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早早地起了床,因为妈妈昨天说要带我去看赛龙舟,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段评:开头直接点明端午节和看赛龙舟的期待,简洁明了,但可以增加点节日氛围的细节,比如粽子的香味,让开头更有画面感哦!修改版: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厨房里飘来阵阵粽子的甜香,我早早地就蹦下床了!妈妈昨天说要带我去看赛龙舟,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连早饭都扒拉得比平时快两倍呢!)
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湖边,那里还没有几个人,我们挑选了一个较前 (改:靠前) 的位置,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风平浪静丝毫没有 (改:风平浪静,丝毫没有) 龙舟的痕迹。过了一会儿,渐渐地,湖边的人越来越多,我心想:幸好我们来的早,不然都没有最佳位置了。(段评:这段写了看龙舟前的等待,能注意到湖面的景色和早到的好处,很棒!要是能加上点等待时的小心情,比如踮脚张望或者和妈妈聊天,会更生动哦!修改版: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湖边,那里还没几个人,我们赶紧挑了个靠前的位置。湖面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层碎银子,风平浪静的,连龙舟的影子都没有。我踮着脚尖往远处望,妈妈笑着说:“别急,再等等!”过了一会儿,湖边的人越来越多,挤得像小蚂蚁一样,我心里偷偷乐:幸好我们来得早,不然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啦!)
这时,突然响起“咚咚咚”的鼓声,似闷雷声一样传入我们的耳朵,我被震得快站不稳了。紧接着,三条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龙舟快速向我们游来,其中一个是我爸爸来指挥,只见他两只手拿着鼓槌,当他左手敲鼓,船员们就用左手划船,他用右手敲鼓,船员们就用右手划船。转眼间,爸爸这艘龙舟已经超过了其它二条 (改:其他两条) 龙舟,我跟妈妈一起开心地叫了起来。(段评:这段描写赛龙舟的场面很热闹,爸爸指挥龙舟的细节很有趣!要是能加上船员划船的样子和龙舟的细节,比如龙头的颜色、船身的花纹,还有你喊加油的具体动作,会更精彩哦!修改版:突然,“咚咚咚”的鼓声像闷雷一样滚过来,震得我耳朵嗡嗡响!紧接着,三条五彩缤纷的龙舟“嗖”地冲了过来——一条红龙头,一条绿龙头,还有一条是我爸爸指挥的黄龙头!爸爸双手举着鼓槌,眼睛瞪得圆圆的,左手敲鼓时,船员们就齐刷刷地用左手划桨;右手敲鼓时,桨叶又“唰”地转向右边!黄龙舟像条小金龙一样往前窜,转眼间就超过了红龙舟和绿龙舟!我扯着嗓子喊:“爸爸加油!黄队加油!”妈妈也跟着我一起拍手,手掌都拍红啦!)
通过这次龙舟比赛,我知道了团结 (改: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 ,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就算最大的山,只要团结一心,也能移走,以后,我也要跟朋友团结,一起解决困难。(段评:结尾能说出团结的道理,很棒!不过可以把道理和赛龙舟的场景结合起来,比如爸爸敲鼓的节奏和船员划船的动作,让感悟更自然哦!修改版:看着爸爸的龙舟冲过终点线,我心里热乎乎的。原来赛龙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呀——爸爸的鼓声像指挥棒,船员们的桨叶像一群小翅膀,大家一起用力,才能跑得最快!就像我们玩拔河一样,所有人往一个方向拉,才能赢。以后我和朋友遇到困难,也要像龙舟队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张紫淇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赛龙舟》,老师首先要为你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点赞!你不仅生动记录了端午节看龙舟赛的热闹场景,更从爸爸指挥龙舟的细节里,提炼出“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还巧妙用“愚公移山”作比,让文章充满了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这一点特别棒!
不过老师也发现了一些可以让文章更精彩的小细节。比如你写“爸爸这艘龙舟已经超过了其它二条龙舟”时,过程有点快哦。我们能不能当一次“慢镜头导演”?当时爸爸敲鼓的节奏是越来越快,还是时缓时急?船员们划船的动作是不是整齐得像被线牵着?你和妈妈呐喊时,声音有没有盖过鼓声?把这些“特写镜头”用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的细节写出来,比赛的紧张感和你的兴奋感会更打动人!
还有个小建议:开头写“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结尾如果能呼应一下——比如看完比赛后,你是怎么“蹦”着跟妈妈分享心情的?这样前后呼应,文章的结构会更完整。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团结”,赛龙舟里还藏着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比如拼搏、坚持)?
- 如果你是划手,听到爸爸的鼓声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 下次写传统节日,能不能试试用一个“小物件”(比如香囊、粽子)当线索,把故事串得更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