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种稀有的动物,它就是大熊猫。(段评:开头直接点明说明对象大熊猫,简洁明了,但可以更生动些,比如用问句吸引读者注意力哦!修改版: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一种超级可爱又稀有的动物,你知道它是谁吗?没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体型圆滚,毛色黑白分明。成年大熊猫身长约1.5米,体重可达100公斤,比成年藏獒还要重出不少,圆滚滚的体态像一团饱满的雪球,它们白色的腹部和背部适合在积雪中隐藏,黑色的四肢、眼圈和耳朵则像戴上了特制的“防护装备”,黑眼圈的作用是更能减少阳光眩光,堪比天然的太阳镜。不过,最神奇的还是它们的前掌,一块膨大的“伪拇指”,与五趾配合,能灵活抓住竹子,如同人类的手指一般实用。(段评:这段对大熊猫外形的描写很详细,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特别棒!不过“比成年藏獒还要重出不少”可以说得更具体,比如“比一只成年藏獒还要重几十公斤呢”,这样读者更清楚。另外“黑色的四肢、眼圈和耳朵则像戴上了特制的‘防护装备’”可以调整顺序,先讲黑眼圈的作用,再总结像防护装备,逻辑更顺哦!修改版:大熊猫体型圆滚滚的,毛色黑白分明,特别醒目。成年大熊猫身长约1.5米,体重可达100公斤,比一只成年藏獒还要重几十公斤呢,圆滚滚的体态就像一团饱满的雪球。它们白色的腹部和背部,能帮它们在积雪里悄悄隐藏;黑色的眼圈作用可大啦,能减少阳光眩光,堪比天然的太阳镜;黑色的四肢和耳朵,则像戴上了特制的“防护装备”。不过最神奇的还是它们的前掌,有一块膨大的“伪拇指”,和五趾配合着,能灵活抓住竹子,就像我们人类的手指一样实用!)
在饮食上,熊猫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竹子爱好者”虽然 (改:爱好者”,虽然) 熊猫也属于杂食性动物,但它们99%的食物都是竹子,它每天可以吃掉12~38公斤的新鲜竹茎叶,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一。在竹子旺盛的季节,它们会优先采食最脆嫩的竹笋,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来补充营养,不过这一类“加餐”一年也难得几次。在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还能享用特制窝头和苹果,就像人类的的 (改:的) 营养套餐,确保大熊猫身体健康。(段评:这段介绍了大熊猫的饮食,信息准确,还举了动物园的例子,很棒!但是“竹子爱好者”后面少了逗号,“人类的的营养套餐”多了一个“的”,要注意标点和字词准确哦!另外“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一”可以加上“呢”,让语气更活泼,符合小学生的表达风格。修改版:在饮食上,熊猫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竹子爱好者”!虽然熊猫属于杂食性动物,但它们99%的食物都是竹子,每天能吃掉12~38公斤的新鲜竹茎叶,相当于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一呢。竹子旺盛的季节,它们会优先吃最脆嫩的竹笋;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补充营养,不过这种“加餐”一年难得有几次。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还能享用特制窝头和苹果,就像我们人类的营养套餐,能确保它们身体健康!)
大熊猫很爱睡觉,它每除去 (改:除去) 一半进食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在睡梦中度过。可达10~16个小时,堪比动物界的“嗜睡达人”。它们睡姿五花八门,蜷缩成毛茸茸的圆球,把脑袋埋进手臂下保暖;趴在树干上,爪子紧紧抓着枝干,随微风轻轻晃动;偶尔也会舒展身体躺在草地上,肚皮贴着地面,享受阳光。(段评:这段写大熊猫爱睡觉,内容很有趣,还列举了不同睡姿,很棒!但是“每除去一半进食时间”表述有点绕,可以改成“除去一半时间用来进食”,更通顺。另外“可达10~16个小时”前面可以加上“每天睡觉时间”,让句子更完整。修改版:大熊猫特别爱睡觉!除去一半时间用来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都在睡梦中度过,每天睡觉时间可达10~16个小时,堪比动物界的“嗜睡达人”。它们的睡姿五花八门:有时蜷缩成毛茸茸的圆球,把脑袋埋进手臂下保暖;有时趴在树干上,爪子紧紧抓着枝干,随微风轻轻晃动;偶尔也会舒展身体躺在草地上,肚皮贴着地面,懒洋洋地享受阳光。)
熊猫繁殖力很低。每胎通常只产一个熊猫宝宝,偶尔也会生两只仔 (改:崽) 。当生出来的 (改:生出来的) 熊猫宝宝体重只有100克,和一只老鼠差不多。(段评:这段介绍了大熊猫的繁殖,信息准确,但可以更生动些。比如“每胎通常只产一个熊猫宝宝”可以加上“哦”,“当生出来的熊猫宝宝”多了“当”字,要去掉,“和一只老鼠差不多”可以改成“和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差不多重”,更具体。修改版:大熊猫的繁殖力很低哦。每胎通常只产一个熊猫宝宝,偶尔才会生两只。刚出生的熊猫宝宝体重只有100克左右,和一只刚出生的小老鼠差不多重呢!)
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家 (改:国宝)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让大熊猫在这里更好的 (改:更好地) 生存和繁衍。让我们一起保护大熊猫!(段评:结尾点出大熊猫是国宝,呼吁保护,主题明确,但“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家”少了“国宝”两个字,要加上。另外“更好的生存”里的“的”应该改成“地”。还有结尾不要用口号式的表达,可以把保护的做法说得具体一点,比如“不乱扔垃圾,保护竹子生长的环境”,这样更真实自然。修改版: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护竹子生长的家园,让大熊猫能在这里更快乐地生活、繁衍。让我们一起用心守护这些可爱的熊猫宝宝吧!)
许芷涵同学,你好!读完你的《大熊猫》,老师为你精准的观察和生动的说明点赞!你不仅抓住了大熊猫“圆滚黑白”的外形特点,还用列数字(1.5米、100公斤)、作比较(比藏獒重)、打比方(天然太阳镜、伪拇指像人类手指)等方法,把它的食性、习性和繁殖特点介绍得清晰又有趣,尤其是“睡姿五花八门”的描写,让大熊猫的可爱跃然纸上,这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抓住特征、巧用方法”的核心!
不过我们可以给文章再“搭搭骨架、填填血肉”:比如从“外形”转到“食性”时,加一句“这样圆滚的身体和灵活的前掌,都为它‘啃竹子’的爱好服务”,段落衔接会更自然;写繁殖时,“体重只有100克”可以再补个生动的对比,比如“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读者会更有画面感;结尾“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家”这里,漏了“国宝”二字,补上后主题会更明确哦!
💡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保护栖息地,你觉得还有哪些科技手段能帮助大熊猫繁殖(比如人工育幼)?
- 大熊猫的“黑白配色”除了隐藏和防眩光,你还能查到其他科学解释吗?
- 如果让你给动物园的大熊猫设计一块介绍牌,你会选文中哪个特点作为“吸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