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知止与行远,共赴长乐
记叙文
知止与行远,共赴长乐
作者:高雨桐| 指导老师:尹冰

终其一生,人都在寻找快乐的坐标。有人说“知足常乐”,有人言“知足未必常乐”,或许,答案藏在两者的缝隙里。(段评:这是文章的开头,以探讨“快乐坐标”以及“知足常乐”和“知足未必常乐”的争议引出话题,很巧妙地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不过,作为记叙文,开头没有引入具体的事件或人物,稍显议论文的风格,和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不太契合。建议在开头引入一个和“知足与进取”相关的小故事,以此来引出后文。 修改版: 那天,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卖气球的老人,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尽管摊位并不起眼。可旁边一个年轻人却愁眉苦脸,抱怨着工作的压力。这让我不禁思考,终其一生,人都在寻找快乐的坐标。有人说“知足常乐”,有人言“知足未必常乐”,或许,答案藏在两者的缝隙里。)

知足如锚,定快乐之基。人心如浮舟,若在物质的浪涛里随波逐流,快乐便成了易碎的泡沫。北宋名臣司马光,官至宰相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友人劝他改善生活,他却说:“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份对物质的节制,不是吝啬,而是为心灵系上了稳定的锚链。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后人“以俭立名,以侈自败”,正是深知过度的物欲会吞噬内心的安宁。古话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对物质的渴求止于“必需”,多余的纷扰便会沉淀,快乐才能在安稳的河床里扎根。基稳,而后乐生。(段评:此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知足”比作“锚”,形象生动地论述了“知足”对快乐的重要性,还引用司马光的事例和名言,论据具体且有说服力。但段落整体更偏向议论文的论证,作为记叙文,情节和人物性格刻画不足。可以增加一些对司马光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展现他的知足心态。 修改版: 知足如锚,定快乐之基。人心如浮舟,若在物质的浪涛里随波逐流,快乐便成了易碎的泡沫。北宋名臣司马光,官至宰相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有一天,友人来家中做客,看到他家中简陋的陈设,劝他改善生活。司马光微笑着,指着那简单的饭菜说:“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平和的语气中,满是对物质的节制。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后人“以俭立名,以侈自败”,正是深知过度的物欲会吞噬内心的安宁。古话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对物质的渴求止于“必需”,多余的纷扰便会沉淀,快乐才能在安稳的河床里扎根。基稳,而后乐生。)

进取如帆,拓快乐之境。若说知足是锚,进取便是鼓满的帆——唯有向着远方航行,快乐才能抵达更辽阔的疆域。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终其一生在洞窟里勾勒线条、涂抹色彩,他们中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却在日复一日的精进中,将信仰与技艺熔铸成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这份快乐,源于对“更好”的执着:线条再流畅一分,色彩再温润一寸,都是对自我的超越。这多像登山者,若在半山腰停下脚步,固然能欣赏眼前的风景,但唯有继续向上,才能在峰顶看见云海翻涌的壮阔。对精神与事业的“不知足”,从不是贪婪,而是让快乐在生长中获得更深厚的力量。境阔,而后乐增。(段评:该段把“进取”比作“帆”,论述了进取能拓展快乐的境界,用敦煌莫高窟画师和登山者的例子进行论证,逻辑清晰。但同样存在文体不符的问题,缺乏记叙文应有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可以虚构一个画师的故事,详细描写他在追求技艺进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修改版: 进取如帆,拓快乐之境。若说知足是锚,进取便是鼓满的帆——唯有向着远方航行,快乐才能抵达更辽阔的疆域。在敦煌莫高窟,有一位年轻的画师小李。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入洞窟,在昏暗的光线下勾勒线条、涂抹色彩。起初,他的技艺并不出众,但他心中有个信念,要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有一次,为了让一幅壁画上的线条更加流畅,他反复修改了几十遍,手指都磨出了茧子。终于,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前辈的认可时,那种快乐从心底油然而生。这多像登山者,若在半山腰停下脚步,固然能欣赏眼前的风景,但唯有继续向上,才能在峰顶看见云海翻涌的壮阔。对精神与事业的“不知足”,从不是贪婪,而是让快乐在生长中获得更深厚的力量。境阔,而后乐增。)

调和如舵,致快乐之远。只知锚定不张帆,船会困于浅滩;只扬风帆不抛锚,舟易覆于狂澜。真正的快乐,藏在知足与进取的平衡里。钱钟书先生晚年拒绝一切采访与荣誉,甘愿在书斋里“横扫清华图书馆”,对名利的知足让他避开了外界的喧嚣;但在学术领域,他却“逐字逐句地啃书”,连一本冷僻的旧书都要反复批注,这份对学问的进取,让他的笔尖流淌出《围城》《管锥编》这样的佳作。反观那些年轻时恃才傲物、中年后故步自封的人,要么因不知足而耗尽心力,要么因太知足而消磨锐气,终究难寻长久的快乐。唯有像掌舵人般校准方向,让物质的知足稳住心神,让精神的进取驱动前行,快乐才能行稳致远。舵正,而后乐久。(段评:此段通过对比钱钟书先生和一些人的不同做法,论述了要在知足与进取间找到平衡,逻辑严密。但记叙文的情节性和人物刻画方面不足。可以增加一些钱钟书先生在书斋中钻研学问的具体情节。 修改版: 调和如舵,致快乐之远。只知锚定不张帆,船会困于浅滩;只扬风帆不抛锚,舟易覆于狂澜。真正的快乐,藏在知足与进取的平衡里。钱钟书先生晚年拒绝一切采访与荣誉,甘愿在书斋里“横扫清华图书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书桌上,钱钟书先生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啃着一本冷僻的旧书。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一本旧书被他反复批注得密密麻麻。对名利的知足让他避开了外界的喧嚣;但在学术领域,他的这份进取,让他的笔尖流淌出《围城》《管锥编》这样的佳作。反观那些年轻时恃才傲物、中年后故步自封的人,要么因不知足而耗尽心力,要么因太知足而消磨锐气,终究难寻长久的快乐。唯有像掌舵人般校准方向,让物质的知足稳住心神,让精神的进取驱动前行,快乐才能行稳致远。舵正,而后乐久。)

快乐本无固定坐标,如航船行于江海:锚定所需,帆扬所长,舵掌其衡,便自有长风万里,载乐而行。(段评:这是文章的结尾,用比喻的手法总结了知足、进取和调和的关系,富有文采。但作为记叙文的结尾,缺乏情感的升华和对前文情节的呼应。可以结合前文的故事,表达对快乐的感悟。 修改版: 回想起卖气球老人的满足、画师小李的进取、钱钟书先生的平衡,快乐本无固定坐标,如航船行于江海:锚定所需,帆扬所长,舵掌其衡,便自有长风万里,载乐而行。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学会在知足与进取间找到平衡,让快乐伴随我们一生。)

综合评价:
高雨桐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知止与行远,共赴长乐》,老师特别惊喜。你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快乐这一主题,文章充满了哲理与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知足、进取以及两者调和与快乐的关系。你通过司马光、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钱钟书先生等例子,清晰地阐述了知足如锚定快乐之基、进取如拓展快乐之境、调和二者可致快乐之远的观点。而且你的用词很准确,如“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文章有很多亮点。最让老师赞赏的是立意深刻,你能从生活的不同侧面选取事例,挖掘出知足与进取和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而提炼出独特的人生哲理,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娴熟。例如在论述进取如帆,拓快乐之境时,你以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为例,“他们中多数人没有留下姓名,却在日复一日的精进中,将信仰与技艺熔铸成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这份快乐,源于对‘更好’的执着:线条再流畅一分,色彩再温润一寸,都是对自我的超越。”这一论述深刻且精彩。
不过文章也有可提升之处。文章虽然立意深刻、逻辑清晰,但在记叙文的文体要求下,缺乏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在讲述司马光的事例时,如果能增加一些他的神态或者心理描写,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锦囊妙计就是,在描述人物事迹的时候,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心理活动,然后把这些内容补充进去,这样你的记叙文就会更加生动啦。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