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学校组织我们去慧美进行冬游。同学们都兴奋极了,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用阳光明媚的冬日和同学们的兴奋烘托了冬游的欢乐氛围,很好地引出了主题。不过,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的场景细节,比如阳光的温度、同学们带的小零食,会让画面更生动哦!修改版:上周六的阳光特别暖,像薄纱裹着我们的脸,学校组织去慧美冬游啦!我背着装满棉花糖和小饼干的书包,耳朵里全是同学们的叽叽喳喳——有人说要烤棉花糖,有人在猜那里有没有秋千,连风里都飘着甜甜的期待呢!)
到达慧美后,有些人在吃烧烤,有些人在玩耍,还有些人在拍照……当时我和一位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拿出了 (改:地拿出了) 准备的棉花糖,我们都将棉花糖串好后放在烤炉上面,过了一会儿棉花糖烤好了,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就像裹了层脆壳的云朵一样,入口即化。(段评:本段描写了烤棉花糖的过程,还用上了“外酥里嫩”“裹了脆壳的云朵”这样生动的比喻,特别棒!要是能加一点烤棉花糖时的小细节,比如棉花糖怎么变色、烤的时候的小插曲,会更有趣哦!修改版:到了慧美,大家一下子散开啦:有人围在烧烤架边刷油,有人追着蝴蝶跑,还有人举着手机拍金黄的芦苇。我刚放下书包,好朋友小雨突然举着棉花糖串冲过来:“我们烤棉花糖吧!”我们把白花花的棉花糖凑近烤炉,不一会儿,糖边就变得金黄金黄的,还“滋滋”冒小泡泡。咬一口——哇!外面脆得像薄脆饼干,里面软乎乎的,甜丝丝的糖汁在嘴里化开,真的像咬到了裹着脆壳的云朵呀!)
这里还有许多玩耍项目,有滑索,有秋千,还有走轮胎……有几位同学在那边捉蚂蚱,我过去看他们捉,他们还拿蚂蚱向我跑来,我当时很害怕,马上就向远处跑,当我跑远时,他们又回去了。(段评:本段写了玩耍项目和捉蚂蚱的小趣事,充满了童真!不过捉蚂蚱的部分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蚂蚱的样子、你害怕时的小反应,会让故事更吸引人哦!修改版:慧美的玩耍项目可多啦:滑索“嗖”地从坡上滑下来,秋千荡得比树顶还高,走轮胎时得小心翼翼踮着脚。那边几个男生蹲在草丛里,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在捉蚂蚱!一只绿莹莹的蚂蚱刚跳出来,小明就扑过去按住它,举到我面前晃:“你看它的腿还动呢!”我吓得尖叫一声,抱着头往秋千那边跑,跑了几步回头看,他们正举着蚂蚱笑哈哈地冲我挥手,我赶紧躲到秋千后面,心还“怦怦”跳呢!)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返回学校的时间,我还恋恋不舍,在回去的路上讨论着这次 (改:我们讨论着这次) 的点点滴滴。这次冬游,让我在紧张学习的时候放松了身心。直到现在,我又要冬游了 (改:又要参加冬游了) ,但这次冬游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写出了对冬游的不舍,还点明了放松身心的收获,很棒!要是能把“恋恋不舍”的心情具体一点,比如回头看慧美的样子、和同学讨论的具体内容,会让情感更真实哦!修改版:太阳慢慢沉到芦苇丛后面时,老师喊我们集合啦。我回头望了望慧美——烤炉的烟还飘着,秋千还在轻轻晃,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真舍不得走。回去的车上,我和小雨靠着窗户,一直说烤棉花糖的脆壳多好吃,说小明捉的蚂蚱有多绿。这次冬游像一块甜甜的棉花糖,把我学习的累都化掉啦。现在听说又要冬游,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那次烤得金黄的棉花糖,和小明举着蚂蚱追我的样子,真的忘不掉呀!)
李欣怡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冬游》,老师特别欣赏你对冬游的细腻回味——结尾那句“这次冬游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藏着你对放松时刻的珍惜,这让文章有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你写烤棉花糖“外酥里嫩,像裹了脆壳的云朵”,这个比喻太妙了,把味觉和想象结合得很生动!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加个慢镜头”:捉蚂蚱那段,你害怕时心跳得快吗?跑的时候风有没有吹过耳朵?同学追你时的笑声是什么样的?把这些细节写出来,就像给故事加了特写镜头,会更吸引人。
另外,文章的结构可以更有“节奏”:开头的兴奋、烤棉花糖的甜蜜、捉蚂蚱的小紧张、结尾的不舍,要是能给每个场景加一句过渡句(比如“刚吃完棉花糖,一阵嬉闹声就把我引到了草地边”),故事线会像串珠子一样更连贯哦!
💡 我们再想想:
- 冬游里最让你“心跳加速”的瞬间是什么?能不能用五感(看、听、闻、尝、摸)把它放大?
- 为什么这次冬游比其他旅行更难忘?是某个同学的笑脸,还是棉花糖的甜味里藏着和朋友的默契?
- 如果给冬游拍张“记忆照片”,你会选哪个画面当主角?试着用三句话描述它的细节吧!
期待你下次把故事写得像电影一样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