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路过我们的教室,你可能会看见这样的一幕: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手伸在一个大箱里摸着,老师神秘兮兮地看着那个人。不时从教室传来一声尖叫和一阵哄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不可开交。猜猜我们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玩“怪箱探险”喽!
老师放下“怪箱”里面发出一声响声,班级里的目光全被吸引到了它的身上。老师冲我们神秘的一笑,公布了游戏规则:台上的同学触碰“怪物”,并说出特点,下面的人来猜。同学们听了,个个都跃跃欲试,你推我搡,人人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段评:这段表述基本流畅,但细节描述可更丰富。可以增加对“怪箱”发出声音的具体描写,以及老师神秘一笑的神态细节。同时,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修改版:老师轻轻地放下“怪箱”,“怪箱”里立刻传出“咕噜咕噜”如同小怪兽肚子饿了的响声,班级里所有人的目光像被磁铁吸引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它的身上。老师嘴角微微上扬,眼睛眯成一条缝,带着一丝狡黠冲我们神秘地一笑,随后公布了游戏规则:台上的同学触碰“怪物”,并说出特点,下面的人来猜。同学们听了,个个都像即将奔赴战场的小战士,跃跃欲试,你推我搡,人人都争先恐后地举手。)
“李明,你先来!”这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明的身上,只见他脸上一幅 (改:一副) 难以描述的表情,在老师一声又一声的催促下,李明才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三步一回头地走上了讲台。他卷起袖子,一把伸了下去,又突然“呀!”一声把手缩了回来。接着,他才慢悠悠地说:“这个东西,它很扎手,下面毛茸茸的,有两条‘腿’。”下面的同学有的说:“不会是刺猬吧!”还有的说:“怎么可能!有可能是梳子吧!”大家听了,都更赞同“梳子”的说法,老师看着同学们,说:“没错!就是梳子。”同学们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堂有趣的课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段评:结尾稍显简单,可增加细节描述和修辞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强烈。修改版:这堂有趣的课,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永远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中,怎么也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