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小蝌蚪,我给它们取名,叫“逗逗”,因为它们很像逗号。(段评:这段介绍了池塘和小蝌蚪,引出故事,但缺少时间要素,让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够清晰。建议补充一个时间,比如‘夏天的一个午后’。修改版:夏天的一个午后,我家附近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小蝌蚪,我给它们取名,叫“逗逗”,因为它们很像逗号。)
它们很可爱,身子像逗号,小小的身子是黑色的,每一次我想把其中一只捕上来,但一直捕不到。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它们长出了后腿。我又去捕蝌蚪了,终于,捕到了一条,我摸了摸,感觉软软的、冷冷的、光滑的,而且还湿湿的。我又闻了闻,感觉很腥臭,觉得很奇怪。(段评:这段描述了捕蝌蚪的经过,但描写比较概括,缺乏细节。可以增加捕蝌蚪时自己的动作、心理等细节。同时,在描写蝌蚪长出后腿时,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神态。修改版:它们很可爱,身子像逗号,小小的身子是黑色的。每一次我都迫不及待地想把其中一只捕上来,我眼睛紧紧盯着一只小蝌蚪,双手迅速地向它扑过去,但一直捕不到。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看见它们长出了后腿。我又跑去捕蝌蚪了,我弯着腰,轻手轻脚地靠近一只小蝌蚪,猛地一抓,终于,捕到了一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里,感觉软软的、冷冷的、光滑的,而且还湿湿的。我又凑近闻了闻,感觉很腥臭,心里觉得很奇怪。)
我是把它放在一个瓶子里,还有小孔。我每次晃瓶子,它总是上窜下跳,好像在说“你真的是,有本事下水啊”。(段评:此段描写了把蝌蚪放在瓶子里的情景,但句子表述较平淡。可以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并且详细描述蝌蚪上窜下跳的样子。修改版:我把它放在一个有小孔的瓶子里。我每次轻轻晃瓶子,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在瓶子里上窜下跳,它的小尾巴快速地摆动着,好像在生气地说:“你真的是,有本事下水啊!”)
我每天一有空,就去观察小蝌蚪,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小蝌蚪有长出前腿了 (改:又长出前腿了) ,它的尾巴也变短了。我觉的 (改:觉得) 很眼熟,有一个多月后 (改:又一个多月后) ,我惊奇的说到 (改:惊奇地说到) :“原来是一只青蛙!”(段评:这段存在表述重复的问题,‘有一个多月后’重复出现,可删除一处。同时,在发现小蝌蚪变成青蛙时,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修改版:我每天一有空,就去观察小蝌蚪。一个多月后,我惊喜地发现小蝌蚪又长出前腿了,它的尾巴也变短了。我觉得眼前的小家伙很眼熟,心里琢磨着它到底会变成什么。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奇地叫到:“原来是一只青蛙!”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啦,感觉自己见证了一个神奇的变化。)
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丰富,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惊喜和快乐。(段评:作为结尾段,内容比较空洞、抽象。可以结合前面观察小蝌蚪的具体事例,把感受写得更具体、真切。修改版:通过观察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我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丰富。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像我观察小蝌蚪一样,就能发现很多惊喜和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