,已经长成了明显的、尖尖的嫩芽,大约有3——5毫米长,像一个个小逗号,真可爱!(段评:此段详细描述了豆芽经过一夜浸泡后的变化,内容具体,逻辑清晰,用‘小逗号’比喻嫩芽,生动形象。但‘3——5毫米’中间的连接符号使用不规范,应改为‘3 - 5毫米’。修改版:9月21日:经过一夜的浸泡,豆子们喝饱了水,身体胀大了一倍多!绿色的外皮大部分都裂开了。昨天的小白点,已经长成了明显的、尖尖的嫩芽,大约有3 - 5毫米长,像一个个小逗号,真可爱!)
9月22日:我掀开毛巾一看,哇!豆芽们已经长到了1—2厘米了!它们的身体变成了小大白胖子 (改:大白胖子) ;正在努力地把绿色皮顶出来,有的种皮都快脱皮 (改:脱落) 了。(段评:段落描述了豆芽生长到1 - 2厘米时的样子,有一定细节。不过‘小大白胖子’表述较口语化且表意不明,可改为‘白白胖胖的模样’;‘种皮都快脱皮了’表述啰嗦,可改为‘种皮快脱落了’。修改版:9月22日:我掀开毛巾一看,哇!豆芽们已经长到了1 - 2厘米了!它们呈现出白白胖胖的模样,正在努力地把绿色皮顶出来,有的种皮快脱落了。)
9月23日:绿豆,哦,是豆芽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有的已经到了5厘米,有的都有市场上的标准的长度。(段评:该段指出豆芽进入快速生长期,点明生长状态,但‘有的都有市场上的标准的长度’表述不通顺,可改为‘有的已经达到市场上售卖的标准长度’。修改版:9月23日:绿豆,哦,是豆芽进入了快速生长期!有的已经到了5厘米,有的已经达到市场上售卖的标准长度。)
9月24日:我掀开毛巾,哇!豆芽们都长成标准的长度,妈妈用我培育的豆芽炒了一盘【清炒豆芽】,口感特别清爽脆,带着一般 (改:一股) 豆子的天然清甜,比市场上的不要 (改:比市场上的) 好吃太多!(段评:此段写豆芽长成标准长度后被妈妈做成菜,体现了种豆芽的成果,情感积极。不过‘口感特别清爽脆’表述不通顺,可改为‘口感特别清爽、脆嫩’;‘带着一般豆子的天然清甜’中‘一般’用词不当,应改为‘一股’。修改版:9月24日:我掀开毛巾,哇!豆芽们都长成标准的长度,妈妈用我培育的豆芽炒了一盘[清炒豆芽],口感特别清爽、脆嫩,带着一股豆子的天然清甜,比市场上的好吃太多啦!)
胡昕岚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观察日记》,老师首先要为你认真细致的观察点个赞!很多人只是简单记录豆芽生长过程,而你却把绿豆发芽的每一步变化都清晰呈现,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成长的奇妙,这让你的文章很有价值!
老师发现你文章在描写方面做得特别好。你把绿豆比作“迷你的绿宝石”,豆芽比作“小逗号”“小大白胖子”,这些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绿豆和豆芽的样子。而且你按照时间顺序,一天一天记录豆芽的生长,条理特别清晰,就像给豆芽的成长拍了一部纪录片。
不过呢,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道理讲出来了,但可以更深刻。你看,你记录了豆芽的生长过程,我们能不能再想深一层?豆芽从一颗小小的绿豆,经过努力生长,最终长成可以食用的豆芽,这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呢?如果能在结尾处,把这个道理再剖析一两句,你的思想就会更有深度。事件写清楚了,但过程有点快。比如在描写豆芽生长的关键阶段,我们能不能把镜头推近,放慢速度?当时豆芽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或者气味?用“五感法”把这个过程详细地写出来,文章的感染力会瞬间翻倍。
总而言之,这篇作文展现了你出色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潜力。你已经学会了如何清晰地记录事件,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思想的深化和细节的描写上继续下功夫。比如你可以想想:
- 豆芽的生长过程能让我们对生命的顽强有哪些新的认识?
- 在培育豆芽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这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豆芽的成长和我们的成长有哪些相似之处? 老师相信,以你的悟性,很快就能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期待你的下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