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个乒乓球迷,他空闲的时候,就爱看点乒乓球,如果一天没看乒乓球比赛,他就急得直跺脚,好似要把家里拆了似的,谁也管不了他,如果拿到了遥控器,他整个人才能安宁。(段评:本段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爷爷对乒乓球的痴迷,比如“急得直跺脚,好似要把家里拆了似的”,让爷爷的形象很鲜活!不过可以再增加一个爷爷看球时的小细节,比如他会不自觉地握紧拳头,这样能让“球迷”的特点更突出哦。修改版:我的爷爷是个十足的乒乓球迷!一有空就守着电视看乒乓球比赛,要是一天没看上,他就急得在客厅里踱来踱去,脚底板“咚咚”响,眉头皱成个小疙瘩,嘴里还念叨着“我的比赛哟”,谁劝都没用。可只要一拿到遥控器调到体育频道,他立马就安静下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屏幕,连大气都不敢喘。)
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就急忙把书包丢到沙发上,就开始打开电视,看起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可是看了一会儿,就听到一连串焦急的催促声。唉!动画片又不能看了,只见爷爷走到我旁边,一把抢过遥控器,放起了体育频道,“快点,快点,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爷爷急促道,终于到了体育频道了,爷爷开心地跳起了舞,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整个人恨不得钻进电视里。如果看到运动员们赢球后他就凑近开始看,我看到后急忙说:“爷爷,不要凑那么近,会近视的。”他也没把我的话放在眼里。我的爷爷真是个“球迷”。(段评:本段通过抢遥控器的小事写出了爷爷的“迷”,“恨不得钻进电视里”这个比喻特别棒!不过可以把爷爷赢球时的动作写得更具体,比如他会拍着手跳起来,还会喊“好球!”,这样爷爷的开心就更真实啦。另外,“凑近开始看”可以改成“凑到电视跟前,眼睛瞪得圆圆的,连眉毛都挑起来了”,画面感会更强哦。修改版: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刚把书包甩在沙发上,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正看得入迷呢,突然听见爷爷焦急的声音:“乖孙,快换台!比赛要开始啦!”我还没反应过来,爷爷就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一把抢过遥控器,手指飞快地按到体育频道。“赶上啦赶上啦!”爷爷开心得嘴角咧到耳根,还轻轻跳了两下。他紧盯着屏幕,身子往前倾,恨不得钻进电视里给运动员加油。看到喜欢的运动员赢球时,他会“啪”地拍一下大腿,大声喊:“好球!漂亮!”眼睛凑得离电视特别近,我扯扯他的衣角说:“爷爷,离远点儿,会近视的!”他却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我看得清!”眼睛压根没离开屏幕。)
怎么样,你们喜欢这样的“球迷”吗(段评:本段用问句结尾,能和读者互动,很棒!如果能加上一个爷爷的小习惯,比如他总把乒乓球拍放在沙发上,随时准备“练习”,会让结尾更有趣哦。修改版:怎么样?你们喜欢我家这个一看到乒乓球就眼睛发亮、连遥控器都“护”得紧紧的“球迷”爷爷吗?)
张钧鸿同学,你好!读完你的《甜》,老师被你笔下爷爷的“球迷”形象逗笑了——你用“急得直跺脚”“恨不得钻进电视里”这样的细节,把爷爷对乒乓球的痴迷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文章最打动人的“甜”味呀!
不过我们可以给这个“球迷”故事加个“特写镜头”,让它更有滋味。比如爷爷抢遥控器那段,你写“一把抢过”,能不能把镜头放慢?当时爷爷的手是不是有点抖?他说话时嘴角是不是翘着?你心里有没有偷偷嘀咕“又来抢我的动画片啦”?把这些小表情、小念头加进去,爷爷的可爱会更让人难忘。
还有个小建议:标题是“甜”,但文章里还没点出这份“甜”——爷爷的痴迷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也藏着你和爷爷的小互动。结尾如果加一句“虽然动画片被抢了,但看着爷爷笑得像个孩子,我心里也甜滋滋的”,就能让“甜”的主题像糖一样化开,更有温度啦!
💡 我们再想想:
- 爷爷看球时,除了凑近电视,还有哪些小动作能体现他的痴迷?比如拍手、叹气,或者念叨球员名字?
- 你和爷爷之间,有没有因为乒乓球发生过更有趣的事?比如你陪爷爷练球,或者爷爷教你打球?
- 为什么爷爷这么喜欢乒乓球?是因为年轻时打过,还是喜欢球员的拼搏精神?问问爷爷,把原因写进去,“甜”味会更浓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