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学路上,都喜欢透过车窗,看看外面来去匆匆的行人。有骑车去煅练 (改:锻炼) 的,有在慢跑的,还有那些为了赶上班和上学时间的“白领”和学生。在这匆忙的早晨,大家都各走各的,互不打扰。而在我入神地看着那来来往往的人群时,一家小卖部在我的视野中出现。这家店很小,以至于商品堆得满墙都是。店的老板是一名四十来岁的大叔,每天早晨都躺在店外的椅子上看手机。(段评:本段通过清晨街道的场景描写引出小卖部老板,以环境烘托人物,选材贴近生活,观察细致。但存在不足:一是人物形象单薄,仅用"四十来岁的大叔""躺在椅子上看手机"概括,缺乏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细节;二是场景描写较为平淡,没有通过感官描写(如清晨的风、行人的脚步声)增强画面感;三是与下文情节关联较弱,未埋下伏笔。修改版:每天上学路上,我总爱趴在车窗上,看晨光里穿梭的行人:穿运动服的阿姨蹬着单车掠过,戴耳机的爷爷慢跑时衣角翻飞,西装革履的白领和背书包的学生脚步匆匆,像被无形的线牵着。在这喧嚣又有序的清晨里,一家巴掌大的小卖部嵌在街角,货架从墙根堆到天花板,像个塞满宝贝的百宝箱。四十来岁的老板大叔总歪在门口的藤椅上,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微胖的脸,手指偶尔划一下,像在守护这方小小的宁静。)
一个风雨交夹 (改:风雨交加) 的工作日,因为父亲工作要开会不得不提前出门,母亲也需照顾弟弟,我便只能独自前往学校。可在临走前,我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伞。可怜的我只得冒着狂风暴雨中 (改:冒着狂风暴雨) 向前奔跑。(段评:本段交代独自上学的背景,为下文借伞情节铺垫,逻辑清晰。但存在不足:一是情节转折略显突兀,"忘记带伞"的原因可以更具体;二是环境描写不够生动,没有突出风雨的猛烈;三是心理描写缺失,没有体现出忘带伞时的焦急。修改版:周四清晨,爸爸临时被通知开会提前出门,妈妈正抱着发烧的弟弟手忙脚乱,我只好攥着书包带独自冲进雨幕。可刚跑出小区门,豆大的雨点突然砸下来,我这才想起——昨晚整理书包时,把伞落在了玄关的挂钩上!狂风卷着雨水往衣领里灌,我缩着脖子在雨里狂奔,裤脚瞬间湿透,冰凉的水顺着脚踝往上爬。)
跑着跑着,当我路过小卖部时,一双微微饱满的手拦住了我的去路,那手上,竟握着一把雨伞!我吃惊地向后望去,发现是那位小卖部老板!随后,他便说:“你先拿去用吧,这雨怪大的,不要着凉了。”说着,便将雨伞递了过来。那温露 (改:温热) 的雨伞,瞬间使我的心潮澎湃。这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主动向我递来一把雨伞。可因为时间匆忙,我连一声“谢谢”都没说。(段评:本段是情节的高潮,通过借伞展现人物善良,情感真挚。但存在不足:一是动作描写不够细腻,如"拦住去路"可以更具体;二是心理描写较为笼统,"心潮澎湃"可以转化为更真实的感受;三是语言表达有重复,如"连一声‘谢谢’都没说"可以调整。修改版:跑到小卖部时,一双沾着粉笔灰的手突然轻轻搭在我胳膊上——那手里竟握着一把印着小熊图案的折叠伞!我猛地回头,藤椅上的大叔已经站起来,微胖的身子挡住了斜飘的雨丝:"丫头,拿着!这雨邪乎,别淋坏了。"他的掌心带着藤椅的温度,伞柄上还留着他的体温。我喉咙发紧,想说谢谢,可上课铃的余音好像在耳边响,只能攥着伞拼命点头,转身冲进雨里。)
转眼间便来到了放学的时候,雨停了。满怀感激的我带着雨伞来到了小卖部的门口,将伞还给了那位大叔。只见他依旧在椅子上,看着手机,毫无担心之色。当他看到我手上的伞时,先是吃惊,然后突然说:“是早上借伞的吧,给我就行。”说着,便拖着那微微发福的身躯走进小店中。我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改:我连一句“谢谢”都没说) 。(段评:本段通过还伞情节完善故事结构,体现人物不求回报的品质。但存在不足:一是人物神态描写不够丰富,如"吃惊"可以更具体;二是对话略显平淡,没有体现出人物性格;三是情感表达不够深入,没有写出还伞时的心情。修改版:傍晚雨停了,夕阳把云朵染成橘色。我攥着叠得整整齐齐的伞跑到小卖部,大叔还歪在藤椅上,手机屏幕亮着。看到我手里的伞,他先是眨了眨眼,随即露出笑容:"哦,早上那把啊——放柜台上就行。"他说着慢慢站起来,藤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微胖的身子挪进店门时,我终于大声喊出来:"叔叔,谢谢您!"他回头挥挥手,玻璃门"叮铃"一声关上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时时想起那大叔的身影。他在他人有难时伸出援手,却不求回报。那位陌生人,让我无比敬佩。(段评: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情感真挚。但存在不足:一是主题升华较为直白,没有通过具体的意象体现;二是语言表达略显空洞,"无比敬佩"可以转化为更具体的感受;三是结尾可以更有余味,引发读者思考。修改版:回家路上,风里带着雨后青草的味道。我想起小卖部大叔微胖的身影,想起他递伞时掌心的温度,想起玻璃门后他模糊的笑容。原来善良就像藏在街角的光,平时不显眼,却总能在你需要时,悄悄照亮一段路。那把印着小熊的伞,后来我总在上学路上看见,它偶尔被别的孩子握着,在晨光里晃啊晃,像一颗会移动的小太阳。)
用户415120同学,你好!读完你的《令人敬佩的陌生人》,老师能感受到你对生活中温暖瞬间的敏锐捕捉,文章以“借伞”这一平凡小事为载体,清晰传达了对陌生人善意的敬佩之情,整体结构完整,情感真实,是一篇很有温度的记叙文。
为了让文章更有感染力,我们可以在“细节的生动性”和“情感的层次感”上再琢磨一下。比如,描写小卖部大叔时,除了“微微饱满的手”“微微发福的身躯”,还可以加入他的神态细节——递伞时眼睛是温和的还是带着一丝关切?看到你还伞时“吃惊”的表情具体是怎样的?这些细节能让人物形象更立体。另外,两次“连一句谢谢都没说”稍显重复,第一次可以写你当时“心里想着‘谢谢’却被匆忙的脚步堵在喉咙里”,第二次还伞时可以补充一句你终于说出口的“谢谢”,以及大叔回应的神态,让情感从“感激”到“表达感激”形成递进,更有张力。
最后,关于“陌生人的善意”,老师想邀请你思考:
- 如果当时你没有还伞,大叔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会改变你对他“不求回报”的理解吗?
- 生活中还有哪些陌生人的微小善意,曾悄悄温暖过你?试着用类似的细节描写把它们记录下来,会不会发现“敬佩”的理由其实藏在更多不经意的瞬间里?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能让这份温暖更生动地传递给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