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条斑马鱼,它虽然长得不错,可是性格就没那么好了。它外表美丽,鱼鳞只要遇到阳光就会发出彩虹般的光。最漂亮是它那长长的鳍,游动时总是在后面拖着,颇像一层白色透明的纱。本来我准备叫它“彩虹使者”,但是我发现我错了。(段评:本段作为说明文的开头,能清晰介绍斑马鱼的外形和性格反差,还用到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鳍比作白色透明的纱,很生动!不过有个小问题哦,"本来我准备叫它‘彩虹使者’,但是我发现我错了"这句话有点突然,要是能稍微点一下为什么错了,和下文的性格衔接会更自然。修改版:我家有一条斑马鱼,它长得可漂亮啦,性格却有点小脾气。它的鱼鳞在阳光下会闪着彩虹般的光,最漂亮的是那条长长的鳍,游动时拖在后面,像一层白色透明的纱。我本来想叫它“彩虹使者”,可后来发现它的性格和这个温柔的名字一点都不搭呢!)
它已经陪伴我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斑马鱼总爱追其他 (改:它) 的鱼,一开始我以为它们是嬉戏打闹,结果很快发现他们的“嬉戏打闹”其实是“追杀”与逃窜。斑马鱼总是追逐其他的鱼,但一追上了某种鱼,就对这条鱼猛咬乱啄,最终这条可怜的小鱼就走上黄泉路。仅凭这个方法,它就杀死了不少鱼。(段评:这段写了斑马鱼爱追咬其他小鱼的事,内容很具体,还纠正了“嬉戏打闹”的误会,让读者一下子明白它的好斗性格。不过“走上黄泉路”这个词有点太夸张啦,不符合小学生的语言风格,换成更简单的说法会更好哦。修改版:它已经陪伴我一年多了,这一年多里,斑马鱼总爱追其他的鱼。一开始我以为它们是在玩闹,结果很快发现这根本不是“嬉戏”,而是“追杀”!它追上小鱼就猛咬乱啄,可怜的小鱼没多久就受伤死掉了。用这个办法,它已经“欺负”死好几条小鱼了。)
有多少次,我在给它换水时用渔网把他 (改:它) 捞起来,幻想渔网是油锅,把他 (改:它) 变成一条油炸小鱼:有多少次,当它追赶小鱼时,我不耐烦地用手拨开它,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段评:这段写了“我”对斑马鱼的不满,想法很真实,也有童趣!不过“幻想渔网是油锅,把他变成一条油炸小鱼”这句话有点小暴力哦,我们可以换个更温和的方式表达生气的心情,比如“真想把它关起来好好教训一下”,这样既保留了情绪,又更合适。修改版:有多少次,我给它换水时用渔网捞起它,心里气鼓鼓地想:“真该把你关起来好好教训一下!”还有多少次,它追小鱼时,我不耐烦地用手拨开它,想让它们别再打架了。)
有一段时间只剩这一只斑马鱼在鱼缸里打转转了,后来妈妈觉得它太孤单了,于是又买了一条孔雀鱼和一条金色的小鱼。斑马鱼大喜,因为又有鱼让它欺负了。于是,它便去追金色小鱼。金色小鱼前几次还乖乖地让它追,但是三天后便发起反攻。斑马鱼求败以久 (改:求败已久) ,没想到竟遇对手,它立刻和金色的小鱼打了起来,一会儿我追你,一会儿你追我,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就连于这件事 (改:与这件事) 毫不相干的孔雀鱼偶尔也会被卷入这场战斗中,被金色的小鱼和斑马鱼追上那么一小段路。(段评:这段写了斑马鱼和新鱼打架的事,情节很有趣,还提到孔雀鱼被卷入战斗,细节很生动!不过“斑马鱼大喜”可以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斑马鱼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新玩具”,这样更符合小动物的特点,也更有画面感。修改版:有一段时间鱼缸里只剩这条斑马鱼孤零零地打转,妈妈觉得它太孤单,就买了一条孔雀鱼和一条金色小鱼。斑马鱼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新玩具,立刻追着金色小鱼跑。金色小鱼前几次还乖乖躲着,可三天后就发起了反攻!斑马鱼平时总欺负别人,没想到这次遇到了对手,它们一会儿我追你,一会儿你追我,打得难解难分。就连不相干的孔雀鱼,偶尔也会被它们追着跑一小段路呢。)
就这样,它们难解难分打了一个月,我有一点不耐烦了,便决定暂时不管这两条鱼。反正每天打来打去,最终都是平手,看得我眼睛都疲劳了。(段评:这段写了“我”对打架的不耐烦,想法很真实,也符合小朋友的心理。不过“看得我眼睛都疲劳了”可以说得更生动一点,比如“看得我都眼花缭乱了”,这样用词更准确,也更有童趣。修改版:就这样,它们打了一个月,我实在不耐烦了,决定暂时不管它们。反正每天打来打去都是平手,看得我都眼花缭乱了!)
有一天,我决定去看一看打得怎么样了,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斑马鱼怯生生地躲在鹅卵石的缝隙里,而金黄色的小鱼则光明正大地在鱼缸里巡逻。“终于分出了胜负。”我想。可是几周后,出乎我的意料,斑马鱼东山再起了,又一次袭击金色小鱼。最近几天,它们又打了起来,看来想让这场风波平息是不可能的了。(段评:这段写了打架的结果和反转,情节很吸引人,“东山再起”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不过“斑马鱼怯生生地躲在鹅卵石的缝隙里”可以加个小细节,比如“尾巴还轻轻发抖”,这样更能表现它害怕的样子,让描写更生动。修改版:有一天我去看它们,结果大吃一惊:斑马鱼怯生生地躲在鹅卵石缝隙里,尾巴还轻轻发抖,而金色小鱼正光明正大地在鱼缸里“巡逻”。“终于分出胜负啦!”我想。可几周后,斑马鱼又“东山再起”,再次袭击金色小鱼。最近它们又打起来了,看来这场“风波”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啦。)
斑马鱼,你在哪学的“本事”,让你好斗呢?(段评:这段用问句结尾,很有意思,能引发读者思考,也符合小朋友的好奇心!不过“你在哪学的‘本事’”可以说得更口语化一点,比如“你这好斗的本事是跟谁学的呀”,这样更亲切,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语气。修改版:斑马鱼呀斑马鱼,你这好斗的本事到底是跟谁学的呀?)
夏宁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我家的斑马鱼》,老师被你独特的观察视角打动了——没有只写斑马鱼的“美”,反而聚焦它“好斗”的反差性格,让这条小鱼一下子变得鲜活有趣,这是非常难得的创新思考!
你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斑马鱼的外形:“长长的鳍像白色透明的纱”“鱼鳞遇光发出彩虹般的光”,又通过“追杀小鱼”“与金色鱼搏斗”的具体事例,把它“好斗”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不过,如果能给文章的“骨架”再搭两座“小桥”就更好了:比如从“外形美丽”转到“性格好斗”时,加一句“我原以为它像名字里的‘斑马’一样优雅,直到亲眼看见它追咬同伴,才发现它藏着一颗‘斗士心’”,过渡会更自然;结尾的提问也可以再深化一点,比如结合观察猜想:“是天生的领地意识,还是鱼缸太小让它不安?”
再给你一个小建议:如果能查一查斑马鱼的习性资料,比如“斑马鱼原产于印度,野生环境中就有领地争斗行为”,加入这样的科学小知识,说明文的“准确性”会更足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
- 斑马鱼的“好斗”,有没有可能是它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 观察鱼缸里的“战斗”,你发现动物相处有什么和人类相似的规律吗?
- 如果给斑马鱼换一个更大的鱼缸,它们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吗?
期待你下次的观察日记,一定会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