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活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事,莫过 (改:莫过于) 那次给爸妈做饭的经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暖暖的。(段评:本段作为开头,直接点明了印象最深的事是给爸妈做饭,情感真挚,但语言可以更生动些,比如用具体的画面或感受引出主题,让开头更吸引人。修改版:生活里像星星一样闪着光的小事有很多,可最亮的那一颗,是我第一次给爸妈做饭的经历。现在想起那天早上的煎蛋香,心里还暖烘烘的,像揣着个小太阳。)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被一阵饥饿感叫醒,想起爸妈昨晚加班到很晚,我暗自决定:今天,我来当“大厨”,给爸妈做顿早餐。(段评:本段交代了做饭的原因,很真实,但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比如爸妈加班的样子或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决定“当大厨”的过程更自然。修改版:周六早上,我被肚子里的“空城计”叫醒,揉着眼睛走到客厅,看见爸妈的房门还关着——昨晚他们加班到半夜,连客厅的灯都忘了关。我踮着脚凑近,听见里面传来轻轻的呼噜声。“今天我来当‘大厨’!”我攥了攥小拳头,偷偷定下了计划。)
我轻手轻脚进厨房,像执行秘密任务。我先从冰箱中拿出鸡蛋和牛奶,然后往平底锅倒油,打开火。油“滋滋”地响,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磕鸡蛋——“咔”,蛋壳裂了!可一掰开,一小块碎壳“哧溜”滑进油锅!“啊!完了,”我心紧,“锅这么烫,怎么捞?”我急得直跺脚,抄起筷 (改:筷子) ,屏住呼吸,盯着打转的蛋壳猛得 (改:猛地) 一夹——左边!滑了,右边!又跑了!终于在鸡蛋金黄的时候,我眼疾手快地夹出来!看着锅里金黄金黄的煎蛋,我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打赢了一场“厨房战役”。(段评:本段描写煎蛋的过程很生动,尤其是夹蛋壳的细节,充满了童趣!如果能增加一些感官描写,比如油的香味、鸡蛋的变化,会让画面更鲜活。修改版:我轻手轻脚溜进厨房,像个执行秘密任务的小特工。从冰箱里拿出鸡蛋和牛奶,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往平底锅倒油,“啪”地打开火。油慢慢热起来,发出“滋滋”的轻响,还飘出淡淡的油香。我磕开鸡蛋——“咔”一声,蛋壳裂了,可掰开时一小块碎壳“哧溜”滑进油锅!“完了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锅这么烫,怎么捞啊?我急得直跺脚,抄起筷子屏住呼吸,盯着在油里打转的蛋壳猛夹——左边!滑了,右边!又跑了!终于在鸡蛋边缘煎得金黄的时候,我眼疾手快夹住了碎壳!看着锅里圆滚滚、金闪闪的煎蛋,我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打赢了一场“厨房小战役”!)
最后,当我小心翼翼端上桌时,爸妈起床了。他们看到桌子上的“杰作”,愣了一下:“哇!宝贝真厉害呀!”妈妈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金黄的煎蛋,笑着说:“味道真不错!”听到这些话,我心里美美的。(段评:本段写出了爸妈的反应,很温馨,但可以增加一些爸妈的动作或表情细节,比如妈妈咬煎蛋时的样子,让场景更具体。修改版:当我小心翼翼把煎蛋和热好的牛奶端上桌时,爸妈正好揉着眼睛走出房间。他们看见桌子上的盘子,先是愣了两秒,接着妈妈捂住嘴笑了,爸爸也瞪大了眼睛:“哇!我们家出小厨师啦?”妈妈拿起叉子叉了一小块煎蛋,吹了吹放进嘴里,眼睛弯成了月牙:“外酥里嫩,还有点焦香,比妈妈煎的还好吃!”我站在旁边,脸一下子红了,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蜂蜜。)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每每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很温暖,因为它让我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劳与不易。(段评:本段总结了这件事的感受,主题明确,但可以把“辛劳与不易”转化为具体的小事,比如妈妈平时煎蛋的细节,让感悟更自然。修改版:这件事过去好久了,可我总忘不了那天早上的煎蛋香,忘不了爸妈惊喜的眼神。原来妈妈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要盯着火、防着蛋壳,还要怕我上学迟到——做饭这件“小事”,藏着这么多小心思。现在我常帮妈妈打下手,每当看见她笑着揉我的头发,就觉得:能为爱的人做一件小事,心里真暖呀。)
唐晟青同学,你好!读完你的《早餐掌勺记》,老师首先被你那份“想为爸妈分担”的心意打动了!从决定当“大厨”到完成煎蛋,你不仅写清了事件经过,更在结尾点出“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这个感悟让文章有了温暖的底色,特别棒!
文章最精彩的是煎蛋时的细节描写——蛋壳滑进油锅的紧张、筷子夹蛋壳的“厨房战役”,把小作者的慌乱与专注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像看一段有趣的厨房小电影。不过,如果我们想让文章更丰满,可以试试这两个小技巧:一是在开头加入爸妈加班的小细节(比如桌上的咖啡杯、电脑旁的便签),让“我”做饭的动机更自然;二是描写爸妈吃早餐时的具体反应,比如爸爸咬煎蛋时的表情、妈妈摸你头时的温度,这些“特写镜头”会让温暖感更浓。
我们还可以再思考下:
- 除了煎蛋和牛奶,你当时有没有想过给早餐加一点小创意(比如用番茄酱画笑脸)?
- 爸妈吃完早餐后,有没有和你聊起他们平时做饭的小趣事?
- 这次“掌勺”后,你对“分担家务”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期待你下次用更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带来更温暖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