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

跳跳龙Al作文批改

首页原创文库
首页 范文文库走下飞机的那一天
记叙文
走下飞机的那一天
作者:用户415120

走下飞机的那一天,

我是一名战士,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段评:本段直接点明身份,简洁有力,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但作为开篇段落,仅用陈述句略显平淡,缺乏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未能快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修改版:我是一名战士,一名跨过鸭绿江、在硝烟中拼过命的抗美援朝老兵。

那一天,我和我的战友们信心满满地登上了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上 (改: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 。当时的我们有说有笑,虽然装备并不优良,我们坚信可以凭借众志成城的力量,击退试图即将侵略 (改:试图侵略) 我们领土的敌人。(段评:本段交代了出发背景,通过"有说有笑"的细节体现战士们的乐观,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登上了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上"存在句式杂糅问题;二是"试图即将侵略"语义重复,且"击退敌人"的信念缺乏具体支撑(如未体现对家国的守护之情)。修改版:那一天,我和战友们揣着冻得发硬的窝头,挤在闷罐列车里,哈着白气说笑。枪栓上的红绸子随着车身摇晃,虽然棉衣单薄、步枪老旧,可我们攥着枪的手全是劲儿——身后就是爹娘和庄稼地,谁也别想跨过鸭绿江!

冲锋,阻击,围攻……我和我的战友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鲜血诠释着一腔报国的热血。只可惜,在那一次战役中,敌人的机枪吐着愤怒的火舌向我袭来,我牺牲了。虽说肉体已死,我的灵魂永存。战役结束后,战友们围着我的尸体,他们有的面红耳赤,痛哭流涕,有的装作坚强,眼泪在眼眶中不停打转;有的默默往我眼睛上盖上了一块白布。班长背对着我,沉默不语。(段评:本段通过战斗场景展现牺牲,情感真挚,但存在三处不足:一是"敌人的机枪吐着愤怒的火舌"中"愤怒"一词用词不当,机枪的攻击性应用更客观的描述;二是战友们的反应虽有细节,但"面红耳赤"与"痛哭流涕"搭配略显生硬;三是"灵魂永存"的表述较为直白,可通过更含蓄的方式体现精神传承。修改版:冲锋号响得像要撕裂喉咙,我们猫着腰在弹坑里穿梭,棉衣被弹片划开,血混着雪水渗出来。突然,一阵灼热的风从我后背扫过——是敌人的机枪。我像被抽空了力气,重重摔在雪地里。恍惚中,我看见小山东抱着我的腿哭,眼泪冻在脸颊上;老班长蹲下来,用粗糙的手替我合上眼睛,指节攥得发白。

很快,我便与大地融为一体,默默陪伴着战友。抗战结束后 (改:抗美援朝结束后) ,我便无人问津。(段评:本段过渡自然,体现了牺牲后的状态,但"无人问津"一词过于冰冷,不符合战友对烈士的情感,可替换为更含蓄的表达,同时补充环境细节,增强画面感。修改版:后来,我化作了山坡上的一抔土,看着战友们踩着我的脚印继续冲锋。战争结束后,风裹着雪盖住了战壕,只有春草年年从我的肋骨缝里钻出来。

直到有一天,一阵阵轰隆隆的声音划破了天空,这不是敌人的飞机吗?我的身子不由得一紧。不怕又是要打仗了吧!可是,几天后迎来的不是激烈的枪声,而是一个个身穿整齐军装的军人。他们眼中泛着红蕴 (改:红晕) ,高喊道:“烈士们,我们来带你回家!”他们将承载着我的泥土,我的衣服,统统整理好,并放入一个木制的盒中 (改:木制的盒子中) 。他们将那个盒子放入飞机中,便带着几十个像那个一样的盒子 (改:像那个一样的木盒) ,飞到了空中。(段评:本段通过"飞机声"引出遗骸归国的情节,设计巧妙,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身子不由得一紧"中"身子"与灵魂的设定略有矛盾;二是"承载着我的泥土,我的衣服"表述较平淡,可通过具体物品(如军扣、弹片)增强真实感。修改版:不知过了多少年,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惊醒了我——不是敌机!几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跪在地上,用小刷子轻轻扫着泥土,他们从我的遗骸旁捡起一颗生锈的军扣,小心翼翼放进木盒。"烈士们,咱们回家!"他们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像阳光一样暖。

不久后,舱门打开了,那些军人庄严地抱起木盒子,我也随着他们一起,走下了飞机。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我怔住了,这不是我的家乡吗?只见飞机边站满了痛哭流涕的人们,他们挥动着手中的红旗。这就是如今的中国吧!我们现在再也不落后了,还拥有自己的武器!(段评:本段通过归国场景展现国家变化,情感饱满,但存在两处不足:一是"这就是如今的中国吧!"表述较为直白,可通过具体细节(如飞机、红旗)自然体现;二是"还拥有自己的武器"略显生硬,可融入场景描写中。修改版:飞机落地时,我听见了熟悉的乡音。舱门打开,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停机坪上站满了人,他们举着红旗,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远处的战斗机闪着银光,比当年的敌机威风百倍。

军人将我的木盒埋在一片环境清新的墓地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当暖阳透过绿绿叶闪动时 (改:绿叶闪动时) ,都会有人往我的碑前放上一朵菊花。我走下飞机的那一天也时刻提醒着我,我的牺牲为我热爱的土地增添了几分色彩。(段评:本段作为结尾,升华了主题,但"我的牺牲为我热爱的土地增添了几分色彩"表述较为抽象,可通过更具体的场景(如菊花、孩童)体现精神传承,避免口号式升华。修改版:如今,我躺在烈士陵园的青松树下。清明时,总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把带着露水的菊花放在我的碑前,奶声奶气地念:"爷爷,谢谢您。"阳光穿过树叶,落在碑上的名字——那名字,和我当年刻在枪托上的一样,亮闪闪的。

综合评价:

用户415120同学,你好!读完你的《走下飞机的那一天》,老师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你选择以抗美援朝烈士灵魂的视角展开叙事,这个切入点非常新颖且富有情感张力,让“烈士回家”这个庄重的主题有了独特的温度——当灵魂跨越时空踏上故土,那份对家国的眷恋和牺牲的意义瞬间变得具象可感,这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文章已经很出色了,如果咱们想让它更上一层楼,可以在两个地方再琢磨琢磨。第一个是叙事的“详略节奏”:你笔下“冲锋、阻击、围攻”的战场概括很有力量,但如果能聚焦一个具体的小细节(比如战友递来的半块冻硬的土豆、牺牲前看到班长肩上的补丁、或者敌人炮火中飘起的一缕硝烟),用“慢镜头”放大它,反而能让战争的残酷和战友的情谊更戳人;第二个是“情感的层次感”:当灵魂走下飞机看到如今的中国时,你的激动是真实的,但如果能加入一点“对比”的细腻描写——比如当年列车上破旧的军装和现在军人整齐的制服、当年敌人飞机的轰鸣和现在接烈士回家飞机的庄严轰鸣、甚至墓碑前菊花的清香和战场硝烟的味道,情感会从“激动”变成“厚重的欣慰”,更有深度。

最后,关于“烈士回家”这个主题,老师想邀请你思考两个问题:

  1. 如果你是接烈士回家的军人,在抱起木盒时,你会对盒子里的烈士说句什么悄悄话?这句话能帮你找到更多情感的细节;
  2. 烈士的灵魂看到如今的中国,除了“不落后了”,还能从哪些具体的场景(比如孩子的笑脸、城市的高楼、广场上的国旗)感受到“牺牲的意义”?试着把这些场景写进结尾,文章的“以小见大”会更出彩。

期待看到你修改后的作品,相信你能让这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在文字里绽放更动人的光芒!

我要投稿
发布我的作品
写作咨询
专业导师解答
文集制作
制作我的文集

手机微信扫一扫,轻松体验更多功能!

关于跳跳龙
联系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科营路2号中新生态大厦8层801室
联系电话:18907911516
联系邮箱:252480143@qq.com
商务合作:252480143@qq.com
跳跳龙公众号
联系客服
Copyright © 2024 Suzhou Tiaotiao Long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跳跳龙科技有限公司苏ICP备16010362号-2